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我們很疑惑,世界怎么了?”

“一切都在改變”

……

“第四次工業革命”

……

這是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y Forum)拍攝的一部有關“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視頻開場白(鏈接:ecowisdom.weiqing.io)。在這部接近十二分鐘的影片中,導演向我們展示了目前人類發展面臨的最大機遇與挑戰,而這一切,正在席卷全球,并不斷加速,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

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在2017年10月18日上午,初秋的北京,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在召開,與往年不同的是,借助先進的技術,這次報告的內容,幾乎以與大會現場同步的速度,迅速傳播到了全國每一個角落。

在機場的候機大廳里,我像當天許許多多的中國人一樣,通過手機屏幕密切關注十九大會議的報告內容,當看到報告中關于“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相關描述時,作為一名多年從事產品與技術的IT業老兵,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個大時代的來臨。

也是在同一天,我像往常一樣,出差在外,為一批企業主管進行科技潮流與數字化轉型培訓,培訓的主題就是本書的副標題——“智能社會來臨前夜的思索”。與每次培訓后的效果相同,聽眾大都從培訓之前的“困惑與疑問”轉為培訓之后的“緊張與期盼”,也開始有人建議我把這份培訓教材重新整理后匯集成冊,供更多人借鑒與參考。這就是這個科技培訓成為本書的緣起。

由于我的工作性質,使得我有大量的機會與政府官員、企業主管交流科技發展的趨勢以及國家、城市、企業乃至于個人在這次數字化轉型的大潮中所應采取的態度與行動綱要。在這一過程中,我發現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大多數非IT專業人士對于目前科技的迅猛發展感到無所適從,加之社會上很多媒體的炒作,又把本來很正常的科技階段性進步,描述成一種新型的科技“神話”與“迷信”;把原本每一個機構與個人都應該認真對待和經歷的學習與轉型,變成對未來無謂的恐懼或莫須有的狂歡。這在平時可能并不是大問題,但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來臨之際,科技的加速發展,的確會為人類帶來新的機遇與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這種形勢下,要求人類的每個成員都需要打起精神,深刻研究,努力學習,加快轉型的步伐,實在不應該也沒有時間花費在無謂的精力消耗上。就像我時常在培訓中與聽眾交流的問題:“什么叫轉型?那就是不轉已經不行了。”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社會上,有相當多的言論只關注類似于人工智能是否“戰勝”人類的熱點話題,而甚少言論鼓勵人們少些炒作,把精力專注于轉變思想,放下包袱,積極擁抱和學習以人工智能技術為代表的現代化科學技術;又或者即使有這種話題,又大都著重于立刻講解具體的諸如編程、算法等技術方法和手段,而欠缺能夠講清楚科技發展的來龍去脈、方便大家之后學習的資料。以我在培訓中的體會和個人治學的經驗,如果能夠了解所學事物的發展歷史,往往能夠極大地提高后續學習中的領悟能力和學習效率,這可能也是中國先賢們講的“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在科技行業的注解吧。

總之,當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渾然不知諸如云計算、物聯網、5G通訊、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到底是怎樣來的,到底會向何處去,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它們到底是人類全新的突破,還是無數先行者努力后的厚積薄發,科技的進步與人類社會的發展究竟會產生怎樣的互動?尤其當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本來可以從容地提前學習和轉型,從而有機會充分享受科技發展給人類帶來的便利,卻因為保守的認知,不思進取的態度,而可能成為即將到來的智能社會的“棄兒”,身為一個科學技術理念的傳播者和身體力行者,總感覺有一種責任,應該花精力爭取把情況解釋得更加清楚和透徹些。

這種使命感,其實是我所任職的微軟公司的基因。我相信很多全球知名的科技企業,也大都具備這種科技人員特有的情懷。微軟公司的創始人比爾·蓋茨先生關于“讓每一個家庭和每一張辦公桌上都有一臺計算機”的企業愿景極大地推動了全球計算機的普及。微軟現任CEO薩提亞·納德拉提出的要讓微軟“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個組織成就不凡”也是這種情懷的真實寫照。我認識很多微軟的員工,當他們功成名就之后,不是停步于躺在已有的名聲和財富上,而是把自己的學識和能力投入到幫助更多的企業與個人利用科技的便利與高效,應對越來越嚴酷的競爭環境,或借助科技的力量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這就是“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個組織成就不凡”愿景的實際體現。

