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詩經(jīng)》:詩三百,思無邪

《詩》分“風(fēng)”“雅”“頌”

《尚書》和《周易》都算不上純粹的文學(xué)作品;真正的文學(xué),還得數(shù)《詩》,也就是《詩經(jīng)》。

《詩經(jīng)》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里面收集了三百零五首詩歌,人們習(xí)慣上取個整數(shù),稱《詩經(jīng)》為《詩三百》。這三百首詩中,最早的約作于三千年前的西周初年,晚的也要在春秋中葉。

古人讀《詩》,有“六義”之說,即“風(fēng)、雅、頌、賦、比、興”。其實“六義”是兩碼事兒:“風(fēng)、雅、頌”指的是《詩》的文體分類;“賦、比、興”呢,說的是《詩》的表現(xiàn)手法。

先說說前者吧。《詩經(jīng)》分為三部分,“風(fēng)”“雅”“頌”便是這三部分的標(biāo)題。那時的詩都是配樂歌唱的,因而有人認(rèn)為“風(fēng)”“雅”“頌”的叫法跟音樂有關(guān)。

“風(fēng)”就是土風(fēng)、土樂,也就是民謠小調(diào),雖然有點土里土氣,不那么雅致,卻是真正的民間之音。傳說每逢春天,朝廷就雇用那些無兒無女的老年人,敲著木梆子(“木鐸”)到鄉(xiāng)間去搜集民謠,這活動就叫“采風(fēng)”。回來后,再由掌管音樂的官兒給這些民謠重新配曲加工,然后唱給天子聽。這樣一來,天子不用出門,就能知道老百姓的喜怒哀樂了。

漢、唐學(xué)者箋疏《毛詩注疏》書影

“雅”又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說“雅”就是“正”,雅樂指的是周朝王畿(京城周圍)的音樂,即所謂“京腔京韻”,有別于鄉(xiāng)曲土風(fēng)。

“雅”又分“大雅”和“小雅”,這種分別大約也跟樂調(diào)有關(guān)。大小雅總共一百零五篇,多半是貴族們的作品。諸侯朝會或貴族宴飲時便演唱這些樂歌,不過小雅中也摻進(jìn)了一些民間歌謠。

“頌”是舞曲。天子在宗廟中舉行祭祀大典時,一面表演舞蹈,一面演奏樂曲,那氣氛,一定是莊嚴(yán)隆重的。因而“頌”是等級最高的樂曲,只有帝王才配得上。“頌”又有“周頌”“魯頌”“商頌”之分,合稱“三頌”,共四十篇。

“六義”中的“賦、比、興”又是怎么回事呢?那是指《詩經(jīng)》中常用的修辭手法。其中“賦”就是平鋪直敘,也就是原原本本把事情敘述清楚,不拐彎抹角,也不夸張粉飾。

“比”是打比方。例如“國風(fēng)”中有一篇《衛(wèi)風(fēng)·碩人》,描寫美人莊姜“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lǐng)如蝤(qiú)蠐(qí),齒如瓠(hù)犀……”,一連用了五六個比喻,說她的手指像茅草嫩芽又細(xì)又長,皮膚像凝結(jié)的脂油潔白滑膩,脖頸白膩修長像天牛幼蟲,牙齒粒粒整齊如同瓠瓜籽……這些比喻都形象而生動!

