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的心身狀況
為了便于了解“靜坐”時有關(guān)心理與生理的問題,首先要從心理說起。人,為什么想要“靜坐”?這當然有很多的理由,倘使說“白頭歸佛一生心”,或者“我欲出離世間”,未免太過籠統(tǒng)。如果把它歸納起來,便如上文所說為了“祛病延年”,希求“長生不老”;乃至說為了“修道”,為了“養(yǎng)生”,為了“養(yǎng)心”等各種愿望,總而言之,總有一個目的。
是誰產(chǎn)生這個目的?那當然會說:“是我。”那么,是“我”哪方面的動機呢?一定說:“是心。”——這里所謂的心,大約包括了現(xiàn)代觀念的腦、意識、思想等等名詞。好了,既然是我“心”想“靜坐”,或者說“靜坐”先求“靜心”,何以在“靜坐”時,反而會覺得思慮營營,其心不能安靜呢?殊不知我人的心——意識、思想,由生到死,從朝到暮,根本就習慣于思慮,它猶如一條瀑布的流水,永遠沒有停止過;只是它與生命共同存在成習慣,自己并不覺得平常就有這許多思慮,一旦到了要“靜坐”的時候,在比較安靜,向內(nèi)求靜的情況中,便會發(fā)覺自己的心思太亂。
其實,這便是“靜坐”第一步的功效。譬如像一杯渾濁的水,當它本來渾濁的時候,根本就看不見有塵渣。如果把這一杯水安穩(wěn)地、靜靜地放在那里,加上一點點的澄清劑,很快便會發(fā)現(xiàn)杯中的塵渣,紛紛向下沉淀。不是這杯水因為在安靜的狀態(tài),而起了塵渣,實在是它本來便有塵渣,因為靜止,才被發(fā)現(xiàn)。又譬如一間房屋,平常看不見它有灰塵,當陽光忽然透過縫隙,才發(fā)現(xiàn)了光隙中有灰塵在亂舞紛飛,你既不要去打掃它,也不要用一個方法去掉它,只要不搖不動,不去增加,也不去減少它,慢慢地再靜止下去,它自然就會停止紛飛了。
但是在這里最可能發(fā)生的問題,便是當比較安靜的情況來臨時,往往便會想睡眠,或者不知不覺,自己便進入睡眠的狀態(tài)。有了這種情形,又怎么辦呢?那時,你要仔細審察,體會自己,倘使是從生理——身體的勞累,或者是心力的疲憊而來,不妨干脆放身而眠,等待睡足了,精神爽朗時,再來“靜坐”。倘使發(fā)現(xiàn)心力和身體,并無疲勞的現(xiàn)象,那么,最好起身稍作運動,或者特別提起精神,做到始終保持適度而安穩(wěn)的靜態(tài)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