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始皇帝的遺產:秦漢帝國
- (日)鶴間和幸
- 4010字
- 2019-01-05 09:32:43
戰國秦昭王時期
拉開帝國時代的大幕
昭王亦稱昭襄王,因為周朝第四代王也叫昭王,所以稱昭襄王為的是便于區別。這里是根據出土史料而稱“昭王”的。昭王十九歲那年就即位秦王了。講述秦漢時期的歷史,是無法忽視戰國時期昭王治世那五十六年的。秦始皇的治世也只不過三十七年,所以超過半個世紀的確是很長的時間了,可以與漢武帝匹敵。秦昭王時期國家的領土跨越了國境,不斷向東擴大。在早于秦始皇出生半個世紀之前就已經建立了帝國,并于公元前288年稱帝,僅僅兩個月就成為與稱“東帝”的齊湣王齊名的“西帝”。
在秦始皇之前的這次稱帝,不愧為后世之先驅。在皇帝稱號誕生之前,已經有此用“帝”號代替“王”號以謀求權威之舉。司馬遷的祖先司馬錯于惠文王時已經占領了滅亡的蜀國地方(現在的四川省成都平原)。
昭王時期曾經有過大規模殺戮的戰爭,如斬首兩萬(楚)、斬首二十四萬(韓、魏)、斬首四萬(魏)、斬首十五萬(魏)、斬首五萬(韓),公元前260年秦白起攻陷長平時屠殺四十五萬人。當時的戰爭十分慘烈?!栋灼鹆袀鳌分杏浭隽四欠N場面:
秦動員了十五歲以上的所有人員,集結于長平包圍了趙國的軍隊。長達四十六天的包圍造成趙軍斷糧,以致出現人吃人的情況。趙將軍趙括被射殺。趙軍敗降,白起設計活埋了俘虜,僅將二百四十名兒童遣返趙國。秦軍亦死者過半,受到重創。

10 長平之戰遺址 古代中國的戰爭非常慘烈。山西省高平市永祿村發現十多個人骨坑,埋葬著一百三十多具二十至四十五歲的男性尸骨
此后,秦繼而與韓軍作戰,斬首四萬,并于公元前255年滅周。據統計,東方各國在戰爭中有近千萬人犧牲。秦在東方的占領地設立了河東郡、南郡、黔中郡、南陽郡以實現統治。這樣做的目的并不在于殲滅六國,只是削減與秦國相鄰之楚、韓、魏諸國的領地,以便對其實行統治??さ脑O置本是為統治占領地所設的據點。
以“問鼎”故事而聞名、作為周天子的象征的九鼎(即由九州收集來的銅鼎,或曰九尊銅鼎),據說也是在此時歸于昭王之手的。天下賓客云集而來,昭王時期的秦國一度擁有了君臨天下之“帝”的地位。司馬遷在《史記》卷七十二《穰侯列傳》卷末的論贊中,稱頌穰侯,即昭王母親宣太后之弟魏冄的功績說:秦所以能擴展東方領地,削弱諸侯勢力,稱帝于天下,使天下人皆向西方叩首,實在是穰侯之功。
所謂“天下”的概念
此“稱帝于天下”一語,意味深長。有國境的領域為國,君臨國者為王。昭王本來即位時只是秦國國王。戰國時期,王國并列。超越王國之外就是國際世界了,由此出現了天下的概念。當時還沒有由一人之手統治天下的意識,但已經出現了超越國境,取得支配諸侯的霸權行為。昭王與齊王二分天下,就是這種的行為。不過,《史記·秦本紀》中有關昭王年代的記載,只是簡單地羅列了打勝仗的記錄。讀者無法從中看到任何戲劇性情節。見不到昭王本人的面孔,只有周圍的那些人物。大約能看到輔佐年輕昭王的母親宣太后的存在?!妒酚洝酚谩白灾巍薄ⅰ皩V啤边@樣的字眼形容她的執政。使人覺得這位女性是既像秦始皇的母后,又像惠帝時呂后的政治榜樣。