“興”呢?是先借別的事物做個由頭,再引到要吟詠的事物上來。我們下面介紹具體詩篇時,還要舉例。

人們還常把“比”“興”放到一塊兒來說。“比興”的手法增強(qiáng)了詩的表現(xiàn)力,使詩歌形象更加鮮明生動,因而成了中國詩歌的傳統(tǒng)表現(xiàn)手法。

《詩經(jīng)》的作品絕大多數(shù)是四言的,也就是每句四字。今天的四字成語,也還存留著四言詩的痕跡。不過四言之中偶然也夾雜著三言、五言、六言、七言的句子,這又為后來盛行的五言、七言詩孕育了胚胎。

“國風(fēng)”多情歌

“風(fēng)”又叫“國風(fēng)”,共收詩一百六十篇,是從各個諸侯國收集來的。這些邦國及區(qū)域共有十五個,詩歌也分為《周南》《召(shào)南》《邶(bèi)風(fēng)》《鄘(yōng)風(fēng)》《衛(wèi)風(fēng)》《王風(fēng)》《鄭風(fēng)》《齊風(fēng)》《魏風(fēng)》《唐風(fēng)》《秦風(fēng)》《陳風(fēng)》《檜(kuài)風(fēng)》《曹風(fēng)》《豳(bīn)風(fēng)》,稱“十五國風(fēng)”。這些詩歌大半來自民間,很受學(xué)者重視,因為它們最能表達(dá)民眾的心聲。

“國風(fēng)”分布圖

“國風(fēng)”里的詩,以愛情題材的居多。本來嘛,男大當(dāng)婚女大當(dāng)嫁,男女相愛是天底下最自然的人倫關(guān)系,無論哪個時代、哪個民族,愛情與婚戀都是民歌民謠的主題,《詩經(jīng)》當(dāng)然也不例外。

有這么一首情歌,幾乎人人熟悉: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關(guān)關(guān):鳥叫聲。雎(jū)鳩(jiū):鳥名。洲:水中陸地。◎窈(yǎo)窕(tiǎo):形容女子文靜美好。淑女:美好的女子。君子:這里指男青年。好逑(qiú):好的配偶。


這首詩的題目是《關(guān)雎》,出自《國風(fēng)·周南》,全詩五章,這是頭一章。你看,河當(dāng)中有座小洲,水鳥咕咕地叫個不停。哪兒來的一位文靜又美麗的姑娘,小伙子有心跟她做個朋友……

這里使用的,就是“比興”的手法,講“君子”喜歡“淑女”,卻先從河里的水鳥講起,描繪出和諧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人和感情都顯得那么美好。假如詩人一上來就唱“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但顯得突兀,也失去了詩的韻味。

后面幾章寫小伙子惦念著姑娘,夜晚在床上輾轉(zhuǎn)難眠。他幻想彈著琴向姑娘求愛,最后還鳴鐘擊鼓跟姑娘拜堂成親。詩寫得又抒情又熱烈,不但文字優(yōu)美,大概曲調(diào)也很悅耳。孔子就曾贊美:當(dāng)《關(guān)雎》演奏到尾章時,滿耳的音樂聲,真是好聽極了!“國風(fēng)”中還有一首《木瓜》,也是情歌,共三章: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木瓜:同下面的木桃、木李都是植物果實。瓊琚:與下面的瓊瑤、瓊玖,都是玉質(zhì)配飾。◎匪:非,不是。


唱歌的是個小伙兒,有位姑娘喜歡他,隨手摘了果子送給他。他心領(lǐng)神會,用隨身的玉佩回贈姑娘。姑娘送他的果子極普通,小伙兒的回贈卻很珍貴。他當(dāng)然不是在“擺闊”。玉石是堅貞的象征,顯示著小伙兒對愛情的珍重。

婚戀詩中的喜與悲

為了追求愛情,女孩子情感熾烈,跟男孩子相比毫不遜色。《鄭風(fēng)·子衿》便是以姑娘的口吻寫出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dá)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衿(jīn):衣領(lǐng)。◎?qū)帲弘y道。嗣:這里意為寄、送。◎佩:佩玉的帶子。◎挑、達(dá):往來。城闕:城門兩邊的觀樓。


詩中前兩章唱道:青青的是你的衣衿(佩帶),悠長的是我的思念;縱然我不去找你,難道你就此再無音信?至第三章,姑娘約小伙兒在城樓見面,那里大概是他們以前幽會的老地方吧。姑娘感嘆說:“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人沒到,心卻早已飛去了!

