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分析引論
- (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3128字
- 2018-11-08 16:06:09
譯序
據我所知,前輩高覺敷先生開我國譯介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之先河。早在20世紀30年代,他就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論》的英譯本譯成中文,并由上海商務印書館于1930年出版;1984年,商務印書館再版了這部譯著,并于1986年第二次印刷??梢姡?986年之前,高先生的這部譯著可謂一枝獨秀,獨步文壇。遺憾的是,高先生也許由于忙于教學和科研工作,無暇將《精神分析引論》的續篇《精神分析新論》譯成中文。
1996年,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了羅生先生所譯的《精神分析學引論· 新論》。就這樣,羅先生的譯著彌補了上述的這個缺憾?!毒穹治鲆摗钒l表于1917年,而《精神分析新論》發表于1932年,時隔十五年;在《新論》中,弗洛伊德以發展的眼光對十五年前討論過的主題作了批判性的修正,并補充了若干新的主題。
1999年,國際文化出版公司組織翻譯和出版了《精神分析經典譯叢》,本譯叢共十八種,其中有周泉等譯的《精神分析導論講演》。
綜上所見,目前國內的弗洛伊德著作都是從英文版譯成中文的,由于語言經過了兩次轉換,所以難免會出現偏差,例如德文版里的Fehlleistung一詞,中文多譯為“過失心理學”或“動作倒錯”。其實,Fehlleistung的原意是失誤,所以Fehlleistungen應譯為各種各樣的失誤,諸如口誤(Versprechen,說錯)、聽錯(Verh?ren)、放錯(Verlegen,把東西不知放到哪里去了)等。其中最常見的失誤是口誤,口誤是無意識改頭換面的表現,它的內容往往是內心深處真實想法的反映和寫照。有這樣一個例子:某人在向希特勒致敬時,把“Heil Hitler! ”(祝福希特勒!或:希特勒萬歲?。╁e誤地說成“Heilen Hitler! ”(治好希特勒!),這說明,在此人的無意識里,希特勒是個瘋子,須要加以治療。說錯名字也是一種常見的口誤,例如在美國情景喜劇《老友記》里,羅斯和艾米麗在倫敦一座教堂里舉行婚禮,艾米麗跟著牧師宣誓,永遠忠于羅斯,輪到羅斯宣誓時,他卻說永遠忠于雷切爾,把艾米麗的名字錯說成原來的戀人雷切爾,這說明他的內心深處依然愛著雷切爾,他的口誤完全是他無意識里的真實感情的流露。
可喜的是,上??茖W技術出版社為了把精神分析的術語的各種譯法統一起來,用漢、德、英、法四種語言,于2004年出版了《精神分析詞典》,旨在使精神分析的術語的翻譯標準化和國際化,從而促進歐洲和中國精神分析師之間的相互交流。
我受譯林出版社之委托,借助《精神分析詞典》,已將弗洛伊德德文版的《精神分析引論》和《精神分析新論》譯成中文,趁此書付梓之際,對弗氏精神分析學說的產生和基本概念作一簡要的介紹。
精神分析理論的基本思想最初形成于約瑟夫· 布羅伊爾(J. Breuer)和弗洛伊德共同撰寫的論文《關于歇斯底里現象之心理機制:臨時的報道》(über den psychischen Mechanismus hysterischer Ph?nomene:Vorl?ufige Mitteilung,1893)。這篇論文實際上是弗洛伊德與布羅伊爾于1895年合著的《歇斯底里研究》(Studien über Hysterie)的緒論,其中有可作為精神分析學基礎的見解。但是,“精神分析”這個術語最初見于弗洛伊德于1896年用法語撰寫的文章《精神官能癥之遺傳與病因》(L'hérédité et L'étiologie des néuroses)。在這篇文章里,弗洛伊德介紹了布羅伊爾在治療患癔癥的安娜時使用的“宣泄療法”(kathartische Methode):這個女患者在長達六個星期的時間里,即使干渴得無法忍受,也不能喝水。布羅伊爾通過談話或暗示,使處在催眠狀態中的安娜說出了她之所以不能喝水的原因。原來,安娜童年時在她不喜歡的女家庭教師的房間里,看見她的狗從玻璃杯內喝水,引起了她的厭惡,但由于受到傳統的影響,只好默不作聲。在催眠中,恢復了她對這件往事的回憶,盡量發泄了她的憤怒情緒,終于使她不能喝水的怪病消失。弗洛伊德把布羅伊爾的這種宣泄療法稱為精神分析的直接先驅。
