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工作”戰略(《哈佛商業評論》2018年第2期)
- 哈佛商業評論
- 581字
- 2019-05-08 10:03:30
“數據并非萬能”
瑪克辛·威廉斯(Maxine Williams),《哈佛商業評論》2017年12月刊一文。
謝謝你的這篇文章,瑪克辛!我是西南航空公司多樣性和包容理事會的成員,剛剛把這篇有見地的文章轉給了理事會經理。文中很多信息值得我們思考。
——羅賓·加里森
讀者
瑪克辛的這篇文章確實切中時弊。作為一位出生在英國的黑人女性,在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移民到了加拿大,在學校和其他場所,我已經習慣了成為唯一的黑人。上大學以后,我接觸到那么多文化,真是一種難以置信的經歷。但當我在20世紀90年代初加入勞動大軍時,重新回到了單位里只有一兩個黑人的氛圍中。我學的是勞資關系,在人力資源部工作很多年,最近(在2017年9月)加入了我們公司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團隊。這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因為我們推出了自己的戰略,并開始在整個公司內部建立委員會。對我來說,你的文章確實涉及排他性問題,我認為很多人都深有體會,但卻并不自知。我確實相信,只要進行體制改革,才能迎來重大改變。對此我非常樂觀,因為我們的新任CEO和執行團隊支持多樣性和包容理念,并準備采取必要措施,推動和促進改革。我認為,只有當組織中的所有領導者都重視多樣性和包容的時候才算成功,只有這樣,所有員工才能感受到他們在工作中的貢獻和價值。
——克勞德特·麥克道威爾
讀者
要想成為高科技巨頭,就不要提“年齡”或“年齡歧視”。一些領域的多樣性更能體現平等。
——安德烈·洛克哈特
讀者
推薦閱讀
- 商業機密不能成為“豁免披露”借口(《證券市場紅周刊》2022年48期)
- 買賣全球(《21世紀商業評論》2021年第7期)
- 證券市場周刊-紅周刊(2016年第30期)
- 雪球???01期:抄底的正確姿勢
- 雪球精選大合輯
- 雙循環戰略:激發與賦能(《北大金融評論》2021年第2期)
- 數據創造競爭優勢(《哈佛商業評論》2020年第1期)(哈佛商業評論)
- 創新多樣性管理(《哈佛商業評論》2016年第7期)
- 金融時代的“她力量”(《復旦金融評論》第3期)
- 雪球??ぬ乜簷烟抑跫o念文集
- 雪球專刊第132期:明明白白說估值
- “和升系”資本煉金術(證券市場紅周刊2021年30期)
- 團隊管理新學(《哈佛商業評論》2017年第3期)
- AI營銷戰略(《哈佛商業評論》2021年第7期)
- 雪球專刊221期:2019股東大會見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