古代學(xué)者認(rèn)為《關(guān)雎》等篇意在頌揚“后妃之德”

“國風(fēng)”中描繪愛情美好的詩歌還有不少,像《鄭風(fēng)》中的《萚(tuò)兮》《狡童》《褰(qiān)裳》《風(fēng)雨》,《王風(fēng)》中的《采葛》,等等。當(dāng)然,也有表現(xiàn)對禮教的反抗及對負(fù)心人的責(zé)備的,像《衛(wèi)風(fēng)》的《氓》、《邶風(fēng)》的《谷風(fēng)》、《鄘風(fēng)》的《柏舟》之類。

《氓》是一首長詩,全詩六章六十行,記錄了一個棄婦的不幸遭遇,從兩人相識寫起:


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

◎氓:指男人,猶言“這家伙”。蚩蚩:嬉笑的樣子。布:錢幣。貿(mào):交易。◎匪:非。謀:商量。


女子唱道:你這家伙當(dāng)年笑瞇瞇地揣著錢來買絲——哪兒是買絲啊,是來求我嫁給你。以下女子講述兩人的戀愛經(jīng)過,自己如何癡心相許,對方如何托媒問卜,幾經(jīng)周折,最終“氓”趕著車來,拉走嫁妝,兩人算是成了夫妻。

可是幾年下來,女子真是后悔死了。自從進(jìn)了門,她一人擔(dān)起家務(wù),每日起早貪黑,忙里忙外,好不容易這個家有了起色,可男子卻變了臉,對她橫施暴虐,再沒有從前的笑模樣!女子思前想后,下了決心: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泮:畔。◎總角:指未成年的男女。宴:樂。晏晏:溫和。◎信誓旦旦:誠懇發(fā)誓。反:反思。◎已:完了,算了。


回想從前的海誓山盟,她說:曾說要跟你一塊變老,可若是那樣,才真讓我煩怨!淇水再寬也有岸,沼澤再廣也有沿兒。——若是跟你過一輩子,那可真是苦海無邊!

她不由得又想起從前“言笑晏晏”的好日子,說:你那“信誓旦旦”的愛情誓約,就全都忘了嗎?人忘了本,還有什么可說的?“亦已焉哉!”——咱倆從此一刀兩斷!

聽聽,這是兩千多年前一個女子的抱怨。你還能從絮絮叨叨的話語里,感受到女子的堅強(qiáng)與自尊。《詩經(jīng)》里最動人的詩篇,往往發(fā)自小人物的肺腑。只要人性不改變,再過一萬年,讀起來仍舊新鮮!

孔子對《詩》評價很高,說“《詩》三百,一言以蔽(概括)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即是說,《詩經(jīng)》中全是真情流露的好詩,沒一點兒邪的歪的!

《伐檀》《碩鼠》,勞者悲吟

“國風(fēng)”中還有不少詩歌,記錄了兩千七八百年前底層百姓的悲慘生活和牢騷不滿。那時候,各諸侯國相互攻伐、橫征暴斂。身處底層的農(nóng)奴、工匠終年勞苦,生活卻沒有指望。眼睜睜看著不勞而獲的領(lǐng)主們坐享其成,心里的怨憤沒處發(fā)泄,只能通過詩歌傾吐他們的不平!

《魏風(fēng)》里有一首《伐檀》這么唱道: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木聲。檀:檀樹。寘(zhì):置。干:岸。漣:形容風(fēng)吹水面所形成的波紋。猗(yī):語氣詞,與“兮”作用同。◎稼:種谷。穡:收割。胡:為什么。廛(chán):捆。◎狩、獵:打獵。瞻:看。爾:你。縣:同“懸”。貆(huān):獸名,俗稱獾子。◎彼:你。君子:貴族,也指道德高尚的人。這里應(yīng)指前者。素餐:白吃飯。


這是工匠唱的歌吧?他們在河邊叮叮咚咚地伐木,對著波光粼粼的河水訴說不平:你看那些君子們,他們不種田、不打獵,卻成百捆地往家搬麥捆兒,庭院里還懸掛著各種野味……

這支歌一共三章,下面兩章的詞句跟這章大同小異,每章結(jié)尾都要重復(fù)這么一句話:“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你們這些君子喲,可真是不白吃飯呀!誰都聽得出來,歌唱者說的是反話,他們是在向君子們提抗議呢!

