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避免與人借貸
- 財富是一種心態
- (美)富蘭克林·霍布斯
- 1325字
- 2013-09-07 15:44:50
不久以前,一家知名的財經報紙登載了一個故事:紐約市的一個男人破產了。他的資產只剩下10美元,而且他還欠債93230美元,其中有61500美元是他在過去七年時間里和朋友借的。這個故事指引我們關注一個事實,那就是許多人都是靠別人的錢在過活,并享受著本該屬于那些人的悠閑和安逸。
毫無疑問,這只是個極端個案,但這種行事方式在現實生活中一點兒也不罕見。在同單位的熟人間把錢借來借去,對于出借者和借款者來說已經是夠糟的做法了。但是,隨隨便便地把錢借給張三、李四、王五,對于出借者和借款者來說,更是災難性的做法。這樣的借錢方式會破壞友誼,讓朋友和熟人之間的關系變得冷漠,因此還不如拒絕這種借貸關系呢。
還有一個破產的男人,列出他的資產有18160美元,但是這些錢都借給了他的朋友、熟人和三姑六姨、七舅八叔等親戚,卻沒有任何形式的擔保或抵押。這樁破產案的資產管理人最后收回來的錢總共不到500美元,因為許多借款無法得到證明。他在借給別人錢的時候,沒有做過任何借出記錄;別人在借錢的時候,也沒有做出任何還錢承諾。他過去的一個朋友公開聲明自己從這個男人那里領取的15000美元,是自己應得的一筆交易傭金,并且否認自己有任何欠款,這個男人的破產與自己毫不相干。這是一個必須嚴肅看待的案例,因為碰巧這個人的破產總額只有8090美元的債務,如果他從來沒有借給別人那18160元的錢,他就不會破產了,而且在銀行里可能還有1萬美元的存款。
辛勤工作、省吃儉用而辛辛苦苦攢下的錢,在沒有足夠的擔保以確保這筆借款能收回來的前提下,不要把它借出去。我們借錢給朋友,常常是立即脫手,在這個過程中不寫借據,而回收這種借貸時幾乎都會產生不好的感覺。
有資格借錢的人,其身份地位通常可以保證他去銀行借貸;或者,就算他的信用情況和流動資產不足以證明其銀行借貸行為是正當的,他也可以提供合情合理的擔保,以保證他在貸款到期時能償還債務。在一般情況下,如果沒有提供毫無疑問的擔保,就沒有權利向其親戚、朋友或熟人借錢。在生病、死亡,或突遭橫禍的情況發生時,親戚朋友們還是應該伸出援助之手,但這都是非常極端且不常見的情況。
紐約市那個破產者,最后只好以消磨時間為業,依靠向朋友借錢懶散度日。當他寫下“借錢度日并不比當乞丐好多少”時,我們真應該三思。
還有一個人因為朋友欠了他很多錢而遭到失敗,現在,他發現自己甚至無法提供給妻子和兩個孩子最平常的舒適生活了。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總是隨隨便便就借給這個人5塊,借給那個人10塊,再借給另一個人100多塊,而這些都沒有任何擔保。相信你一定同意我這個看法:他是一個真誠坦率的人,但同時也是一個愚蠢的人。與其在你想方設法催人還錢的時候招來反感,還不如因為拒絕借錢給熟人而遭人嫌惡。反正不管在哪種情況下,你都會遭人厭惡,但如果你拒絕把錢借出去的話,至少還能保有這筆錢。或許你并不是那種借錢給別人時不計后果的人,但你很有可能借出去一大筆錢,卻永遠也無法指望再看到它們了。
莎士比亞生活在銀行還沒有出現的年代,但是在那個年代里,朋友之間借錢的情況已經出現。你應該記住他說的這番話:“不要向別人借錢,也不要借錢給別人。因為借錢給別人會讓你損失借出去的錢和朋友,而向人借錢會讓人忘記節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