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往南走,他手下又多了阿牛這個傻大個子,兩米多高的身軀,無論走到哪里都很惹眼。
只不過林云和白狼嘯月,以及四大護法是騎馬,阿牛則在地上行走。
不是林云沒想過給這個家伙買馬,結果不論什么樣的馬匹到了他的座下,都難以駝他那龐大身軀,只好讓他在地上行走。
好在這傻大個子,也不將這個當回事,反而樂在其中。邁開大腳丫子,一步頂得上別人兩三步,走的一點不慢。
一路行來,林云滅了幾伙盜匪,收容不少難民,按理說成績斐然,然而林云對此卻不滿意,憑他一人之力,這個方法什么時候才是個頭。
正想著以后該怎么辦,忽然聽到前面馬車里有人在談論事情,林云敏銳的聽覺隱約聽到他們提起什么大儒。
林云過去詢問“兄臺,到底是什么事,這么高興。”
“大儒何君治在前面的廣陵郡講學,我二人要去聽講。”
原來是他!
林云自從成為大儒,對這幾個大儒也有一定的了解,大唐共有六名大儒。
一人為丞相,總理國家事物;一人為三公之一的太傅;一人是國子監主祭,執掌文淵閣;還有一個是被稱為當世第一儒將的上將軍鄭宇。
剩下的兩位,一位在講學游歷,另外一位是白鹿學院的院長。
何君治就是一直在講學游歷的那位。
當然說是講學游歷,其實也是為了儒家培養人才。
手下有著數十弟子,徒孫數百,更散盡家財不知接濟了多少貧困學子。
每到一地,開壇授課,無數人為之瘋狂,是當世的道德楷模,哪怕其他幾個大儒在民間的聲望,也無法與他相比。
這等人物,朝廷想要征辟為官,不拿出個三四品的官職,人家連看都不再看一眼。
對方是大儒,他也是大儒,差距怎么那么大呢。
自己現在每到一地,只能憑借自己的本事,艱難打開局面,哪像對方萬人簇擁,想干什么事,有的是人搶著幫忙。
說不得,今天就要去拜會一番,好好跟他請教一下。
就跟兩人一起前去。
到了那里,何君治正坐在城外的一處高臺之上講學。
周圍有著各個郡縣的書生才子肅容端坐,至少有兩千多人,這在儒家當中也是少有的盛會,足以看出何君治的威望。
林云沒有打擾,坐在那里聽了一會,一直等他講完。
見他在弟子的簇擁下準備離開,才過去想要跟他打聲招呼。
有儒生攔住林云,說道“今天的講學已經完了,有什么事你明天再來吧。”
顯然是將他當成那種想要拜會大儒,借以提升自己身價的貧困儒生,不想讓他過去。
更何況林云即使是來拜見何君治,穿的也是一身道袍,在這儒家弟子門人環繞中,顯得分外顯眼。
林云也不辯解,緩緩運轉心中那股浩然正氣,連接浩氣長河,頓時便感覺到面前的中年儒生,同樣有這一股氣柱沖天而起,飄渺間直沖天際,連接著浩氣長河。
同樣是連接,林云的氣柱連對方的1/10都不到,可見對方是多么的強大,不愧是真正的大儒,不是他這個憑借詩詞莫名其妙成為大儒的冒牌貨可比。
可不論怎么說他也是大儒,大唐僅存的第七位大儒,在地位上跟何君治是相同的。
何君治感應到那股波動,探頭看過來,正看到林云笑盈盈的目光。
停止跟其他弟子的講話,緩步走了過來。
“小友是……”
“在下臨山縣林云。”
場面頓時嘩然,何君治可是大儒,儒家的領軍人物。
在他們的心中有著超然的地位,平時待人接物威嚴無比,不知為何,忽然會對這個年輕的書生感興趣。
一個道士一個大儒,兩者怎么看都不像有什么聯系。可為什么何君治對他這么客氣,簡直不可想象。
“這邊請。”
兩人一起回到高臺相對而坐,何君治先是給他斟了一杯酒,這才問道“小友年歲幾何?真沒想到你竟然也成為了大儒,當真是我儒家幸事。”
“兄臺哪里的話,我只是僥幸而已。”
面對突然冒出來的林云,以及何君治隨后的反應,本來正準備離開的書生,哪里有人舍得離開,都端坐在下面,好奇的看著他們,想要看看到底是什么情況,林云一個弱冠少年,為何會受到何君治的禮遇。