《魏風(fēng)》中還有一首《碩鼠》,指責(zé)的意味更明顯、更激烈: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shuò)鼠:大田鼠。黍:指莊稼。◎貫:侍奉。女(rǔ):同“汝”,你。顧:體貼,顧念。◎逝:同“誓”,表堅決。去:離開。適:到,前往。樂土:美好的地方。◎爰(yuán):乃。所:處所。


詩中表面上是在咒罵貪婪害人的大田鼠,實則是影射壓榨他們的領(lǐng)主呢。——大田鼠啊大田鼠,你不要偷吃我的莊稼。我侍奉你這么多年,你卻一點兒不肯體貼我。今天我決心離開你,去找一方世間樂土。樂土啊樂土,我就要有我的新家園啦……

跟前一首相仿,這首《碩鼠》也是三章,各章只有個別字眼兒不一樣。這樣反反復(fù)復(fù)、一唱三嘆,很適合表達(dá)無盡無休的怨恨情緒。

描寫農(nóng)奴生活最全面的,是《豳風(fēng)》中的《七月》。全詩共八章,很詳盡地訴說了農(nóng)奴一年四季的辛苦勞作,有點兒像后來的“四季調(diào)”。

畫家筆下的碩鼠(齊白石繪)

農(nóng)奴們耕種、養(yǎng)蠶、紡麻、織布、打獵、釀酒、修理房屋、鑿冰入窖……長年累月不得休息,到頭來卻是“為他人作嫁衣裳”,自己依然“無衣無褐(一種粗麻布衣服)”,住在破爛的茅草屋里,吃的是葫蘆苦菜,家里的女孩子還得時刻提防著主人的欺侮。——類似這樣描寫百姓勞動生活的長詩,在古代詩壇上真稱得上絕無僅有、獨一無二。

楊柳依依,士兵還鄉(xiāng)

《小雅》中還有一些反映兵戎生活的詩歌,如《采薇》《出車》《六月》等。就拿《采薇》來說吧,詩人模擬一個還鄉(xiāng)士兵的口吻,他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還沒忘記出征的生活,那生活既艱苦,又讓他驕傲。士兵懂得,不趕走侵略者,老百姓就沒有和平安定的生活。可是離家越近,他的情緒就越是低沉,離家快一年了,親人們還不知怎么樣呢!他唱道: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依依:柳條飄拂的樣子。◎思:語氣詞,作用與“兮”相同。雨(yù):作動詞,雨雪就是落雪。霏霏:大雪飄飛貌。◎載渴載饑:又渴又餓。◎莫知我哀:沒人知道我的哀傷。


這是全詩的最后一章,詩中寫了春天的楊柳、冬日的飛雪,烘托著一種哀婉、憂傷的情調(diào)。從這古老的詩章里,我們深深體會到可以稱作“詩”的那么一種味道!

