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韋杰:百戰將星百戰功

◎ 黃煥峰

坐落在北回歸線北沿的東蘭縣,每年夏至,北移的太陽在這里悄然止步,掉頭南下,賜給云貴高原南麓這方土地的是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過渡的季風和那滿眼的蔥蘢,大自然造化了這方土地的人杰地靈。

韋杰,從東蘭神奇的大山里走出來,投身波瀾壯闊的革命運動,從槍林彈雨中走過,在沙場鏖戰中成長。沖鋒陷陣破敵營,揮刀躍馬喪敵膽,運籌帷幄扭危局,在60年的硝煙歲月中,親歷了中國軍事史上有記載的43次戰役,大小戰斗525次。他足智多謀,指揮果斷,一次又一次出奇制勝,為人民立下了赫赫戰功。他由一名普通的紅軍戰士逐漸成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級將領。在解放軍開國將軍中被譽為“百戰將星”。

韋杰5次負傷,身上的累累傷痕托起了一將功成的勛章: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還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他去世后,從骨灰中挑選出來的數塊彈片成為親人永恒的紀念,這些彈片閃爍的是理想信念之光,帶給后人的是不竭的精神力量。

10歲見到拔哥,13歲認識“馬列”

1914年3月29日清晨,桂西北這千峰挺秀的仁義村弄引屯,傳來一個男嬰不同凡響的啼哭聲。嬰兒排行老三,被父親韋宜章起名韋士良。屋中又添男丁,全家皆大歡喜。但一家人每天只有兩頓玉米粥勉強糊口的貧困生活,使韋家的歡樂維持不了多久。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韋士良日漸長大,父親送他讀了三年私塾后,只有10歲的他便跟著大哥韋士超翻山越嶺到平馬販鹽換糧,維持生計。幾經輾轉往復,感受時勢動蕩,民不聊生。有一次,販鹽回到東蘭縣三石圩,恰巧碰上韋拔群登高宣傳革命,他幼小心靈由此便播下“生為人杰”的種子。

1925年秋,韋拔群領導的東蘭農民運動如燎原之勢燃遍右江兩岸和紅水河流域。此時,三石各鄉紛紛成立了農民協會和農民自衛隊,韋士良硬是把名字改為韋杰,死纏硬磨報名參加了仁雷鄉農民自衛隊,從此東蘭農軍名冊中便有了一個名叫韋杰的年齡最小的戰士。

1927年7月,韋杰被鄉農協會推薦,參加韋拔群在武篆育才學校開辦的廣西東蘭第三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作為農講所年紀最小的學員,韋杰零距離聆聽了韋拔群傳授革命道理,也認識了馬克思和列寧,這兩個外國偉人的革命理論像明燈照亮了他的心頭。1927年8月初桂軍重點“清鄉圍剿”東鳳,同月中旬韋拔群以右江第一路農軍為主力,發起東蘭、鳳山、凌云、百色四縣農民暴動,率領農軍向敵人占領的鳳山縣城進攻。韋杰參加了農民暴動。不久,國民黨桂系軍閥集重兵“圍剿”東(蘭)鳳(山)農軍,大批農軍慘遭殺害,白色恐怖籠罩著東鳳山鄉。父親韋宜章因兩個兒子參加農軍被關押,哥哥韋士超遭殺害。韋杰投身革命的信心絲毫沒有動搖。

豆蔻年華,長征途中建奇功

1929年12月,鄧小平、張云逸、韋拔群等發動和領導了震驚南疆的百色起義。韋杰雖然年僅15歲,卻以“老革命”的資格順利地被編入紅七軍第三縱隊,正式成為一名紅軍戰士。1930年11月紅七軍在河池整編,他被編入第十九師第五十八團第三營第七連。戰旗獵獵,軍號嘹亮,紅七軍告別故土,踏上北上征程。在到達中央根據地前的七千里“小長征”中,韋杰隨部轉戰桂湘粵贛邊,參加了羅城四把、融安長安、湖南武岡等戰斗。

