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面光輝的旗幟

◎ 陳欣德

東蘭是一塊有壯、漢、瑤等民族聚居的紅色熱土,也是在中國現代農民運動史上與廣東海陸豐齊名的農運發祥地。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告訴我們:任何一個社會歷史事件的發生或社會運動的興起,其基本原因,都是由生產力發展所引起的生產方式內部的矛盾所決定的。也是由當時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及地理環境等各種因素所決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制度下,東蘭縣各族人民,深受帝國主義,封建豪紳地主、軍閥的殘酷壓榨,尤其是一些少數民族居住的山區,仍殘留著極其野蠻殘酷的封建農奴制度——土司制度,加上東蘭縣地理環境惡劣,交通極為不便,經濟、文化落后,人民生活處于水深火熱之中,若想擺脫束縛,就得另尋出路,就要砸爛舊制度,建立新社會,這是當時東蘭縣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正如1926年時任東蘭縣知事的中共黨員陳勉恕在《廣西東蘭農民運動之實際狀況》一文中所說的:“經濟能力極脆薄的東蘭農民,是不堪這種黑暗政治的壓迫和剝削的;其對于革命的需求是很急的,其起來斗爭,是必然之事實。”

韋拔群領導的東蘭農民運動歷程,既有與彭湃領導的廣東海陸豐農民運動、毛澤東領導的湖南農民運動有相同之處,也有它獨樹一幟的特點和歷史地位。

開天辟地建農會

1924年1月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以前,中共全力開展工人運動。在此之前的浙江省蕭山縣衙前鄉于1921年9月底建立了全國第一個農民協會。

廣東省海陸豐農民運動是1922年6月彭湃從日本留學畢業后回到家鄉發起的。1923年成立海豐縣總農會,會員達10萬人。在海豐縣農運影響下,該省陸豐、惠陽、惠安、紫金、普寧等縣的農民運動也蓬勃開展起來。彭湃被譽為“全國農民運動大王”。

毛澤東同志早期全力從事工人運動。湖南省于1923年9月成立衡山縣岳北農工會,兩個月后,便被敵人鎮壓而失敗。1925年,毛澤東從上海回到湖南養病期間,親自發動組織20多個農民協會,開展有聲有色的政治斗爭和經濟斗爭。后隨著北伐戰爭的勝利開展,至1927年1月,全省有19個縣成立農民協會,會員達200萬多人。其規模和影響為當時全國最大。毛澤東由此被譽為全國赫赫有名的農運領袖。

廣西東蘭縣開始農民運動的時間,幾乎與浙江省蕭山縣一樣,為全國最早。在韋拔群領導下,東蘭縣于1921年9月底“鑒于貪官污吏、劣紳土豪之橫暴,乃組織改造東蘭同志會,及國民自衛軍,與貪污土劣相奮斗”(1926年《廣西省農民部工作報告》)。同志會成員共有18人,其組織名稱雖不稱為農會(后改為東蘭公民會、東蘭農協會),但其宗旨是反對軍閥、貪官污吏和土豪劣紳,是以改造東蘭的舊政治、舊經濟、舊文化為目的,與后來成立的農協會宗旨基本相同。該會成立后,即深入農村宣傳發動群眾,開展對豪紳地主的斗爭,如1922年清算武篆區杜琨選、陳繼虞的斗爭;1923年清算東蘭縣大土豪、六哨團總韋龍甫的斗爭等。同年,韋拔群發動東蘭及鄰縣鳳山、凌云的農民武裝三次攻打東蘭縣城,人數從300多人增至1500多人,最后攻下了縣城。不久,敵人反撲,農運雖遭挫折,但大家并不氣餒,正如韋拔群寫給他好友覃瑞五的信中所說:“此次戰爭,官黨以力服人,人民雖遭重大損失,然其心不死,革命時日不斷,強權雖猛,公理尤剛……”

為了尋找革命真理和一條正確的革命道路,韋拔群和他的戰友陳伯民,于1925年1月一起到達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經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愷介紹,進入由中共黨員阮嘯仙擔任主任、廖仲愷等為教員的廣州第三屆農講所學習。在農講所里,他帶著東蘭縣農運斗爭的實際問題,全面系統地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革命史、中國農民問題理論等,這使他的思想起了新的飛躍,深刻認識到“非實行農民革命不足以拯救蘭民于水深火熱”之中。而要取得農民革命斗爭的勝利,只有以馬克思主義理想為指導,才能取得徹底勝利。

