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2015-2016美國研究生申請指南作者名: 新東方前途出國圖書策劃委員會本章字數: 2735字更新時間: 2018-11-08 16:32:13
套磁經典實例分享與剖析
文/田旺&賈曄
我的工作中很大一部分時間是與學生打交道的,在給他們做留學申請咨詢的同時,我也從他們那里收獲到很多有用的東西,通過這個平臺和大家分享一下。一個叫Vivian 的同學收集了一篇具有很高專業性的關于套磁的文章,其中指出了大家在套磁過程中出現的典型問題,并給出了化解之道,是準備留學申請的學生們非常需要學習的內容。鑒于原文是英文的,我把它翻譯成中文,便于大家快速理解,并且在括號內批注了自己的點評。
譯文如下:
作者:Sanjoy Das,助理教授,堪薩斯州立大學。
履歷:博士,1994羅伊斯安那州立大學。
專業方向:改進算法,神經網絡,人工智能,離散優化。
每天我都會收到很多國際學生的郵件來詢問信息,特別是尋求經濟資助。但很不幸,我刪除了大部分郵件,甚至沒有仔細閱讀過它們。在每天收到的這些無關的郵件(估計多達30-50封/天)中,很少能有一封信引起我的注意,所以請各位尋求錄取和獎學金的國際學生們,務必閱讀完這封信之后,再給我發送郵件。因為我只對那些卓越的,對我研究的相關領域有強烈興趣的,特別是有碩士學位水平的候選人感興趣(顯然有研究背景的人更受歡迎)。
下面,拿兩封郵件作為例子:
郵件1:永遠不可能得到助理的職位,不想看的信。
尊敬的先生:
我對到美國去接受更高等的教育非常感興趣。我正在尋求貴校的錄取和經濟資助。人工智能和計算機體系結構是我感興趣的兩個方向。我在C++、C語言和Java編程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并且非常熟悉Windows環境下的一系列軟件,例如Word、Excel和Spreadsheet等等(基本上中國學生全都會,這里只能被鄙視為沒文化),并且我擁有NOVELL網的認證。我的GRE成績是2050分,托福排在所有學生的前1%。我希望您能夠花費一點寶貴的時間閱讀一下我的簡歷。
尊敬的先生,如果您能夠不吝賜予我助理的職位,我承諾將為您努力工作(簡直像哈巴狗)。而且我從小學起成績就一直非常好(教授會不會想:幼兒園表現怎么樣呢?!)。換句話說,您覺得我是否有機會得到您系里助理的職位呢?(說白了就是倆字:給錢)
您能否大發慈悲地告訴我2002年夏季入學申請的截止日期呢?(再次表現自己的無知和無能,連這個都查不到,還得問教授,以后還能干什么呢?)
感謝您寶貴的時間。
忠誠于您的XXX(特別像哈巴狗,沒骨氣)
教授評價:
這封垃圾一樣的郵件我幾乎沒怎么看就刪除了。原因很簡單,這個學生字里行間都過于阿諛奉承。我有一個原則,如果一眼看到了“寶貴的”、“值得尊敬的”諸如此類的的詞,我會毫不猶豫地刪掉。
另外這封郵件顯然表明這個人一點兒都不專業,對專業知識一竅不通,他提到對人工智能和計算機體系結構感興趣,而這兩個領域幾乎毫不相干。給我的最大感覺就是這個人想盡可能多的套到不同的教授,從各種途徑爭取到獎學金(教授的眼睛是雪亮的)。除此以外,沒有任何其他的東西可以證明他對這方面(人工智能)感興趣。雖然在郵件中強調了他的軟件技術,這更讓我覺得他的目標是在美國找到一份程序員的工作,而更進一步的學習僅僅是為了幫助他進入美國的就業市場。
他的GRE成績還湊合,但不算出眾。他問我如何能夠拿到獎學金,很顯然我根本不知道,即使我知道,也不可能回復他(其實教授還是知道的)。他還問了夏季申請的截止日期,這些從學校的網站或者研究生院的網站上都能查詢到的內容,還需要問嗎?(教授是不會給一個截止日期都懶得查的學生錄取的。)
最后一點,這封信太沒有特色了,他很可能發了幾百封信去套全美利堅的教授們。非常抱歉,我對這樣的申請者實在沒什么興趣。