紅七軍在1931年7月到達于都縣橋頭鎮與紅一方面軍會師后,編入彭德懷總指揮的紅三軍團。次年春,韋杰奉調參加軍團總部舉辦的情報、偵察干部集訓隊學習,聆聽朱總司令親自授課,掌握了偵察工作的特點和手段。1933年夏,韋杰調任紅三軍團第五師師部偵察連連長。

韋杰中將

1935年2月中旬,中央紅軍突然轉兵東進,再入黔北,二渡赤水,向桐梓、婁山關方向前進,逼近遵義。韋杰接到彭雪楓團長命令奪取婁山關。韋杰與他的同鄉覃應機一道前后呼應,全連喬裝成薛岳部隊,韋杰率偵察排走在前面,當行至距關口還有十來里路的地方,迎面撞上軍閥王家烈部一支小部隊。在互相詢問部屬時,敵少校副官就被韋杰拿下。隨即韋杰利用地形優勢,帶領偵察連配合大部隊從婁山關往下猛攻,一舉擊潰敵軍五個團,為第二次攻占遵義掃清了障礙。此戰得到軍團長彭德懷和毛澤東的高度評價。

隨后幾天,韋杰又帶領偵察連配合一軍團攻占遵義,擊潰和殲滅了敵軍兩個師又8個團,打贏了長征以來最大的勝仗。緊接著,韋杰又奉命先于部隊向金沙江行進。他們化裝成國民黨軍的執法隊,大搖大擺地進入金沙江邊,喝令守渡口的敵軍找船搭浮橋。敵人忙了一整天,浮橋搭好了,正要邀功請賞卻稀里糊涂地成了俘虜。韋杰一槍未放就巧妙地拿下了渡口,保證了紅軍大部隊順利渡過金沙江。至此,中央紅軍終于擺脫了數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勝利。

香城固之戰,抗戰中的經典之作

1937年8月,已在延安中國抗日軍事政治大學學習的韋杰,被任命為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團長。隨后他帶著手槍營,跟隨朱德東渡黃河,奔赴華北抗日前線。半年后,韋杰又奉命調回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六八八團任團長。

1939年2月,侵華日軍出動3萬余人對冀南、魯西北抗日根據地進行滅絕人性的大“掃蕩”,妄圖聚殲我軍主力于狹小地帶。這天韋杰派出的偵察隊了解到,日軍一支沿途保護主力部隊行動的約300人輕裝大隊,夜間住在威縣縣城。韋杰當即向旅部報告并要求將這股敵人誘入香城固地區進行全殲。旅部首長同意了他的計劃。2月9日晚11時,我軍對東門之敵突襲成功后,韋杰即命令部隊撤出戰斗,轉移到香城固地區,以伺機殲滅反撲之敵。次日凌晨,日軍第十師團第四十聯隊及所屬的安田中隊果然向香城固地區瘋狂撲來。韋杰指揮若定,命令團部騎兵誘敵入我埋伏圈內。韋杰一面嚴令一營堅守,一面將身邊僅有的預備隊團直屬特務連拉上去投入戰斗。同時命令預伏敵后的二、三營快速從兩翼包抄,鉗制敵人。戰斗從上午10時至下午6時,雙方整整拼殺了8個多小時。最后,在副旅長許世友帶領的新編第一團的配合下,將敵人全部殲滅。這次戰斗,八路軍以傷亡50余人的代價,取得了斃敵大隊長以下200余人,俘敵17人,擊毀敵汽車、裝甲車共8輛,繳獲炮4門、輕重機關槍6挺、各種子彈3萬余發的勝利,創造了平原反掃蕩戰的規范戰例,成為韋杰的得意之作。劉伯承師長曾多次提到這次戰斗的成功經驗。

解放戰爭,鍛造卓越將才

1948年7月下旬,韋杰調任十三縱隊司令員。10月2日,困守太原孤城的閻錫山以7個師的兵力沿汾河東岸南犯,太原前線沿線總指揮徐向前抓住敵脫離陣地這一有利戰機,于10月5日發起太原戰役。韋杰部奉命于10月4日夜至10日,攻占了南畔、小店以及北營等地,殲敵4000余名,并打開敵南線防御門戶,切斷太原與武宿機場的鐵路交通。

