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運是設計出來的
- 金澤
- 2301字
- 2019-01-05 10:36:40
7.管好時間就是管好金錢
一項統計顯示,巴菲特36年來為合伙人平均每年賺取23.5%的收益,而這36年中,投資者每次中途下車都被證明是錯誤的,這一統計正好應了那句話,“時間是理財最好的朋友。”所以,從某方面來說,管好時間就等于管好金錢。
生命中,時間是最重要的財富,也是世界上最公平的資源,就看你怎么把握。所謂管好時間就是在適當的時間做適當的事情。成功者都是管理時間的高手,他們知道自己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一旦明確目標,從不猶豫,也不會后悔無助。為此,他們總是能夠合理地利用時間,高效地做事,走在財富之路的最前端。
而對時間的有效管理,在某種程度上也深刻影響著家庭財務的收支問題。管好時間就意味著管好了收入、管好了支出。
立了業、成了家的小兩口無不希望自己的家庭小金庫可以創造更多效益,增加更多收入,但是光有想法、止于行動的話,一切依然如水中月、鏡中花。
為了增多家庭可供支配利用的資產,還需管好收入,換句話說,通過管好時間,讓自己的時間增值,進而創造更多效益,增加家庭收入。有這樣一個反面案例很值得我們思考。
大鵬在一家出版社工作,人送外號“拼命三郎”。妻子王楠在一家銷售公司擔任區域助理,單位里七七八八的事情都得操心,經常過了下班時間還在工作。
大鵬有個同學兼同事的哥們兒叫阿東,兩人在一個部門,工資待遇相差無幾,巧的是,阿東妻子曉梅也從事區域銷售助理工作,兩家人你來我往多了,對各自家底兒的情況自然也就頗為了解,一個結論就是,兩家人的每月固定收入基本上差不多。
一個周末,大鵬在公司加班,王楠就約曉梅一起去逛街,曉梅卻婉言謝絕了,“今天可不行啊,我還得和老公去還房貸。”
王楠是個直性子的人,一聽這話,就奇怪地問道:“你們的房貸不是每月從工資里面扣嗎,怎么還要去銀行交啊?”曉梅也是實在人,就如實說道:“我們倆準備提前還款10萬元,這樣每個月只要500元的房貸,以后會輕松一點。”
王楠聽后,覺得有些道理,想當初,自己結婚后,雙方的父母幫他們付了房子的首付,貸款期限是30年,自己每個月還1800元。如果提前還點,以后不是輕松些嗎?
于是,當天心直口快的王楠就把這個想法跟大鵬講了,“我們去提前還銀行10萬吧,這樣我們以后每個月會輕松一點。”大鵬一聽,愣住了,疑惑地問:“我們的存款好像沒有10萬吧,怎么還呢?”
王楠不高興了,納悶地說:“我們和曉梅他們家的收入都差不多,怎么可能沒有呢?我去年不是還給了你1萬的獎金嗎?”大鵬趕忙支支吾吾地說:“前幾天,我老家的一個親戚找我借了3萬元,我去銀行查了一下,當時我們總共有5萬元,現在應該只剩下2萬了吧,那陣子,我一直挺忙的,也忘記跟你說了。”
此時的王楠顧不上深究借錢的事,一臉疑惑的表情,嘀嘀咕咕著:“同樣的收入,為什么人家就能還10萬,我們就不行呢?”
事后,王楠又找到曉梅,很直接地問道:“你們家是怎么攢到10萬的,我們家算上外債,也才5萬。”曉梅笑了笑說:“哎,不瞞你說,靠咱們那點死工資,怎么能攢到呢?還記得早些時候我跟你提到的買基金的事嗎?當時,一個業內朋友跟我說要抓住那次時機,我權衡了一下就買了,結果還真趕上好時機了,我們家那次就賺了2萬。可是,你卻一直說你們倆都忙,也懶得投入精力。”
聽完這番話,王楠一下子醒悟了,看來還是我們自己沒有規劃好時間,沒有把握住理財投資的時機,才錯過這個“香餑餑”啊。
其實,很多小夫妻就像王楠他們一樣,并不是不懂得理財,而是沒有管理好自己的時間,不可否認,現在年輕人的工作都很累,下班了還得奔波勞苦在路上。但是時間就在那里,不多也不少,如果你善于分配時間、把握時機,在有限的時間內理理財,或是在投資上把握好時機,照樣能活得絢麗多彩。
讓我們再來看一個管好了時間,就管好了支出的案例。
阿程和阿斌是大學里的好哥們,又同是一家公司的軟件開發專員。幾年后,他們有了各自的家。雖然彼此學歷相同,能力也不分上下,收入相差無幾,但是雙方的理財觀念卻迥異。
阿程思想保守,認為把錢存到銀行才靠譜,每次發薪水,都會把幾乎全部的工資存了,手頭只留很少一部分,對于投資絲毫不感興趣。而阿斌則有所不同,每次發工資后,他只把一半收入存進銀行,剩下的作為日常開支。這樣阿斌的生活品質明顯要比阿程好很多。
不知不覺,兩年過去了,阿程賬戶已經存了5萬,而阿斌賬戶只有3萬。阿程積蓄比阿斌多了2萬元,這更堅定了他存死工資的信心。而此時,股市出現一派好形勢,阿斌覺得這是一個絕佳時期,再加上,他原本對股市就有所了解,于是,阿斌取出僅有的3萬積蓄,適時地買了股票。兩年后,阿斌原先的3萬資金變成了10萬元,而此時股市行情也不如從前,于是,他又迅速脫手,收回資金。這時,阿斌又做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決策,他拿股市上賺得的10萬加上夫妻倆手上的6萬積蓄,在一條繁華的商業街上買了一套16萬元的門面房,并以每月3000元的租金租了出去。三年后,這套門面房漲到62萬,于是阿斌又轉手把房子賣了,花50萬為自己購置了一套80多平方米的住房,而且還買了車,小日子過得很是幸福。
而阿程只是一味保守地存款,雖然處處節儉,有了20萬的存款,也按揭了一套住房,可是,面對每月兩千多的還款,阿程的生活壓力還是很大。
在學歷、工作性質、待遇各方面都相差無幾的情況下,兩對新婚小夫妻卻有著如此大的差異,原因就在于阿斌能抓住時機,在關鍵時刻果斷投資,讓自己僅有的資金發揮最大作用,做到讓錢“生”錢。雖說阿程的做法也沒錯,節儉、存款也是應該的,可是問題偏偏出在不懂理財,沒能把握好時機。
理財是一種手段,而管理時間是理財中的一種手段。要想學會正確的理財觀念,就要學會利用手中的錢適時地進行適合自己的投資。做到適時、即時地管好時間,才可達到“錢生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