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國勢強弱看海權

通過大航海運動,世界各個國家都同海洋聯系起來。發展航海事業,開辟貿易航線,成為國家迅速繁榮富強的“金鑰匙”;發展海軍力量,保護貿易安全,海軍成了海外財富滾滾流入國庫的“保護神”。“誰控制了海洋,誰便擁有海洋交通能力,誰便控制了世界貿易,誰就控制了世界財富,從而,也就控制了世界本身。”幾百年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便是一部海洋貿易和海洋軍事爭霸的歷史。海上貿易離不開海軍的保護,海軍需要海洋貿易的財富支持。

中國要強盛,必須走向海洋,利用海軍支持發展海洋貿易。若中國忽視海洋,那就會遭受來自海上的侵略。

孫中山與宋慶齡

孫中山深入對比、研究了中國和西方國家的興衰史,指出:“自世界大勢變遷,國力之盛衰強弱,常在海而不在陸,其海上權力優勝者,其國力常占優勝。”近代中國重陸輕海,海洋事業衰落,海軍形同虛設。在列強的侵略下,腐朽沒落的清政府被迫同外國簽訂了1100多個不平等條約。孫中山憤怒地指出:“同外國訂立種種不平等條約,將中國主權、領土送與外國,所以,中國與外人訂立通商條約之日,即中國亡國之日。此等通商條約系我們的賣身契約,使中國不成其為國家。”他提出,中國應“興船政以擴海軍,使民國海軍與列強并駕齊驅,在世界稱為一等強國。”顯然,孫中山把建設海洋事業和發展海軍視為“強國之基”。

明朝,鄭和下西洋創造了航海史上的輝煌,卻離開了經濟利益的杠桿,錯過了利用強大艦隊走向海洋、實現國家富強的大好時機。清朝,也建立過曾打敗“海上馬車夫”荷蘭的強大水師,在海戰中清除了鬧獨立的“鄭家軍”,統一了臺灣。但它是一支純軍事性的艦隊,沒有揚帆海上為商船護航的責任,完成政治任務后便無聲無息了。

海權論的創立者、美國人馬漢曾作了一個十分生動的比喻:“國家之強盛全賴商業和航運而轉移,把商業的海軍和單純的海軍比較一下,前者為自然發育,而后者確屬強制助長。歷史經驗證明,一位獨裁分子可以組建起一支純軍事性的海上力量,正如路易十四所做的那樣。然而,盡管從表面上看,這支海軍威風凜凜,不可一世,經驗顯示,他的海軍如同沒有根系的植物一樣,不久便會枯萎。”

雖然各國歷史不同,但都走著“海洋貿易—發展海軍—控制海洋—繁榮商業—工業優勢—經濟強國”的發展模式,都是“走向海洋而繁榮,憑借海權而強盛”。在“海洋世紀”,我們不但要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而且要會正確地使用強大的艦隊,保護國家主權完整和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不受侵犯,支持國家經濟建設,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為人類和平利用海洋作出貢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宁市| 建平县| 德兴市| 天祝| 交城县| 深水埗区| 长武县| 德清县| 镇坪县| 兴国县| 宜阳县| 巩留县| 定南县| 射洪县| 榆中县| 织金县| 临夏县| 阜康市| 云阳县| 南木林县| 西宁市| 甘泉县| 兴文县| 包头市| 芜湖市| 保亭| 芦山县| 扎兰屯市| 庆城县| 新巴尔虎左旗| 垦利县| 剑河县| 祥云县| 乌拉特后旗| 东阳市| 长葛市| 石渠县| 页游| 中超| 繁峙县| 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