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什么是泰山封禪

被殲滅者

作為被征服者,六國一方的正義何在呢?沒有留下任何史料。《史記》雖記載了統一之后兩次發生的暗殺秦始皇事件,但我們仍無法從中了解六國一方的心情。

荊軻的友人高漸離是個演奏筑的高手,天下統一之后曾為荊軻暗殺秦始皇壯行。荊軻被殺,高漸離因為參與此事所以逃亡,隱姓埋名為人做雇工。一日,聽到主人的來客演奏筑,他就信口予以點評。主人叫他也試試,他也就聽天由命地從一直小心隱藏的箱子中拿出筑和衣裳開始演奏。在場的聽眾無不為他的演奏落淚。此事被秦始皇聽說了,荊軻的友人高漸離終于被發現。秦始皇憐惜他的才藝,弄瞎了他的眼睛讓他演奏筑。即便如此,高漸離仍將藏在筑中的鉛塊,投向秦始皇,卻沒有擊中。結果,高漸離被殺,秦始皇從此再不讓其他國家的人接近自己了。

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的第三次巡行途中,秦始皇在博浪沙(河南省鄭州東北)遭盜賊襲擊。所謂“盜賊”是秦國一方的說法,事件的主謀是被秦殲滅的韓國人張良。張良的祖父、父親都是韓國的丞相,他本人年少時祖國為秦所滅,弟弟被殺甚至未得掩埋。他發誓傾家蕩產也要雇用刺客復仇。他的力士將一百二十斤(三十公斤)的鐵錘投中秦始皇的副車,暗殺未遂。張良在秦始皇死后,跟隨劉邦投身于顛覆秦帝國的戰斗。

祭天——祭祀的繼承

從秦始皇巡行的路線來看,他非常執著于對山東的踏訪。當時的“山東”,比今天的山東省要廣大,是華山以東的意思,在秦的根據地關中以東,泛指東方六國之地。無論如何,就從不知海洋為何物的高原的秦人來說,當他們面臨渤海時,有的是一種身處異境的感觸。而且由黃河與長江流域結成的廣袤平原也與黃土高原地形有著鮮明的反差。廣袤無垠的平原上聳立的山東丘陵的山山嶺嶺,這景致使人產生一種與天際溝通的肅然心情。

秦始皇入山東,特別踏訪了舊齊國一直祭祀的名山大川。齊國是統一戰爭中堅持到最后的大國。作為殲滅齊國的秦,不能放棄齊國傳統的祭祀。因為如果放棄祭祀的話,惡鬼的作祟就會降臨君主和國家。所以秦始皇必須親往祭祀,而齊國祭祀并不集中一處,有著號稱“八主”、“八神”的八個分散的祭祀地點,僅僅巡視一遍也是非常辛苦的。

所謂“八神”,即天、地、日、月、陰、陽、四季、軍神等八種。在天地之間的世界,由于日月循環和陰陽二氣交替引起了四季的變化。一旦這種循環受到阻礙,山東地方將黃河泛濫、旱災頻仍,而諸國戰亂不已。當時人們認為戰爭并不是單純的人事,也是自然循環不暢所引起的。所以將“軍神”列入八神并非不可思議之事。來自內陸黃土高原秦國的君主,當他面對碧海時,不禁為東方人看重季節循環的思想所傾倒。他三次踏訪瑯邪臺,建筑宮殿并逗留三個月之久。從瑯邪臺的高臺眺望北面的海岸,風景的確非常美麗。

22 泰山之巔 位于山東半島的泰山雖僅有一千五百四十五米的高度,自古以來卻被視為神圣之地,歷代帝王在山頂筑壇舉行封禪儀式

據說封禪的“封”指隆土筑壇祭天,“禪”指筑壇祭地。秦始皇是以祭天地的封禪來表示自己意欲的。在中國有很多山岳,聳立于山東丘陵的泰山雖然僅僅一千五百四十五米,卻以其傲然的雄姿,自古以來被視為神圣之地。攀上不過一千五百米的高度,天地之間一覽無余。仰望夜空,全身心都能感受到漫天星斗的跳動,儼然一架天然的天象儀。通常于泰山之巔筑壇祭天,在泰山腳下的小小梁父山祭地。

