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跨越百年時光,遠隔上千光年,地球過往的滄海桑田,須臾便在這兩個智商過萬的超智人眼中現出原形。
“好,好,你們分析得非常正確!”一道光閃過,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太太驀地無中生有出現在他們二人面前。“果然不愧是傳說中智商過萬的“重華真人”和‘重華金剛’!”顧溪影被這個不速之客嚇得花容失色,她緊緊抓住Bill的胳膊,問道:“你是誰?要干什么?”Bill 極是沉著,他略定了一定,柔聲安慰身旁的嬌妻,“不用怕,我們在飛機上一路相安無事,她不會傷害我們的。再說,重華星雖然如世外桃源般寧靜,但也不代表我們沒有戰斗力!”
顧溪影萬分驚詫,她還沒來得及推想到如果地球出現了第二次移民,那么地球上可能也存在這種半光速傳輸系統。難道,他們在飛機上搜集的信息又是假的?
“說得對!我們在飛機上見過。”Bill和顧溪影相視一笑,他伸出手,“我叫Bill,這是我太太顧溪影女士,請問您高姓大名?”“幸會幸會,我是林依然,官方身份是清華大學空間物理學教授,同時還是地球燈塔看守人。”Bill進一步試探著問道,“燈塔看守人?是您給我們發送的假數據吧?”“我們還是邊吃邊聊吧,孔老夫子說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林教授略揮揮手,房間里突然冒出張古色古香的八仙桌來,桌上碗盤森列,滿滿的都是北京風味的美食。顧溪影向桌子上看了一眼忍不住驚呼“哇!傳說中的北京烤鴨!還有炸醬面、爆肚、羊蝎子……”Bill的眼睛也閃耀起來。“來,二位請入座,我略備薄酒,為二位接風洗塵,這可是中國人的老規矩!”林教授熱情地招呼著這兩個被美食勾了魂魄的外星人。幾分鐘前雙方劍拔弩張的防備,已盡數消解在熱氣騰騰的美味中。
“人類……”Bill剛剛開了頭,林教授接了過去,“你想問,人類在你們遷走后的二百三十三年到底發生了什么?是么?”不等Bill開口,林教授自問自答道:“其實,答案你們已經猜到了,人類又發生了一次技術飛躍。”Bill放下筷子,目不轉睛看著林教授,不肯錯過她說的每一個字。“我們還是從 2089年說起吧,那時人類的生物科學技術獲得巨大進步,可以將壽命延長到兩百歲,這確實是人類歷史上了不起的成就。可是,這項技術卻沒有條件廣泛使用。當時地球人口接近百億,早已突破星球承載力的極限!如果再將人類的壽命延長一倍,那帶來的恐怕不是幸福而是災難!為了保護地球,研發出這項技術的科研機構MIT生命科學實驗室明智地選擇了保守秘密。”
“從發明延壽技術,到重華星大遷居,這中間有10年,難道沒有人發現這個秘密嗎?要知道,21世紀中期,網絡已經延伸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Bill覺得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當然有人發現。只要出現這種情況,生命實驗室的專家就會出面解釋說,該技術還處在觀察中,遠期副作用尚不明確。之后再找幾個同行發表幾篇有關該技術負面作用的科研論文,輿論自然就被嚇住了,一切也就不了了之。”顧溪影情不自禁笑出聲來:“原來人類這么高明?”“當然,人類絕對聰明,有誰愿意拿自己的命開玩笑去作臨床試驗的小白鼠?沒有充足的有關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數據,誰也不敢自己的生命去冒險。不過,這項技術也確實風險極高。早在21世紀初,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了癌癥細胞不死的秘密:大概有85-90%的癌癥細胞通過端粒酶調控機制維持端粒長度正常,避免被細胞識別為DNA雙鏈斷裂,因而逃過衰老和凋亡,進入一種永生的狀態。兩千名科學家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艱苦研究,終于找到打開人體正常細胞的端粒酶控制的路徑。人類模仿癌癥細胞的生長機制,激活端粒酶來維持機體內大多數細胞的端粒長度,躲過細胞衰老和凋亡,實現細胞水平上的永生,但實質上只能將人類壽命延長到兩百歲。因為細胞有絲分裂次數越多,DNA復制出錯的幾率就越大。你知道,諸如堿基配對錯誤這樣的小問題在細胞內太過尋常,每個小時人體中大概會出現二十次這樣的錯誤。如果錯誤累積足夠多,超出DNA修復能力,勢必引發人類的頭號殺手——癌癥。此時,人類就會陷入絕境:如果利用端粒酶抑制劑治療癌癥,那么藥物顯然敵我難分必致玉石俱焚,正常細胞內激活的端粒酶也受到嚴重影響,人體大量細胞同時凋亡,人們會迅速死去;如果不采用這種方法治療,那么瘋狂增長的癌細胞同樣也會在極短時間內耗盡人的最后一絲氣息。這就是為什么人雖然實現了細胞水平的永生,可到頭來還是躲不過一死。更糟糕的是,科學家當時還無法降低人體內堿基配對錯誤的幾率,因而無法絕對保證每個人都真正可以通過激活端粒酶益壽延年,一個人的末日可能在兩百歲時到來,但也有可能在二十歲就提前降臨。”“這么說來,這項技術簡直就是在玩火?”Bill覺得林教授有點危言聳聽。林教授眼中似有淚光閃爍,她以不容置疑的口氣告訴他:“這的確是事實,并非故意編造駭人聽聞的故事。但好在人類的智慧與科技都在不斷向前發展,2099年之初,當時的科研人員已經成功降低DNA復制錯誤的發生率,從源頭上提高了穩定性。不過,直到現在這項技術還被關在實驗室里,即使是移居重華星的人們,也是在開啟漫長的星際航行后才被允許使用。”“因此,地球上其實從來沒有人真正活到兩百歲,是嗎?”“我所知道的是,任何延長人類壽命的科學技術,都不允許在地球使用,除非地球人口少于1億。你知道,移居的“慧芯”人帶走了地球上最先進的技術。他們離去之后,地球上的科學研究也停滯了很多年。直到2130年,科學界又涌現出一批堪比愛因斯坦、波爾的偉大科學家,人類科學研究再次開始出現爆發式的發展。不過這次的發展方向與前一次有所不同,人類在神經科學方面出現質的突破。2260年前后,人類已經破解大腦的秘密。據我所知,即使是在重華星,目前也還沒有實現這一目標,你們所有的文明都還是建立在計算機基礎上的。重華星人,恐怕不能算作嚴格意義上的人,而是人形計算機”。Bill和顧溪影相互對視一眼,卻也無從辯駁,只得再聽林教授繼續講下去。
“新的技術帶來了人的徹底改變,人類不依賴外物就可達到過萬的智商。可惜,這項技術帶來的社會問題與“慧芯”如出一轍!”說到此林教授深深嘆了口氣。“為了解決這項技術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不平等,只能讓他們離開地球,是嗎?”Bill突然插了一句,“請恕我冒昧打斷。我有個問題非常好奇。”“但問無妨。”“您一直沒有提到兩次星際遷居的實際組織人到底是誰?重華星的記錄顯示的是第一位智能機器人元一,但在地球的記錄里又是誰呢?”
林教授神色陡然一變,“這個,我沒有權利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