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分析引論
- (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482字
- 2018-11-08 16:06:10
前言
我這里呈現給大家的《精神分析引論》一書,絕不是為了要與對這個知識領域已有的整體描述相競爭(Hitschmann,Freuds Neurosenlehre,2.Aufl.,1913;Pfister,Die psychoanalytische Methode, 1913; Leo Kaplan, Grundzüge der Psychoanalyse, 1914; Régis et Hesnard,La Psychoanalyse des névroses et des psychoses,Paris 1914;Adolf F.Meijer,De Behandeling van Zenuwzieken door Psycho-Analyse,Amsterdam 1915)。這是我在1915/1916和1916/1917兩個冬季學期所做講座的忠實再現,講座的聽眾既有醫生,也有外行人,既有男性,也有女性。
本書的獨特之處因促成其問世的種種條件得以體現,這些獨特之處將給本書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在書中保持一種科學論文般的冷靜是不可能的;相反,演講者必須竭力吸引聽眾的注意力,使之在長達近兩個小時的講座里不會倦怠。顧及當時的課堂效果,在處理某些主題時表現出重復是不可避免的,例如,某個主題在講釋夢時被提到,后來又出現在神經癥問題的相關內容中。出于同樣的原因,某些重要的主題,如無意識,未能以專門的章節詳加討論,而是被反復地提起又被擱置,直到出現新的機會再對這方面的知識加以補充。
誰若是熟悉精神分析的文獻,就會發現在這本“引論”中所出現的,大多都可以在其他更為詳盡的出版物中找到。不過,為了整理、總結資料,作者也不得不在某些段落(關于焦慮的病因學、癔癥的幻想)中披露某些迄今尚未發表過的材料。
弗洛伊德
1917年春于維也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