- 人生新算法:用人工智能解讀時間、幸運與財富
- (日)矢野和男
- 1287字
- 2018-11-08 19:16:59
1.4 通過“Life Tapestry”可以俯瞰人生
下面介紹一下我們做的實驗。
目前我們已經可以使用最新技術,以毫秒為單位測量并記錄人類24小時的行動,包括身體運動、與人見面和位置信息等。這10年來,筆者一直致力于開發這種測量技術,并利用該技術來獲取數據。
這里的實驗使用的是腕式可穿戴傳感器(稱作“生命顯微鏡”),可以用加速度傳感器測量并記錄胳膊的運動(卷首插圖1)。高精度的加速度傳感器可以每50毫秒測量一次(每秒20次),連胳膊的微小動作也能捕捉到,并將其作為加速度(由于測量的是空間中的3個方向,因此有3個量)記錄在存儲器中,即使不充電也能連續運轉兩周左右。我們使用該可穿戴式傳感器,分別對12名實驗者的胳膊運動進行了4周的測量,一共記錄了長達9,000個小時的數據。
所有人類行為都伴隨著胳膊的運動,所以該傳感器測量并記錄胳膊的運動,可以說能夠反映人類的生活。簡單來說,人睡覺的時候胳膊是靜止的,只有翻身的時候胳膊才會動。人醒著的時候,幾乎不會靜止不動。看一下加速度的記錄,什么時候睡覺什么時候醒著便一目了然。
現在為了簡單起見,我們只關注胳膊1分鐘動幾次。從人1天的平均活動次數來看,醒著時,胳膊1分鐘平均運動80次;走路時,胳膊1分鐘運動240次。相反地,在電腦前瀏覽網頁時,運動次數下降到1分鐘50次以下。總之有這樣一個特點:不管是什么行為,胳膊在1分鐘內都會動幾次。
在意識到上述運動特點的基礎上,再來看自己胳膊的運動記錄,就能很清楚地想起,過去的每時每刻自己都在做什么。如果長期持續記錄的話,就可以像看畫卷一樣,對自己的人生一覽無遺。我們用一幅名為“生命織錦”(Life Tapestry)的圖來表示24小時的行動:運動活躍時用紅色表示,運動較少時用藍色表示,運動不多不少時用灰色表示。“Tapestry”是織錦的意思,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就像一幅織錦。
我們看一下實際數據(卷首插圖2)。如圖所示,我們可以通過Life Tapestry俯瞰4名實驗者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的生活。能如此這般地俯瞰人生,不失為一種新鮮的體驗。實際上,我從2006年3月起,每天都24個小時戴著這個生命顯微鏡(洗澡和游泳時除外),持續測量胳膊的運動,至今已超過8年。現在我把自己的部分人生也一并展示給大家(卷首插圖3)。從圖中可以看出,我生活的時間段每年都有幾次大的變化。這是因為當時我身在國外,存在時差。
我們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生活模式因人而異。藍色表示的是幾乎沒有運動的睡眠時間,有的人每天都很規律,也有人隨心所欲,毫無規律可言。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比如性格的差異,工作和家庭情況的差異等,都會讓生活模式多種多樣。
我們還可得知,時段不同,活動也不相同。在Life Tapestry上,紅線幾乎覆蓋了每天早、中、晚3個時刻,這表示他們每天都在重復早上上班、中午休息、晚上下班等3項活動。此外,也有從動作少的藍色過渡到綠色的時段。前面也提到過,如果是在電腦前安靜地瀏覽網頁,或者在會議上靜靜地聽取他人的發言(或者睡覺),運動就會減少,顏色將由綠色轉為藍色。
綜上所述,每個人的活動方式是不相同的,即便是同一個人,每天、每個時段也在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但想必大家會認為,在一天的某個時間采取的某種行動,是根據自己的意志和喜好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