1925年4月,韋拔群和陳伯民從廣州農講所結業后,被國共合作的國民黨中央農民部委派為廣西農運特派員回到廣西,之后到東蘭領導農運工作。他們一回到東蘭,一方面立即發動、組織農民協會,掀起農運新高潮。于1925年9月30日成立東蘭縣農民協會,至1926年初,全縣11個區134個鄉建立了農民協會,會員達7.8萬人。另一方面,他們按廣州農講所的做法,連續在武篆舉辦三期廣西農民運動講習所,用馬克思主義思想培養、武裝農運干部,共為右江地區各縣培訓農運骨干596人。這些農運骨干結業后回到原地,紛紛建立起農民協會,掀起農運新高潮。

從1924年至1926年廣州連續舉辦六期的農講所,廣東海豐縣每期都派有農運干部參加學習,故該縣只在1925年4月20日舉辦過一期農講所,學員只有40多人。海豐縣與東蘭舉辦農講所的期數、規模、學員人數比較來說,東蘭縣是遠遠走在前頭的。

相比浙江蕭山縣、廣東海陸豐縣和湖南的湘區(衡陽岳北),廣西東蘭縣的農民運動不僅開始時間與蕭山縣衙前鄉一樣為全國最早,而且較早、較自覺、堅定地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農民運動,武裝各族農民思想。正因為這樣,韋拔群才下如此大的決心和力氣,克服種種困難,在經濟、文化極為落后的山區,連續舉辦三期規模較大的農民運動講習所,其學員人數是廣州一至六期農講所畢業學員總數772人的四分之三。通過596位學員,向左右江各族農民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以此作為開展農民運動的正確方向和新的模式,這可以說是韋拔群和東蘭農民運動對全廣西以至全國的農民運動最獨特、最寶貴的貢獻之一。

農民武裝開先河

武裝農民的思想,是中共領導農民運動的基本思想。因當時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敵人異常強大和殘暴,只有把廣大農民發動、組織、武裝起來,才能徹底推翻帝國主義及封建軍閥、豪紳地主階級及其依賴的反動政權,也才能有農民的地位和出頭之日。

韋拔群較早意識到武裝農民的重要性,1921年9月底,他開始從事農民運動、組織“改造東蘭同志會”時,便立即組織國民自衛軍(1923年改為農民自衛軍),開展與敵人刀對刀、槍對槍的斗爭。1923年夏,成立東蘭縣農民自衛軍,人數共1000多人。韋拔群、黃舉平等一方面帶頭變賣家產購置槍支、子彈,并發動群眾打造長矛、大刀、土手榴彈等武器;另一方面,舉辦各種形式的訓練班,既學政治,又學軍事。1923年,韋拔群帶領東蘭及鄰縣農民連續三次攻打東蘭縣城,人數從第一次300多人到第二次增加至1000多人,最后一次攻克了縣城,反動縣長蒙元良和六哨團總韋龍甫狼狽逃竄,農軍進城后繳獲一批武器彈藥和物資,釋放被關押的無辜群眾,沒收韋龍甫的財產分給貧苦農民,成立東蘭縣革命委員會。各族農民第一次翻身做主人,無比歡喜,連唱幾個晚上的山歌。這次成功攻打縣城,可說是現代早期農民運動史上較大一次規模的農民武裝斗爭,且以奪取政權為目的,這也具有前瞻性和開拓性。

1926年初,國民黨右派派一個團正規武裝伙同地方土豪劣紳,向東蘭農民自衛軍發動瘋狂的“進剿”,大肆燒殺擄奪,制造了震動省內外的“東蘭農民慘案”。韋拔群一邊率領農民退入西山、堅持武裝游擊斗爭,一邊利用當時國共合作機會,發動受害的農民群眾,每戶寫一告狀紙,向廣西省政府告狀,并以東蘭農協會名義,向廣州革命政府、國民黨中央黨部、廣西省黨部及各工商團體、報館發出《快郵代電》,揭露敵人殘酷罪行,引起各界人士公憤。結果,在中共廣西地方組織的領導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廣西省政府被迫對鎮壓東蘭農運、農民武裝的劊子手龔壽儀團長交由“第七軍司令部查核辦理”,東蘭縣知事黃守先交法庭訊辦,這舉措有力地打擊國民黨右派的囂張氣焰,極大鼓舞廣大各族群眾和自衛軍戰士的革命斗志。

