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5章 哲學的派別(10)

  • 國學十八篇
  • 章太炎
  • 846字
  • 2013-09-07 17:25:09

朱文公所謂“氣質之性,義理之性”,羅表示反對,他說:“義理乃在氣質之中。”宋人于天理人欲,糾纏不清。羅說:“欲當即理。”這種見解,和王不同,較朱又高一著,所以能與陽明相抗衡。清戴東原的主張,是師承羅的學說的。明末,東林派高攀龍、顧憲成等也講宋人學問,較陽明弟子能守規矩。他們有移風易俗的本意,所以借重禮法。不過黨派的臭味太重,致召魏忠賢殺害的慘劫。清初,東林派還有流傳,高愈、應謙輩也只步武前人罷!

此外尚有李颙(二曲)也是名儒。李,陜西人,出身微賤,原是一個差役。他自己承認是呂派,實際是近王派的,所發見很不少。他每天坐三炷香,“初則以心觀心,久之心亦無所觀”,這是他的工夫。他嘗說“一念萬念”一句話。這話很像佛法,但是究竟的意思,他沒有說出。我們也不知道他還是說“一念可以抵萬念呢”,抑或是“萬念就是一念呢”?在佛法中謂:念念相接則生時間;轉念速,時間長,轉念慢,時間短;一剎那可以經歷劫。李的本意,或許是如此。李取佛法很多,但要保持禮教面目,終不肯說出。

“體用”二字,本出于佛法,顧亭林以此問他,他也只可說“寶物出于異國,亦可采取”了。清代,理學可以不論,治朱之學遠不如朱。陸隴其(稼書)、湯斌等隸事兩朝,也為士林所不齒,和吳澄事元有什么分別呢?江藩作《宋學淵源記》,凡能躬自力行的都采入,那在清廷做官的,都在擯棄之列。

顏元(習齋)、戴震(東原),是清代大儒。顏力主“不騖虛聲”,勸學子事禮、樂、射、御、書、數,和小學很相宜。戴別開學派,打倒宋學。他是主張“功利主義”,以為欲人之利于己,必先有利于人,并且反對宋人的遏情欲。

羅有高(臺山)、彭紹升(尺木)研究王學的。羅有江湖游俠之氣,很佩服李卓吾;彭信佛法,但好扶乩;兩人都無足取。

哲學總括

哲學的派別,既如上述,我們在此且總括地比較一下:以哲學論,我們可分宋以來之哲學、古代的九流、印度的佛法和歐西的哲學四種。歐西的哲學,都是紙片上的文章,全是思想,并未實驗。他們講唯心論,看著的確很精,卻只有比量,沒是現量,不能如各科學用實地證明出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甸县| 财经| 炉霍县| 星座| 资溪县| 玛曲县| 潮安县| 阿鲁科尔沁旗| 额敏县| 德庆县| 同心县| 乌兰察布市| 息烽县| 彰武县| 南靖县| 营山县| 曲麻莱县| 松江区| 丹阳市| 建湖县| 毕节市| 长寿区| 临武县| 渝北区| 衡东县| 田东县| 池州市| 绥中县| 饶阳县| 盐边县| 资溪县| 图片| 泸水县| 屯昌县| 镇远县| 眉山市| 沂水县| 万全县| 三台县| 科技| 淮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