昭王對領土的擴張,可以說是一種中國古代的帝國主義戰爭。然而,《史記·秦本紀》之外不僅有對外征戰的記載,同時還散見有記述昭王內政的內容。而司馬遷只強調了其對外征伐的一面,并沒有全面地描述昭王的時代。蜀地郡守李冰實行的岷江治水灌溉,商鞅變法實施的阡陌制,推行耕地按東西(阡)南北(陌)田間道路規劃的田制。還有抗擊北方匈奴,從隴西至北地、上郡修筑長城也是在昭王的時代。秦始皇的政治的原型,即來自對昭王政治的認同。昭王死后葬于芷陽。芷陽即始皇所葬驪山的西麓。昭王生前親自將自己的墓地選在芷陽,太子和宣太后也分別葬于此。被稱為東陵的秦的王族墓葬區,在1986年經過了發掘調查,發現了一些亞字形墓穴和墓室四邊都有墓道的大型墓。其中一處無疑是昭王的陵墓。秦始皇的父母也葬于此。始皇在即位之時也依照傳統,將東陵的東側選定為自己的墓地。
昭王那種帝國主義政策的欠賬,一直延續至其曾孫秦始皇死后。遭受昭王進攻的楚國、趙國,舉國上下對秦的仇恨,可謂代代相傳。比起昭王時期的周秦革命,司馬遷更重視結束了戰國時代的秦始皇之統一大業。從昭王至秦王政,再到秦始皇期間連續發生的事件,在喜的《編年記》有所記載?!毒幠暧洝肥菑恼淹踉觊_始,一直記錄到始皇三十年為止的。
秦王政與呂不韋
在公元前251年至前247年的短短五年中,秦國王室連遭不幸。昭王、孝文王、莊襄王(莊王)相繼去世。當時,喜還是孩子,尚未任職;即便那時他出任官職,也不過是地方官吏,不可能了解中央發生的那些非常事件的真相。據《編年記》記載:“五十六年后(閏)九月,昭(王)死?!薄靶⑽耐踉辏⒓此??!薄扒f王元年”,“莊王三年,莊王死”,還有“今元年”等等竹簡記事的排列。七十五歲的昭王之死,雖說沒有什么不可思議,但是孝文王即位三天猝死,“立即死”短短三字所包含的意思,當時其他國家或秦各地的人們,即便不了解事實,也會感到發生了什么事件,他們能一下就理解其中的含義嗎?孝文王在昭王長期在位期間年齡也在增長,他即位時已經五十三歲,所以也不排除有病死的可能。但是,如果考慮到特意將孝文王的墓地與昭王分開這一點的話,總是令人感到其中有著意在讓莊襄王及早即位的謀略。
在此還要談談呂不韋這一人物,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是個行商,不論何種商品,只要低進高出即可。雖說只是行商又并非個體經營者,但看起來他擁有大規模的地域銷售網絡。他奔走于韓國首都陽翟和趙國首都邯鄲之間,兩地直線距離就有二百五十公里,從河南省中部直至河北省南端,往來于黃河下游南北兩岸地區。
價格起伏是根據地域的差異以及時間的差別而產生的。戰國時期不僅谷物、鹽、鐵,還有漆器、絲綢等無論什么都可成為商品進入流通領域。商人可以利用南北氣候的差別,也可以利用人口密度不同的消費地域性差別。由此,呂不韋蓄積了千金財產。雖說千金之家不比王者之富,卻可抵一都會之君。此時,他跨越國界選中了一位可作為投機對象的人物。就這樣,商人的智慧被有效地應用于秦國的政治。
昭王的太子死后,次子安國君升為太子,成了昭王的后繼者。而安國君的后繼者的選擇則比較困難。后繼者并不一定要按照長幼序列選出,與其是否為嫡子相關。而國君正夫人的地位也未必一成不變。誰受寵誰就成為正夫人,正夫人的兒子就可能成為太子。安國君的正夫人華陽夫人雖受寵愛,但沒有兒子。
