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通過敘事描寫性格
新人的作品,經常出現通過敘事部分描寫人物性格的情況。其實,與其在敘事部分中寫“他是一個沒骨氣的人”,不如通過對話表現該人物“低三下四”的態度,這樣更能打動讀者。同樣地,不要直接寫“他是一個正直的人”,應該通過該人物做出的行為,或他與別人的對話,讓讀者自己覺得“這個男人真正直”。通過敘事部分寫一個人物如何如何,盡管方便推動情節發展,但從寫小說的角度來講,作者這樣做只是在偷懶,相當于放棄了故事技巧。我再強調一遍,描寫人物不能貪圖輕松。若想把某個人物寫成討厭的人,請多花些心思,構建能讓該人物顯得討厭的場景,或者通過該人物與別人的對話,使其令人討厭的部分自然地呈現。
前面已經說過,主人公不等同于作者。其實不僅限于主人公,所有登場人物都不等同于作者,所以每個角色的世界觀都各不相同。二十多歲的女性創作以五十多歲的男性為主人公的小說時,作者與主人公的世界觀應該是不同的。在作者看來,四十多歲的男性就算是大叔了,但從主人公的角度去看,四十多歲還很年輕呢。倘若意識不到“作家的視角與登場人物的視角”之間的不同,寫作過程中就會發生混亂。如果年齡、性別均不相同的角色們的世界觀與作者的世界觀一致,也就意味著所有登場人物的個性統統一個樣,那這故事肯定特別無趣。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自然也有各種各樣的世界觀。有人覺得買一萬塊錢的手表太貴,也有人覺得太廉價。所以大家在寫作時要時刻謹記,角色眼中的世界是因人而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