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健:榮獲兩國勛章的將軍
在東蘭烈士陵園花團錦簇的將軍園里,覃健中將的銅像矗立其中。當年戰場上叱咤風云、抱日搖天的浩氣已經遠去。如今,他已經固化成一座銅像,神態安詳地豎立在歌舞升平的廣場一側,像一個閑適的行者在走走看看。
知錯而后勇
1911年4月,覃健出生在板坡鄉板坡村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幼年的覃健非常懂事,經常一個人默默地干力所能及的活兒,以減輕父母的負擔。為了能上學讀書,家里變賣了一頭黃牛。雖說是小小年紀,可他嘗盡了人間的辛酸苦辣,忍受了多少人間的不平和屈辱,從而自小養成了剛毅、倔強的性格。1925年,因有了韋拔群組織的農民運動,覃健才走上了革命道路,之后成為紅七軍這支勁旅中的一員。
1930年秋,紅七軍受“左”傾冒險主義錯誤影響,加之部隊作戰頻繁,減員十分嚴重。覃健原任連隊宣傳員,后因第五十六團三連負責后勤管理的排長在戰斗中光榮犧牲,覃健奉命代理該職。覃健由一名戰士轉入負責全連的后勤工作,因無工作經驗,工作未能令人滿意,常受到連隊個別干部、戰士的指責。覃健自小就有犟脾氣,他一氣之下,撂挑子不干了。情緒波動中,他曾賭氣揚言想離開部隊轉回東蘭找韋拔群當“本地兵”。為此,覃健受到了首長的狠狠批評并受撤職處分,由排長降為炊事員。
事后,覃健在營、團首長的耐心教育下,對自己的錯誤有了深刻的認識,決心在行軍、作戰中改正錯誤,實現自己“扛槍為人民”的誓言。在梅花村、永陽、安福和中央蘇區第二次反“圍剿”戰斗中,他多次出生入死,英勇殺敵,掩護戰友并出色完成任務,被稱為“最不怕死的人”,得到連、營首長的贊揚。1931年夏,他在中央蘇區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久,他被調到紅三軍團政治部支書訓練班學習。結業后,分配到紅七軍司令部任政衛連政治指戰員。此時中央蘇區開展肅反運動,清除改組派、AB團分子,有人提出覃健在紅七軍北上途中“撂挑子”一事,因此他未到職,被紅七軍政治部送到紅三軍團政治部政衛連任戰士,接受組織審查。他背著沉重的思想包袱,在中央蘇區北線和東線參加了對敵第四、五次反“圍剿”斗爭。歷經一年的審查和考察,覃健在戰場上英勇殺敵,毫不計較個人得失和恩怨,用自己赤膽忠心、無私無畏的實際行動,終于贏得組織和群眾對自己的信任。1933年初,組織上結束對他的審查,由戰士改任班長。在參加福建泉上戰斗中,出色完成任務,由班長升任排長。不久,他又調任紅三軍團第六師十六團四連政治指導員,后又改任該連連長。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北上,經歷了過草地、爬雪山和敵軍圍追堵截腥風血雨的考驗,覃健變得更成熟和堅強。抗日戰爭期間,他先后擔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特務團團長、新四軍三師二十三團團長等職,凡事身先士卒,冷靜應對,為開辟蘇北鹽阜等抗日根據地做出了巨大貢獻。解放戰爭時期,他先后擔任華中軍區第六軍分區司令員,華東野戰軍第十二縱隊副司令員,蘇北軍區副司令員,蘇北兵團參謀長,協同兵團司令員韋國清馳騁華中、華東戰場。
1948年,覃健擔任第三野戰軍九兵團參謀長,參加了濟南、淮海、渡江及解放上海等重大戰役的決策指揮。1950年入朝抗美,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九兵團參謀長,協助司令員宋時輪率領部隊突破敵人防御后,揮師插向敵陣,沿途打垮敵人五次阻攔,殲滅美陸戰一師和美步兵第七師1.3萬人,創下了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記錄,扭轉了整個朝鮮戰局。覃健高度的國際主義精神,受到朝鮮人民和政府的極大尊敬,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他一級國際勛章一枚、二級國旗勛章二枚。
抬著棺材打贛州
1932年2月16日,正在贛州城外帶兵操練的特務連排長覃健,期待著攻打贛州城的命令早日下達,好殺敵立功。2月19日,一個戰士忽然驚叫起來:“快看,那是什么?”大家順著戰士手指方向看去,只見紅七軍軍部大門外出現了三副神秘的棺材。大家都把狐疑的目光看向覃健。覃健低著頭想了想,不由一陣激動,脫口而出:“那棺材肯定是要裝炸藥的,總攻就快開始了。還愣著干什么,快過去幫忙呀!”戰士們過去一看,果然是運送炸藥的。看到戰士們士氣高漲的樣子,覃健在心里暗下決心,一定要拿下贛州。
2月23日攻城計劃行動一切準備就緒。
上午10點總攻命令下達!“轟隆”一聲巨響,大地震顫,城墻被炸開一道十幾米寬的缺口。但意想不到的是,坍塌的城墻忽然向外傾倒,預先埋伏在城墻腳下80多名先鋒戰士全部被埋進碎石磚里。團長看到城墻被炸出一豁口,大聲吼道:“沖啊!”戰士們紛紛躍出戰壕,冒著如雨的子彈,奮力向城墻內沖去。紅軍沖到開闊地,人像被割的麥子一樣倒下來。軍指揮部被迫下達撤出陣地重新組織進攻的命令。
看著眼前這一切,一種挫敗感頓時涌上覃健心頭。
守城敵軍面對紅三軍團規模如此之大的進攻,深為震驚!