在邯鄲作為質子(人質)的子楚,是安國君的中男(次子)。安國君有子二十余人,子楚的母親夏姬并不受寵。呂不韋見到子楚時說:“此奇貨可居!”意思是說,此物價值很高,當認真囤積。出于商人的經驗,他即席計算出子楚的價值。囤積一定時間,商品可以增值。但此奇貨就得投資千金財產。昭王的壽命、安國君即位時的年齡、向華陽夫人的請求、子楚的不幸境遇等,一切情況和可能都在呂不韋的計算之中。就這樣,作為“奇貨”的結果,不僅是子楚,即便秦王政即后來的秦始皇帝的出生也包括其中。
子楚初次和與呂不韋同居的舞女會面,就對她就一見鐘情。子楚不知此女實際是趙國的豪門之女,而且已身懷呂不韋之子。政出生之后,子楚就將她立為夫人。昭王的軍隊圍攻邯鄲時,政剛剛三歲,勉強與父母一起逃至秦軍陣營。昭王死后,安國君即位為孝文王。按照約定,子楚當上太子。一切都在呂不韋的策劃之中。
孝文王猝死,子楚即位,就是莊襄王。呂不韋當上相國(丞相),封為文信侯,得到洛陽十萬戶的領地。千金之商實際上成了一都會之君。此后,莊襄王在位三年而亡,十三歲的政成為秦王。即便當時的官吏也要等到十七歲方可任職,作為一國之君掌管國家政務實在過于年輕。母親以太后之位支持他,呂不韋繼續做相國。
嫪毐之亂
商人出身的呂不韋富有編制地域國家之間網絡組織的才干。在他門下匯集的各國食客有三千人之多。其門客編著的《呂氏春秋》是一部集各種思想的大成之作。全書包括《八覽》、《六論》、《十二紀》,共計二十余萬字。其中以《十二紀》最為重要?!妒o》是將一年十二個月按四季分類,再根據自然的循環對所有人事進行的記載。呂不韋雖說不上是縝密的謀略家,但他對于昭王之后的秦國政治,卻希望按照書中規劃去做。后來《漢書·藝文志》把此書歸為《雜家》類。不過,其思想絕不是雜亂無章的。

11 傳說的莊襄王陵 位于西安市以東小丘之上的圓形墓,據說是莊襄王陵,也可能是即位三日猝死的孝文王之陵
如果呂不韋直至最后仍作為秦王政的智囊的話,秦帝國或許是另一形態也未可知。
《呂氏春秋·貴公》云:“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認為不是掌握權力的皇帝一人治理天下。作為天子,不可不體察人民的動向,如果人民不采取行動的話,就會對暴君有利。官吏若擔負起各種責任、報效君主的話,君主則安泰。書中如此描繪了理想的天子形象和國家形象。認為維持戰國時期的國家關系結構、建立以秦國為中心的聯盟國家是可行的。然而,不但呂不韋官場失足,還發生了嫪毐的宮廷之亂。
據《呂不韋傳》記載,秦王政即位之后,呂不韋與政的母親趙太后仍然繼續私通,呂不韋唯恐事情敗露,就將嫪毐獻與太后身邊。嫪毐實際上是個強壯的男子,剃掉了眉須偽裝成宦官。太后與嫪毐私生有二子,嫪毐也憑借太后之力獲得了權勢,受封山陽之地為長信侯。但是公元前238年,有人告發了嫪毐與太后的關系,事態驟變。
嫪毐偽造秦王御璽和太后印璽,集合步兵、騎兵以及戎翟首長、舍人,策劃在雍城的蘄年宮發動政變。秦王事先已經探知此情,派相國昌平君和昌文君先發制人,展開攻擊。咸陽的激戰之中,數百人被斬首,逃走的嫪毐也很快被捕。經過真相調查,發現此事的幕后與呂不韋有牽連。嫪毐一族被處以死刑,太后幽禁雍城,嫪毐的舍人流放蜀地,呂不韋飲鴆酒自殺。

12 呂不韋所造戈 戈上有相邦(國)呂不韋的名字
像這等近乎內亂的重大事件,在喜的《編年記》中并沒有記錄。(秦王政)九年的竹簡,只記年號,內容空白。與暗殺未遂事件一樣,看來秦王并不愿意公布事件真相。因為中央政府若有所動搖,占領地的治安將難以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