弗洛伊德在其《精神分析引論》里使用了大量為其“深度心理學”服務的基本概念,它們是:
意識和無意識。在弗洛伊德看來,人的精神世界好比一座冰山,意識只占浮出水面的那一小部分,而在水面底下隱藏的大部分都是無意識。換言之,在人的精神世界里,理性只占一小部分,而非理性卻占大部分。但是,理性雖然在人性的結構上只占一小部分,但它畢竟是人區別于一般動物性質的表征。如果說人的本質只是生存意志、性欲、生命力和本能沖動,那么人與動物還有什么區別呢?所以,認為存在于無意識中的所謂性本能(力比多)是人的唯一的心理驅力,是擺布個人命運、決定社會發展的永恒力量,這種看法是站不住腳的。
本我、自我、超我。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心理是一個復雜的有機體系,它由本我、自我、超我這三種范圍組成。本我是深層的無意識的欲望;在這里起主導作用的是愉悅原則。自我是有意識的范圍,無意識和外部世界的中介,在這里起作用的現實原則。超我是人從外界環境學得的經驗,即社會道德的控制,可以把它稱為人的意識中的社會性。本我受愉悅原則控制,因而是無道德的和無邏輯的,它是一切本能力量的源泉,是力比多的大儲蓄池,是感情和沖動的地區,也是習慣傾向的地區。自我力圖使自己成為世界與本我之間的中介,把本我變成世界可以接受的,同時引導世界符合本我的期望,并力圖用現實原則取代本我中無區別地占統治地位的愉悅原則。超我是受社會道德控制的,它也部分地存在于本我之中,所以它能夠使自我有罪惡感,即通常所說的“良心”,此外,它也包含人從社會、教育等學習來的經驗和知識。
性本能和死本能。弗洛伊德認為,在生物界中有兩種力量,即性本性和死本能在起作用。性和力比多一樣,不僅直接與有性生殖有關,而且在更廣泛的本體論方面,保持生命的傾向、生命的更新、生活的欲望,換言之,是創造和進步的傾向;而死本能代表分解和破壞的傾向。這兩種傾向,即生與死的傾向,不僅表現在任何生物的個體發育中,而且表現在新陳代謝中的同化和異化過程的相互作用中,用弗洛伊德的話說,“活著的奔向死亡”, “生命的目的便是死亡”。也就是說,所有的生物,由于內在的原因,都正在走向死亡,回到無機物狀態;任何生命的目的是死亡,或是相反,非生物原先是生物。弗洛伊德認為,生物對于無機界來說是第二位的,無機界是一切生物的基礎,所以,所有的單個的生命都是暫時的。
力比多與俄狄浦斯情結(?dipuskomplex)。弗洛伊德認為,人類從兒童時代便有性的沖動,即力比多,先是從刺激口腔、肛門、生殖器得到快感,但從五歲開始便以生殖器為主了。從六歲到十二歲,即青春期,這是一個性欲潛伏期。到了青春期,便會有依戀和尋找異性的表現。這時兒童對父母的異性一方有自然的愛戀,而對父母的同性一方則不自覺地排斥。弗洛伊德借用希臘悲劇中俄狄浦斯王弒父娶母的情節表達了他的戀母情結。
壓抑、置換與升華。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本能欲望,尤其是性本能欲望,往往受到外部世界的壓抑,所以需要通過置換和升華加以排解。他認為,夢不過是人的受壓抑的愿望,尤其是性愿望,經過改裝后的達成。他還認為,被壓抑的性的欲望是神經癥的根本原因,并主張通過精神分析把無意識的性的欲望化為意識,從而制服無意識的阻抗。然而,這個無意識的阻抗是不容易制服的,需要精神分析師的高度技巧。所謂“置換”是指人的某種欲望得不到滿足時,他便把這種沖突轉移到別的方面去,例如把愛情上得不到滿足轉換為從事藝術創作、體育活動等。又例如,藝術家和作家往往把無意識的沖突或有意識的對現實不滿加以升華,作象征性的投射,所以,弗洛伊德說過:“一切藝術都是神經癥?!?/span>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的基本概念為數甚多,這里就不再一一贅述了。眾所周知,每一個知名的學者,都有一套用以表達自己學說的獨特的術語;海德格爾有一套表達自己存在主義哲學的晦澀難懂的術語,他用以表達現代技術的本質的術語“Gestell”至今尚未有恰當的譯法;弗洛伊德,如上所述,也有一套用以表達自己深度心理學的獨特的術語。正確地理解學者所使用的基本概念,有助于我們探驪得珠,抓住他的學說的基本思想。但愿這本從德文直譯而來的《精神分析引論》,能夠幫助讀者更直接、更近一步地理解弗氏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