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2章 小學(3)

今人與唐宋人讀音不同,又不得不分別古今。治小學者,既知今音,又宜明了古音。大徐《說文》,常言某字非聲,此不明五代音與古音不同故也。欲治小學,不可不知聲音通轉之理。段注《說文》,每字下有古音在第幾部字樣,此即示人以古今音讀之不同。音理通,而義之轉變乃明。大徐《說文》,每字下注明孫愐(著《唐韻》)反切,此唐宋音,而非漢人聲讀。但由此以窺古音,亦初學之階梯也。要之,形為字之官體,聲義為字之精神,必三者具而文字之學始具。

許君之言曰:“唯初太極,道立于一?!薄耙弧敝疄樽郑瑢僦甘?。蓋人類思想,由簡單以至繁復,苦結繩之不足致治,乃有點畫以作識記,則六書次第,以指事居首為最合,指事之次為象形?!墩f文》之界說曰:“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贝私元汅w之文,繼后有形聲、會意,則孳乳而為合體之字。

故形聲之界說曰:“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睍庵缯f曰:“比類合誼,以見指,(武)、信是也?!敝甘?、象形在前,形聲、會意在后,四者具而猶恐不足,則益之以轉注,廣之以假借,如是,則書契之道畢,憲象之理彰。

指事之異于象形者,形象一物,事賅眾物。以、(上下)為例,、所賅者多,而日月則僅表一物。、字,視之察之,可知其在上在下。此指事之最易明白者,故許君舉以為例。

指事之字,除外,計數之字,自一至十,古人皆以為指事。但六(六)字從入從八,已屬會意。四字象形,尚非指事,唯籀文作,確系指事。按莽布六七八九作 、 、 、,或為最初之古文,極合于“察而見意”之例。若七、九(七、九)兩篆,殊不能“察而見意”也。

六書中之指事,后人多不了然。段氏《說文注》言指事者極少。王箓友《釋例》、《句讀》,凡屬指事之字,悉以為會意。要知兩意相合,方得謂之會意。若一字而增損點畫,于增損中見意義者,胥指事也。若一字而增損點畫,于增損中見意義者,胥指事也。指事有獨體、合體之別,、、一、二,獨體指事也。合體指事,例如下列諸字:

本(本),以木下一表根。末(末),以木上一表顛,不(不),象形兼指事,一以表天,下為鳥形,鳥飛上翔,不下來也,至(至),一以表地,上為鳥形,鳥飛從高,下至地也。此皆無形可象,故以一表之。又有屈曲其形以見意者,如大(大)象人形,側其左曰 (夨),側其右曰夭(夭),交其兩足則為交(交),曲其右足則為 (尣)。 、夭、交、 均從“大”而略變者也,均指事也。更如屈木之顛曰 (),木之曲頭,止不能上也。木中加一曰朱(朱),赤心木也。赤心不可象,以一識之也。牟(牟)牛鳴也,從牛,厶(厶)象其聲氣從口出。羋(羋)羊鳴也,從羊,象氣上出。系豕足曰(),絆馬足曰?()。凡此皆不別造字,即于木、牛、羊、豕、馬本字之上,加以標幟者也。

指事有減省筆畫以見意者。如夕(夕),暮也,從月半見。?(),伐骨之殘也,從半冎。冎,義為剔肉置骨。冎而得半,其殘可知。(,古蘗字),木之余,斷木之首以見意。北(北)有相背之象。飛(飛,飛),上象鳥首,下為雙翅,張其翅,以表飛翔之狀,而迅疾之?(),從飛而羽不見,疾飛則羽毛不能詳審,故略去羽毛。今山水家畫遠鳥多作“十”字形,意亦同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元市| 安图县| 武胜县| 商城县| 海原县| 凤翔县| 郧西县| 石狮市| 岳阳县| 高陵县| 长春市| 林周县| 湟源县| 德昌县| 鲁山县| 永安市| 阳泉市| 东兴市| 大竹县| 新宁县| 南雄市| 揭阳市| 康定县| 新竹县| 资源县| 台东市| 丹东市| 扎囊县| 东光县| 获嘉县| 鄂伦春自治旗| 漳浦县| 沐川县| 遂川县| 安龙县| 扶绥县| 大邑县| 竹北市| 周口市| 高雄市| 凤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