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本紀》載其事在孝公元年,當梁惠王十年,上距魏文侯之卒,僅二十六年,故商鞅得與李悝相接。商鞅不務術,刻意任法,真所謂出于理官者(《法經》即理官之書也)。其余申不害、慎到,本于黃老而主刑名,不純以法為主。韓非作《解老》、《喻老》,亦法與術兼用者也。太史公以老、莊、申、韓同傳,而商君別為之傳,最為卓識。大概用法而不用術者,能制百姓小吏之奸,而不能制大臣之擅權,商鞅所短即在于是。主術者用意最深,其原出...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秦本紀》載其事在孝公元年,當梁惠王十年,上距魏文侯之卒,僅二十六年,故商鞅得與李悝相接。商鞅不務術,刻意任法,真所謂出于理官者(《法經》即理官之書也)。其余申不害、慎到,本于黃老而主刑名,不純以法為主。韓非作《解老》、《喻老》,亦法與術兼用者也。太史公以老、莊、申、韓同傳,而商君別為之傳,最為卓識。大概用法而不用術者,能制百姓小吏之奸,而不能制大臣之擅權,商鞅所短即在于是。主術者用意最深,其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