秦始皇即位第三年的始皇二十八年(前219),他首先登上嶧山,立石鐫刻了彰顯自己功績的表彰文。嶧山又稱鄒嶧山,雖然僅有四百五十四米高,卻是春秋時期鄒國北部的一座名山。因山體奇石怪巖絡繹連綿,得名嶧山。巨大的花崗巖地表,呈現出一派神秘的風貌。穿越巖石縫隙可到達主峰,在那里向南眺望,一覽無余。這里建造了春秋鄒國的都市。戰國末年,早在秦始皇的一百年之前提出易姓革命論的孟子(孟軻)就出生在這里。

“天命不常定,降于有德而去無德者。天視人民所視,天聽人民所聽。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后。君有大過錯時則進諫,反復進諫而不聽者,就把他換掉。”

這是相當激進的思想。孟子于孔子的大約一百年之后,在魯國附近的鄒地提出這一學說。

封祭與帝國不滅宣言

秦始皇登嶧山之后,就召集那里的齊、魯儒生討論封禪與祭祀山川的儀式。畢竟秦人不懂東方祭祀的內容。然而,秦始皇認為他們眾說紛紜,無所適從,因而斥退了隨行儒生。最終,秦始皇清車路,走泰山南麓登頂,立石歌頌自己的統一偉業,并在那里舉行了泰山封祭儀式。從泰山南麓登頂的山路,在今天是從紅門至中天門,最終到達南天門共一千六百的臺階,然后直抵玉皇頂。之后,秦始皇從北麓下山,在梁父山舉行了禪祭儀式。下山途中突遇暴雨,曾避雨大樹之下。據說那棵被封為五大夫爵位的松樹,一直活到了今天。

泰山舉行的儀式,采用了秦太祝在雍城祭祀上帝的祭祀禮儀。總之,由于不了解東方地方的封禪傳統和方法,只好使用了秦國祭天儀禮。司馬遷記載說因為秦對封禪的儀禮保密,所以沒有留下記錄。對于祭祀用的犧牲、祭器的種類和數量一概不知。

有關當時封禪的史料,我們今天還能見到也只有泰山刻石的殘片了。僅僅十個小篆文字,至今還殘存于泰山山麓的岱廟。殘存的“(臣李)斯、臣(馮)去疾”和“臣請”等字,應該是李斯、馮去疾的名字。在對秦始皇表彰文的最后,有秦二世欲將父親功績流傳后世的詔書片斷。為秦始皇謳歌的文章雖已不見實物,但其內容在《史記·秦始皇本紀》是有記載的。然而,文章完全沒有涉及秦始皇本人祭天的內容。看來立石祭天的祭文,與秦始皇的表彰文不同,是寫于玉牒、埋在地下的。

23 泰山刻石拓本(岱廟所藏)僅僅剩下十個小篆文字的殘片

后來,西漢武帝在元封元年(前110)夏四月,也登泰山、立石山頂,舉行封禪祭祀。筑叫做“封”的土堆,邊長一丈二尺,高九尺,玉牒就埋在這下面。據說玉牒內容是絕對保密的。封禪之后,秦始皇又巡游海上,尋求仙人。東漢光武帝也于建武中元元年(公元56)正月丁卯日巡行東方,二月踏訪魯地、泰山,辛卯日登上泰山,舉行封祭。始皇帝的遺產如此得到了繼承。

秦始皇在泰山曾對天宣稱帝國不滅,他自己也相信東方渤海之上存在著長生不死的仙人世界,并企盼自身肉體的不滅。然而,現實中不滅的帝國和肉體畢竟都是不可能的。一場動搖帝國的戰爭已經逼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义市| 临城县| 保德县| 临漳县| 自贡市| 兴隆县| 威远县| 宁河县| 东阿县| 阳谷县| 灵台县| 东宁县| 巴塘县| 屏东县| 兰溪市| 安溪县| 桐城市| 泰和县| 固始县| 丹阳市| 延津县| 大关县| 永宁县| 江油市| 阜新| 勐海县| 城固县| 镇远县| 安丘市| 化德县| 横峰县| 康乐县| 龙海市| 九龙县| 海盐县| 禄丰县| 安新县| 石棉县| 沽源县| 长宁区| 马尔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