郵件2:一封能夠吸引我的信。
親愛的Das教授:
我申請堪薩斯州立大學的博士學位,我對您的研究領域特別感興趣。我想探求一下跟著您做研究與得到經濟資助的可能性。
我感興趣的一個領域是應用吉洪諾夫正則化方法于您研究的計算神經學中,因為我知道神經信號可能很雜亂,而且很稀少(明顯知己知彼)。其次,我也對改進運算法則在您的遺傳學神經網絡參量估值中的應用也很有興趣。另外,我對并行處理也有興趣(表面上看是三個方向選擇,實則是有內部聯系的)。不知您是否考慮將估值執行用在您的最優化或估值運算法則中?參考列在您網站上的項目,其運算很可能極為復雜,這將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方法(給出可行性建議)。
在去年神經網絡和圖像處理的國際會議上,我發表了一篇名為“Hybrid Gradient Descent Based Training of Probabilistic Recurrent Networks”的文章。我已將文章轉成pdf格式附在這封郵件的附件上(低調的表達自己研究能力強)。
如果您有可用的資金,并且對我的申請感興趣,請告知我(都是要錢,結果大不相同)。
XXX
教授點評:
這是一封態度坦誠的信,申請者對我的研究領域很清楚。他是一個優秀的申請者,擁有強烈的學習欲望,并且很精通我研究的領域。如果我有可用資金的話,肯定會盡我所能得到這個人。和眾多申請者相比,這個人或許擁有碩士學位(能讓教授作出如此推測,專業的套磁功不可沒)。
利用交流項目開展Ph.D.套磁
近兩年由于科研經費的原因,美國大學的Ph.D.博士學位的offer越來越難獲得。怎樣才能在強手如林的申請者中脫穎而出獲得教授的青睞,從而獲得帶Fellowship/TA/RA的offer,是每一個想去美國讀Ph.D.的學生必須要考慮的問題。除了要有很強的硬件成績和背景,申請者也要充分利用“套磁”的機會。
下文介紹的“套磁”模式可能不具備代表性,但也有值得有志于申請Ph.D.的學生借鑒和參考的地方。
這是一個硬件和背景很強的學生,國內名校的理科專業,GPA 85+,TOEFL 108,GRE 1350,在大二下學期就進入實驗室與教授做項目,沒有paper。
學生在大三末的暑假正好有個機會要去美國參加為期10天左右的科技交流項目,這對她的申請來講是個很好的“套磁”機會。我們決定充分利用這次美國之行,與感興趣申請的大學的教授見面溝通(將之當作申請前的Interview),讓教授全面了解學生的科研經歷和學習能力,使教授對該學生產生興趣,為申請后的繼續套磁打下良好的基礎。于是,申請專業研究方向的調研,教授的篩選,簡歷的準備,套磁信的寫作和修改,所有這些工作都有序進行。當時已臨近國內大學的開學時間,學生計劃在順利完成交流活動后在美多停留幾天,在駐地附近拜訪盡可能多的大學教授。
在我們的指導下,發給美國教授要求見面的套磁信陸續收到了回復。雖然不是每個教授都有時間與學生進行面談,但大部分的教授積極地與她約好了見面的時間。就這樣,學生帶著套磁的計劃開始了她的美國之行。后來她告訴我所拜訪的這些教授們態度都很nice,詳細詢問了她之前的科研經歷,未來感興趣的研究方向等,帶她參觀了系里的實驗室。這是一次愉快的見面之旅。回國后及至申請的前后,我們建議她與教授們繼續保持email的溝通,將最新的研究和申請的進展告之對方。這些套磁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現在,她已獲得了UCLA的青睞和U of Michigan-Ann Arbor的offer。
目前越來越多的中國大學生有機會去美國參加短期的交流、研究活動或交換生項目。如果你想申請美國大學Ph.D.學位,就要充分利用申請前的這個機會,它會使你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