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蘭,有理想的土地
- 張頻
- 777字
- 2019-01-05 10:57:28
有理想的土地必顯思想的光芒,其光芒無論強弱,均可穿越歷史的長空,成為引領潮流的先驅……翻開廣西歷史的冊頁,雷鳴電閃與慷慨悲歌無疑是兩道動人的風景。這兩道風景,有意無意間會映亮了一個地名,它就是東蘭。東蘭的意義在于它孕育了具有變革思想的人物和成就了一個人類為理想而戰的個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東蘭歷史是廣西近現代史的一個縮影。
追溯東蘭歷史,“東蘭”始置于土司,得名于土司。
以封建領主制“土皇帝”式的土司制度在東蘭繁衍生息了600余個春秋,占據了東蘭歷史的半壁江山,其風風雨雨,沉沉浮浮,為東蘭悠悠的歷史長河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土司制度開啟了東蘭的一片新天地,也為東蘭留下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傳奇。
500年前的明代,為抗爭日本倭寇蹂躪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東蘭曾出現韋虎臣一家祖孫四代率兵抗倭的英雄壯舉,彰顯土司之兵之勇武,功昭日月,天地可鑒。
1916年,22歲的韋拔群,在東蘭招募了100多名鄉友赴貴州參加討伐袁世凱的護國軍,加入了偉大的護國運動,從此開始了他波瀾壯闊的人生。他38年短暫的生命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發出耀眼的光芒。
90多年前,這里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革命運動,紅遍祖國南疆。
1930年,紅七軍、紅八軍政委鄧小平首次來到東蘭。之后,他四進東蘭、五渡紅水河,從此東蘭城鄉留下了這位歷史偉人的足跡,革命的火種遍撒壯鄉的每個角落,一批又一批胸懷大志的青年投奔到革命的洪流中,成長為共和國初期的棟梁之材……
1955年,在接受第一批授銜的開國將軍中,東蘭占了五虎將……
由此,東蘭已被定義為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全國最早的農民革命根據地之一、鄧小平同志領導右江革命斗爭的指揮中心、百色起義的策源地、我國早期三大農民運動領袖之一韋拔群的故鄉、中國少數民族將軍之鄉……
東蘭,是一座沒有圍墻的革命博物館。目前全縣保存完好的革命舊址就有45處。
英雄之氣,橫貫千秋。
歷史,在這一片崇山峻嶺間留下了許多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