在國共合作革命形勢推動下,東蘭縣農民自衛力量不斷發展壯大,1926年9月,韋拔群率1000多農民自衛軍分四路再次攻打東蘭縣城,經過一晝夜激戰,農軍攻克縣城。縣知事黃祖瑜當夜攜縣印狼狽逃向河池,民團頭領陳儒瑾和土豪劣紳杜瑤甫也從縣城逃跑。農軍入城后,推選牙蘇民代理縣長,并乘勢橫掃縣內各區豪紳武裝。農民自衛軍力量迅速發展,至1927年初,全縣農民自衛軍人數發展至2000余人。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新桂系軍閥派出一個師和一個團兵力,伙同地方反動武裝,大舉“進剿”東蘭縣農民,鎮壓該縣農民運動。在白色恐怖下,韋拔群仍堅定地率領東蘭及鳳山等縣農民武裝,一直堅持公開的革命武裝斗爭,這在當時的全國是極罕見的。百色起義舉行時,東蘭縣農民自衛軍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東蘭農民自衛軍的斗爭實踐及其探索,為我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形成提供了極為寶貴的經驗。

油畫:東蘭起義

較早誕生“蘇維埃”

“蘇維埃”是俄國工人階級1905年至1907年革命時期創造的領導群眾進行革命斗爭的組織形式,為列寧所發現、肯定。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成為無產階級專政機關。1920年7月至8月召開的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在關于民族殖民地提綱中提出:中國革命應“組織工農蘇維埃”。1927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的《關于“右派國民黨”及蘇維埃口號問題決議案》中,決定放棄國民黨旗幟,提出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口號。同年10月至11月,海豐縣和陸豐縣蘇維埃政府成立,這是我國最早成立的蘇維埃政權。同年12月11日,張太雷等領導組織廣州起義,成立廣州蘇維埃政府,這是我國城市最早成立的蘇維埃政府。

在東蘭縣,韋拔群于1923年10月帶領各族農民武裝攻克東蘭縣城時,趕走了縣官,派人接受縣衙府,立即召開有兩千多人參加的群眾大會,宣布成立東蘭縣革命委員會,由陳伯民擔任委員會主任,黃大權任軍事委員,黃榜呈任教育委員。這是農村的蘇維埃政權的雛形。它成立后,即宣布取消一切苛捐雜稅、廢除各種契約、沒收韋龍甫財產分給貧苦農民、釋放被關押在縣城監獄的無辜群眾。全縣各族農民無比歡樂,家家掛紅旗、放鞭炮、唱山歌,歡慶自己翻身做主人。其中一首這樣唱:

 

農軍四面攻縣城,殺進衙門鏟豪紳;

廢除租債救百姓,奴隸翻身做主人。

 

可以說,當時成立的東蘭縣革命委員會,是中國現代早期農民運動史上最早由農民主政的鄉村革命政權之一,比同期的農民協會的職能更全面、更有權威。當時在全國尚屬首創。

韋拔群烈士故居

不久,敵人反撲縣城,農民武裝退守西山,縣革委會被迫停止活動。至1926年2月16日,韋拔群在西山召集農運骨干緊急會議,會議決定恢復東蘭縣革命委員會,韋拔群當選為革委會主任,陳伯民、黃大權等11人為委員,韋拔群、陳伯民、黃大權等七位為常委,對各委員職責作了具體分工。同年5月中旬,韋拔群又在西山龍江村召開縣革命委員會臨時會議,商定在軍事上繼續打擊敵人和政治輿論上聲討敵人制造“東蘭農民慘案”罪行等事宜,以革命兩手對付反革命兩手。

同年11月5日,在中共黨員、國民黨省黨部青年部長、代理東蘭縣知事的陳勉恕的大力支持下,東蘭縣革命委員會在縣城召開農民代表大會,到會代表268人,代表會員7.8萬人。大會決定,為適應國共合作形勢,撤銷縣革命委員會,由各級農民協會暫行使、掌握各級政權。至1928年春,在中共廣西組織領導下,東蘭縣革命委員會在西山重建。不久,隨著形勢的好轉,縣革命委員會從西山搬到武篆辦公。同年10月下旬,在中共派出軍事人員鐘鼎、李撲的幫助下,韋拔群率農民自衛軍800多人,分四路攻克東蘭縣城后第二天,東蘭縣革命委員會從武篆搬入縣城辦公,并頒布《東蘭縣革命委員會最低政綱草案》,提出“沒收地主、豪紳的土地,分給貧苦貧農”等主張。這個政綱草案的精神,與黨六大的精神是一致的,東蘭縣革命委員會可說是土地革命時期在廣西建立的第一個具有蘇維埃性質的紅色政權。同年12月成立東蘭縣蘇維埃政府。