3月1日,團長急匆匆找到覃健,說:“你們連組成敢死隊,準備突擊!”覃健挺身答道:“是!堅決完成任務!”
3月3日,在覃健指揮和監督下,一條長70米直達城墻腳下的爆破坑道挖好,三口棺材炸藥已抬到預定地點按技術要求裝置完畢。半夜,覃健帶著70名特務連戰士,從軍指揮部附近潛進大東門外的街道,穿過房屋之間事先打通的通道順利進入前沿陣地。
3月4日拂曉,紅三軍團第二次總攻開始。“轟隆”一聲巨響,爆破成功!覃健立即帶領戰士們從城墻豁口沖了進去。被猛烈爆炸聲震昏了頭的敵人清醒過來,依仗優勢兵力和武器,瘋狂反擊。敢死隊傷亡慘重,覃健和戰友們不得不和敵人展開肉搏戰。他砍翻了八九個守軍,正當他躍上另一個城樓的時候,他突然感到有根鐵棍捅到他的背上。他終于知道,自己被敵人從身后射來的子彈擊中了。

覃健中將
當特務連一名戰士把昏迷不醒的覃健當作烈士背出陣地時,忽聽他呻吟了一聲。戰士立即高興地叫喊起來:“排長還活著,大家快來,他還活著吶!”
愛兵如子的好首長
覃健不但是戰場上臨危不懼、沉著應對的出色指揮員,還是一個非常體貼、關心下屬的部隊首長。他把戰士的身體健康和情緒看得比操場上的訓練還重要,有事無事都要下連隊去走一走,看一看。找戰士聊聊天,了解下屬的思想動態。這些看起來像婆婆媽媽的事,其實是戰場取勝的法寶。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被迫離開中央蘇區,開始實施戰略大轉移。覃健被編入右路前衛的紅三軍團,仍任軍團政治部警衛連連長。在艱苦卓絕的萬里長征途中,覃健非常關心戰士,時常把自己有限的糧食送給傷病員吃,并替戰士背行李、槍支。連隊哪里有困難、有危險哪里就有覃健連長的身影,一次,部隊在過沼澤地時,一名小戰士不小心跌倒滑進了沼澤泥潭,小戰士慌了手腳,奮力掙扎,越掙扎越下陷。戰士們向小戰士遞過去長槍想把他拉上來,但夠不著。大家急得亂作一團。這時覃健趕到,看了情況,吩咐小戰士鎮定不要動。然后解開行李綁帶,將綁帶一端甩向泥潭叫小戰士接住,大家才使勁把他拉上來。小戰士爬上岸,驚魂未定,抱住覃健涕淚直流。事后,戰士們稱贊覃健是“勝過父母的好連長!”
1944年5月,覃健率部進駐皖江地區,天氣炎熱,皖江地區蚊蠅多,部隊大部分人員患瘧疾,覃健心急如焚。步行30里路親臨第七師駐地,請來后勤衛生部門的同志,指導部隊以預防為主,把各種防范措施落到實處。開始幾天,覃健天天跟隨醫護人員下到連隊查看詢察戰士病況。經過徹夜看護治療,基本上控制了瘧疾病的傳播。同時也治好了一些干部戰士的其他疾病,部隊戰斗力得到了很好恢復。
抗美援朝期間,覃健所率的第九兵團作為參戰主力部隊,擔負第一線攻防任務。其中長津湖戰役規模大,時間長,氣候環境惡劣,在艱苦的戰爭環境中,覃健與戰士們蹲坑道,啃饅頭,患難與共。他身為兵團參謀長,每當有國內赴朝慰問團給第九兵團的慰問品,他首先想到的是前線作戰的官兵,并責令及時送往前線,因此深受廣大官兵的愛戴。
曾給共和國大廈添磚加瓦的功臣,祖國是不會忘記的。鑒于覃健為革命做出的貢獻,1953年6月,覃健奉命從朝鮮戰場回到祖國,8月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副參謀長。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之后,他又先后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解放勛章、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勛章各一枚。
按照功勞與能力,覃健的前途真可謂前程似錦。誰知1956年8月,無情的病魔卻奪走了這位年僅48歲將軍的生命。一只正高高翱翔在祖國藍天的壯鄉雄鷹,就這樣折翼隕落、英年早逝,從而給家鄉人民留下了痛惜不已的長長嘆息!
【作者簡介】韋俊生,男,壯族,東蘭縣東蘭鎮人。東蘭縣工業和信息化局干部,東蘭縣作家協會副主席,中華辭賦家聯合會會員。在地級以上刊物發表過小說、散文、辭賦等作品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