這時,兵團決定攻取東山防線內的4大要塞據點。徐向前給韋杰的任務是攻占太原城東南,由于日軍和閻錫山多年經營,那里的山頭要塞工事極為復雜堅固。10月26日下午,韋杰命令三十八旅發起攻擊。28日山頭要塞的前哨陣地大腦山陣地被我占領。但由于旅團指揮員誤把大腦山陣地當作山頭要塞的主陣地,把山頭要塞的主陣地當作一般野戰工事,致使部隊四次進攻失利。韋杰又重新調整戰斗部署。他命令三十七旅接替三十八旅,并改變戰法,以先偷襲后強攻的手段組織第五次進攻。11日夜,偷襲成功,山頭主陣地全部為我占領。在此期間,部隊進行戰地整編,十三縱隊列入統一序列,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一軍”,韋杰任軍長。

1949年時任解放軍61軍軍長韋杰率部進軍大西南途中

1949年平津戰役之后,中央軍委調第十九、二十兵團及四野炮兵參加太原戰役。兵團決定以六十一軍和六十二軍組成城東總左集團,從東門以南攻城突破。韋杰認真貫徹聯合作戰意圖,于4月20日上午,六十一軍一舉突破敵人外圍防線,攻占了松莊南嶺陣地,完成了肅清外壕之敵,拔除城根敵火力點的任務。4月24日,總攻太原開始后,六十一軍三個團迅速按預定作戰區多路向敵警備司令部、保安司令部、綏靖公署猛攻并全殲守敵,迫使敵太原綏署副主任孫楚、太原防守司令王靖國等向我友鄰部隊放下武器。戰斗至10時,六十一軍作戰之敵全部肅清。華北戰略要地太原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浴血朝鮮,一世英名憾終生

1951年3月,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三兵團按六十軍、十二軍、十五軍序列,奉命分兩路徒步行軍,浩浩蕩蕩地跨進了硝煙彌漫的朝鮮戰場。

很快,志愿軍黨委第五次擴大會在金化召開,并布置了第五次戰役。第五戰役是在兩個兵團共6個軍的新銳力量入朝后,統帥部鑒于當時形勢要求大量殲滅美軍有生力量,打痛敵人,以求在即將開始的談判中使中朝方處于有利地位,便于盡快解決朝鮮問題。4月上旬,韋杰軍長率領的六十軍到達伊川郡地區集結。其時,正是敵軍越過三八線大舉北犯。六十軍接受了防御作戰任務,于14日接替二十六軍一線陣地,掩護兵團主力集結。四天的防御戰,敵人在飛機、坦克和炮火掩護下向六十軍陣地發動7次猛攻,均被擊退。

4月22日第五次戰役正式打響。但由于戰役第一階段沒能按計劃殲滅敵有生力量,毛澤東指示,要求彭德懷再發起一次攻勢行動,把朝鮮東部的美軍趕下大海,力爭攻到釜山。志愿軍司令部各級首長也都不甘心,紛紛請戰,欲狠狠敲打美軍,于是決定實施第二階段戰役。5月11日至15日,韋杰率部三個師分三路冒雨開進,分別由集結地開赴春川地區。

第二階段我軍大步踏進,縱深最遠處突破敵防線達300公里,已越過了37度線,但戰果并不理想,沒能整建制消滅敵人。西線美軍集結主力開始東援,彭德懷下令停止進攻,部隊北撤。至20日美軍各部先后進至豐巖里、下珍富里地區,堵塞了戰役缺口,很快敵東西防線像條被打斷的鐵鏈又重新連接上了。

戰爭中最可怕的事情發生了:當攻擊的一方精疲力竭時,防守的一方卻乘機發動反擊。攻防雙方恰好在同一時間置換攻防位置,這對我部則無異于一場災難!