聽到何君治的話,頓時嘩然起來,內心的震撼再也壓制不住。
大儒是儒家之宗師,儒家領軍人物,儒家的顏面代表,是儒家最高成就,哪怕現在儒家大興,也只有六人而已。
然而聽他的意思,眼前這個弱冠少年竟然也是一名大儒,如何能讓他們不驚訝。
“吵吵嚷嚷成何體統。”林云直接站起身,運起浩然正氣一聲大吼。
下方的眾多儒家弟子受到震懾,緩緩安靜下來,不敢置信的看著他,無法想象,他竟然就是儒家的第七位大儒。
可是有著何君治背書,有著浩然正氣,他們不相信也得相信。
乖乖的盤坐在下面,傾聽兩人對話。
“小友,不知你的思想是?”何君治首先開口詢問道。
這就是要詢問林云的文志,此為大儒的根基所在,也是他們的行事準則。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林云試探著說。
何君治臉色當時就僵在當場,不明白林云怎么會因此成為大儒,這簡直是丟的是整個儒家的臉面。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這完全是一副商人的嘴臉。一切向錢看齊啊。
世間怎么會有這樣的大儒。
要知道大儒乃是儒家最為頂尖的人物,只有心懷大志,為國為民為教育,以自己的志向為中心,苦苦磨礪數十載,方才能夠成為大儒。
什么為大志向,例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等等這都是那些大志向,講究的是為國為民,雖千萬人吾往矣。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算是什么,一切向利益看齊?
拜托你的君子氣度呢。
“不知小友,你現在在干什么。”
半晌,何君治嘴角扯動算是微笑,他見林云穿著道袍有此一問。
“吾乃是白云觀觀主,虛幻空間之主,白云山山神的廟祝。”
何君治臉皮抽搐,還真是個道士。
儒家可是講究敬鬼神而遠之,大儒去做一個道士,他都不知道該說什么。
看他的目光,就像是看一個離經叛道的叛徒。
只是多年的涵養,下面又有這么多門人弟子看著,讓他沒有說出口。
他都說不出口,其他人更不敢說。
他們縱使對林云感覺不忿,這么點年紀,憑什么人家就成為大儒將他們踩在腳下。
縱使看對方舉止動作不像是那種浸淫于儒家的家伙,內心鄙夷不將他放在眼里。
可是那有如何。
無論林云有千般不是,萬般差錯,終究是大儒,站在儒家最頂尖的人物。他們想反駁也不敢。
儒家可是最為尊師重道,要是有人敢跳出來質疑他這個大儒,得位不正,行的是旁門左道。
那不就是看整個大儒不順眼,即使他們是何君治的弟子,也不敢胡亂質疑。
場面頓時就冷了下來,半晌何君治突然說道“先生當真是好本事。”
這本是他說的反話,誰知林云反而得意的說“還行吧,我立志學貫三家,貫穿儒釋道,若不入深山為道士,熟讀道家經典如何能做到。”
聞聽此言,何君治肅然起敬。
學貫三家,貫穿儒釋道,好大的志向,至少以前從沒有人這么說過。
然而他不知道的事,這僅僅是嘴炮,林云從來就沒打算實行過,他連道家都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夠精通,更別提去貫穿儒釋道,學貫三家。
但有這個口號也就足夠了,能夠解釋他為什么會成為一個道士。
這就像是打入敵人內部的臥底,想要進入敵人內部學習,了解敵人,方能戰勝敵人。
他們儒家雖然并不畏懼道家,可能夠了解道家也是好的。
看林云的目光有所不同,這個年輕的大儒還是有可取之處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