我在微軟從事產品與技術推廣的十余年工作中,親身經歷了從桌面計算機時代,到移動電話,再到萬物互聯時代的發展歷程,親眼目睹了由于強大的計算能力、海量的數據以及數據算法的突破而造就的新一輪人工智能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終將帶我們步入智能社會。但是,我們又要清醒地認識到,智能并不是無所不能的“神話”,它只是一種技術,一種工具,或者更精確地講,它可能是人類迄今為止發明的最為高效的“賦能”工具。

過去,我們通過利用工具,延伸了四肢的能力。未來,我們將通過人工智能延伸大腦。而這種延伸,只是一種輔助,一種增強,它并不具有主觀能動性,也不具備“元”意識能力,它的一切都是人所賦予的。但是,它又是一種具備“降維打擊”能力的“賦能”工具,會使擁有這種工具的人類對其他尚未擁有這種工具的人類產生“降維打擊”的優勢,這也是全球目前一個非常熱門的詞匯“數字鴻溝”(Digital Divide)的來歷。但是,人們又要明白,這場以人工智能的突破為代表的科技大潮,其實剛剛拉開帷幕,盡管在媒體上已經有很多關于人工智能的話題,但人類無論是對自身智能機制的認知,還是對于人工智能的理解,還處于十分粗淺和初級的階段。正是由于以上這些特點,那么,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人類一員,在此關鍵時刻,與其花費精力去探討那些人工智能是否能夠代替人類,或哪家的人工智能已成為世界“第一”這種縹緲話題,倒不如立即行動,全力以赴迅速掌握這種工具的原理和最新動態,力爭成為利用這種工具為人類社會發展謀求福祉的科技達人。要知道,工具始終是工具,它只會因誰掌握了這種工具而有不同作用,它會由掌握工具的不同人的不同世界觀,產生對人類世界的不同結果。

對于一個快速發展的新技術,我們應該秉持理性和認真的科學態度。作為技術的追求者與信仰者,我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突破與發展,人類社會將發生前所未有的改變,而這種改變是好,還是壞?決定權不在于機器,而在于人類本身。

機器的智能化,僅僅是在能力上無限接近人,即使在某些方面,機器的能力要強于人類,也只能是通常所說的“硅基”大腦與“碳基”大腦的物理性差異,關于這點本書中會有專門介紹。當我們真正了解了智能設備產生智能行為的算法基礎和計算機程序實現方法,就會更深入理解機器與人類運作方式的差異,就會明白為什么當機器在某些能力方面勝過人類,并不能說智能機器超越了人類。因為,機器無論多智能,都不會有感情,不懂得思考,不具備創造力,而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技術的發展,恰恰源自我們不斷思考學習、不斷創新的能力。

在智能社會來臨之前,謹慎是必需的,懼怕與畏懼是無用且多余的。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懼怕改變,拒絕使用新工具的人,最終被淘汰了。與此同時,掌握蒸汽機技術,適應新機器的人,卻因生產力的飛躍式進步而受益匪淺。如今,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大門打開之際,在新時代的十字路口,我們應該何去何從,是選擇主動擁抱,還是等待被動離場?答案不言而喻。

寫這本書的初衷,一方面是想通過對科技演繹次序的說明來撥開人工智能神秘的面紗,讓大家在紛繁嘈雜的吵鬧聲中,安心下來去認清技術的本質,看清智能的趨勢。另一方面,是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掌握并依據“科學方法”(scientific method),在智能社會來臨之前,在心理上、在思想上、在能力上都有所準備。

最后,我想說,生在這個變革的時代,我們是幸運的。我們不僅僅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作為見證這個時代的“幸運兒”,我得以在此用文字,以我的視角講述我所看到的和我所思考的,可能這一切會有失偏頗,但是,它們都是真實的,它們都是我們正在經歷,或即將面對的……我希望我在“智能社會來臨前夜的思索”,能夠給所有讀者帶來更多思考與行動的力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克逊县| 开远市| 临沭县| 谷城县| 张家川| 松原市| 平南县| 鹤岗市| 建德市| 分宜县| 齐齐哈尔市| 安塞县| 巴东县| 虹口区| 红桥区| 武功县| 抚州市| 和龙市| 东丽区| 新化县| 南昌市| 衡水市| 乡城县| 晋江市| 宣化县| 泰顺县| 阜新| 蓬溪县| 霍州市| 紫金县| 大埔区| 滕州市| 阿拉尔市| 中卫市| 浦东新区| 天全县| 花莲市| 海城市| 桃源县| 岐山县| 仁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