韋杰的六十軍擔任阻擊掩護撤退的任務。這時,敵軍乘我主力轉移之機,突以13個師兵力將一八〇師與一七九師分割,并深入一八〇師側后,切斷該師退路。一八〇師被隔于芝巖里以南地區,陷于包圍。韋杰命令一八〇師突圍,并實施增援解圍計劃,但終告失敗。結果,一八〇師師長鄭其貴等官兵分散突圍歸隊約2000人,全師損失近8000人。

戰役一結束,兵團司令員王近山首先被召回國,向最高統帥匯報戰情。緊接著韋杰也兩次被毛澤東點名回國匯報情況。第二次是單獨受到接見,整個接見過程甚為神秘。毛主席在中南海與韋杰徹夜長談,并在談話結束時交代韋杰,不可將談話內容透露給外人。韋杰生前幾乎從未對任何人透露過主席召見他談話的細節。多少年后,僅得知:一、主席批評過韋杰;二、主席明示一八〇師事件韋杰和六十軍其他領導不負主要責任。

這次失利有非常復雜的原因。毛澤東在與各級領導作過調查研究后,他勾勒戰役失利的想法業已成形。對彭德懷代表志司對第五戰役的總結甚為滿意,稱道:“看來第五次戰役打得急了些,大了些,遠了些,總結完全符合實際。這樣的認識只能在第五戰役之后,而不能在此之前。”1953年國慶,周恩來總理在天安門見到韋杰時說:“韋杰同志,一八〇師失利沒有你的責任。”

然而,在當時由一次戰役的“情況”竟演變成一個“事件”,而“事件”的主角韋杰難脫干系。1952年9月,正當三兵團率部強化整訓要打一場“翻身仗”時,兵團司令王近山和軍長韋杰均被調離部隊,提前從前線回國,爾后一八〇師部分指揮員回國后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更讓人悲傷的是,長期以來有人認為一八〇師遭受重創是韋杰戎馬生涯中的一大敗筆。其實,直至今日,重新審視一八〇師的失利,其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各有責任,但誰也負不了總責,遑論當初?

從含淚回國的那天開始,韋杰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溯第五次戰役的前因后果,面對繁復而又簡單的謎底,這種思索使心靈倍受煎熬。第五次戰役的指揮問題組織上早有結論,也許他原本是可以避開的,但韋杰以軍人的忠誠,坦誠和正直,一直鍥而不舍,直到臨終……

1953年參加完國慶觀禮之后,老上級劉伯承親自點將,韋杰出任南京軍事學院高級函授系主任兼黨委書記。

1955年韋杰被授予中將軍銜。

1957年10月后,韋杰先后調任成都軍區副司令員,軍區黨委常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并被選為四川省第五屆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文化大革命”中,韋杰遭到林彪、江青的無端誣陷和殘酷打擊,但他仍堅持原則,毫不屈服,堅持為黨為人民努力工作,一言一行反映出了他光明磊落、剛正不阿的高貴品德。1973年至1982年間,他不僅為平反冤假錯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而且先后在川東、川北、川西多次成功地組織部隊進行山地防御和夜間攻防戰斗實驗性演習,并舉辦軍師團三級干部戰役集訓,研究和探索現代化條件下諸軍兵種協同作戰的新問題。1979年2月,韋杰率領部隊勝利地完成了對越自衛反擊作戰的任務。退居二線后,他多次深入四川、東北、西北、廣西等邊遠農村進行實地考察,為黨的決策提出了不少具有真知灼見的建議。

 

【作者簡介】黃煥峰,壯族,廣西東蘭縣武篆鎮人。國家二級編劇,資深導演。曾任東蘭文工團副團長兼導演、中國經營報駐廣西辦事處記者部主任、南寧藝術研究院創作部主任。現已退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巩留县| 滁州市| 柏乡县| 晋宁县| 荆门市| 宁夏| 东兴市| 博兴县| 潞城市| 安国市| 平乐县| 读书| 阳曲县| 兴化市| 大洼县| 惠州市| 正安县| 德令哈市| 娄烦县| 陆良县| 兴山县| 洛宁县| 洪江市| 垦利县| 准格尔旗| 隆安县| 北安市| 梧州市| 秦安县| 海丰县| 永昌县| 遂川县| 饶河县| 合肥市| 中江县| 长沙县| 陕西省| 湟中县| 陇西县| 深圳市| 磴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