從1923年至1929年,東蘭縣先后三次成立縣革命委員會,成為廣西甚至全國蘇維埃運動的發源地,為左右江革命根據地蘇維埃政權的建立和全國蘇維埃運動做出開拓性的貢獻。

民族團結添新力

東蘭縣居住有壯、漢、瑤、苗等民族,其中壯族約占總人口的90%。各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水平極不平衡,語言、風俗習慣也各不相同。但他們同受封建統治階級的壓榨,尤其是瑤民歷來社會地位更低下,生活更為痛苦。韋拔群較早意識到搞好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故他從1921年開始從事東蘭農運,領導成立改造東蘭同志會,明確提出“團結瑤胞”、“為瑤胞謀利益”的主張,要求尊重瑤胞,與瑤胞交朋友、“打老庚”(結拜兄弟)、學瑤語。1923年5月,韋拔群在西山弄京峒召開有500多瑤民參加的群眾大會上,用瑤語向瑤胞進行革命宣傳。講瑤胞世代受苦受窮的原因,第一次向瑤胞提出不交租、不還債、不納稅、不叫山主為相公或老爺、不給山主抬轎等“五不”口號,號召他們起來參加農運。會上,有數百名瑤族青年報名參加東蘭公民會和農軍,并獻出1000多支粉槍和一批大刀、長矛,不久,成立西山瑤族國民自衛軍。1927年8月,韋拔群在蘭木區宣布右江農民自衛軍第一路軍正式成立時,任命瑤胞黃大尤(第二屆東蘭農講所學員)為第一路軍獨立大隊指揮員。對其他瑤族干部也給予信任、重用。韋拔群也經常舉辦瑤族干部訓練班,提高其政治思想、軍事技術和文化水平。

1929年10月頒布的《廣西東蘭縣革命委員會最低政綱草案》中,第三條便是“關于瑤民方面”政策:“1,提高瑤民的知識教育;2,瑤民經濟、政治、教育、工資上與其他人民一律平等;3,嚴禁虐待瑤民;4,沒收山主的山場、土地、森林,分給瑤民。”這些民族政策,比過去更全面、具體,且列在政綱草案中的較前面,充分體現東蘭農運中民族思想的前瞻性和開拓性,有力地調動各族農民的革命積極性。每當農運遭到挫折時,韋拔群便帶領農軍轉移到瑤族聚居區的西山,縣革委會也先后有4年時間駐西山辦公,以西山為根據地,領導全縣工作。

東蘭農民運動是中國現代農運史上一面具有前瞻性、開拓性、獨特性的光輝旗幟,故獲得毛澤東和早年中共中央其他領導人的高度贊譽。如1926年12月5日,中共中央局根據時任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毛澤東提供的有關材料,在寫給共產國際的《中央局報告(10、11月)》中這樣寫道:“廣西東蘭今年曾發生縣長(黃紹竑之叔)援助劣紳土豪屠殺農民數百人之慘案。現時經韋拔群同志之努力又將東蘭農民組織好,把土豪劣紳擊退至西江之東岸。韋同志在東蘭已成了海陸豐之彭湃,極得農民信仰。”這里既贊揚東蘭農民運動,又把韋拔群與彭湃等同評價和贊譽。

 

【作者簡介】陳欣德,男,漢族,1936年8月生,廣東省普寧縣人。廣西黨史研究室原處長、研究員。曾編輯出版《左右江革命根據地》《鄧小平與廣西》《毛澤東與廣西》《廣西黨史大事記》《廣西黨史人物傳》等史志專著多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连县| 钦州市| 邵阳县| 沈丘县| 张北县| 巴楚县| 镶黄旗| 赣州市| 上饶市| 庐江县| 富阳市| 南平市| 方正县| 青冈县| 北安市| 民乐县| 淳化县| 大足县| 唐河县| 吉林省| 名山县| 汉寿县| 南汇区| 富顺县| 盘山县| 兴文县| 柳河县| 石阡县| 兴隆县| 新丰县| 疏勒县| 拜泉县| 兴宁市| 类乌齐县| 卫辉市| 临沂市| 威信县| 偏关县| 汶川县| 连平县| 威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