《雅》詩里還有幾首史詩。如《大雅》中的《生民》,就講述了周民族始祖后稷的傳奇故事。后稷的親娘叫姜嫄(yuán),有一回她到田野里玩,踩在一個巨人的腳印上,就懷孕生下后稷。姜嫄把這個沒爹的孩子扔到小巷子里,過往的牛羊不但沒踩死他,還喂奶給他吃;姜嫄又把他扔到冰雪中,天上飛來一大群鳥兒保護(hù)他。后稷終于活了下來。

后稷自小就很聰明,專愛擺弄瓜啊豆啊什么的,經(jīng)他培植的莊稼,苗齊稈壯,顆粒飽滿。后稷用收獲的五谷祭祀上天,上天便賜福保佑整個周民族。——這首詩雖然涂著神異的色彩,卻反映了周族始祖對農(nóng)業(yè)的重視。類似的史詩還有一些,如《大雅》中的《公劉》《綿》《皇矣》《大明》等。

《頌》詩則大部分是歌頌祖先功德、祈求上天降福或贊美國君的內(nèi)容,大都使用了夸張的語言。也有一些是史詩,像《商頌》中的《玄鳥》等。單看內(nèi)容就知道,《頌》詩的文學(xué)意味顯然要差不少。

不學(xué)《詩》,口難張

有個孔子刪《詩》的傳說,說在孔子之前,保留的詩歌本有三千首,經(jīng)孔子一刪,只剩了三百首。——這話恐怕并不可靠。孔子最重視古代文獻(xiàn),怎么舍得大砍大刪呢?而且據(jù)專家考證,孔夫子剛出生時,《詩》已經(jīng)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了。

孔子鼓勵兒子及學(xué)生學(xué)《詩》,說:“不學(xué)《詩》,無以言。”就是說,不學(xué)《詩》,連話都說不好。又說:小子們,為什么沒人學(xué)《詩》啊?學(xué)《詩》可以訓(xùn)練聯(lián)想,學(xué)習(xí)觀察,培養(yǎng)合群觀念,學(xué)習(xí)諷刺手法。往近處說呢,可以侍奉父母;往遠(yuǎn)處說,可以服侍君王。至少還能多認(rèn)識些鳥獸草木的名字呢!——難怪孔子要拿《詩經(jīng)》當(dāng)課本教他的學(xué)生。

說起來,《詩經(jīng)》在歷史上曾經(jīng)很輝煌了一陣子呢。春秋時期,各國的卿大夫們都有一種特別的功夫,就是熟記《詩經(jīng)》里的詩篇,能達(dá)到脫口而出的地步。他們常常引用詩句相互贊美、諷刺或規(guī)勸。外交官辦交涉也常拿詩當(dāng)作外交辭令。

宋人的解經(jīng)之作《毛詩講義》書影

當(dāng)然,詩都是現(xiàn)成的,用不著外交官張口。他只消在宴席上點一首詩,叫樂工們演唱,他要表達(dá)的意見,就在那詩里包含著。這叫“賦詩言志”,也叫“斷章取義”。

秦始皇焚書時,《詩經(jīng)》自然也沒能躲過這一劫。多虧學(xué)者們口頭傳誦,才使這部寶貴的詩集保存下來。到了漢初,專門研究《詩經(jīng)》的有四家:齊、魯、韓、毛。可惜前三家的講《詩》著作沒能傳下來,只有《毛詩》得以流傳。

講授《毛詩》的是西漢的毛亨、毛萇(cháng)師徒倆。只是他們對《詩經(jīng)》的講解有不少望文生義、牽強(qiáng)附會的地方。到了宋代,有人對《毛詩》的解釋提出異議。王安石、歐陽修、蘇轍、朱熹等人,也紛紛提出新的見解。

清代學(xué)者們注重考據(jù)和訓(xùn)詁,在《詩經(jīng)》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績。可真正用科學(xué)態(tài)度、正確方法研究《詩經(jīng)》,還要等到“五四”以后。

有人說,《詩經(jīng)》是中國詩歌不可動搖的基礎(chǔ),這話并不夸張。中國歷代詩人,沒有不受到《詩經(jīng)》熏陶滋養(yǎng)的。《詩經(jīng)》的影響早已跨越了國界,成為世界公認(rèn)的人類文化瑰寶啦!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乌珠穆沁旗| 永兴县| 聂荣县| 鲁山县| 宿州市| 攀枝花市| 张掖市| 措勤县| 唐山市| 韩城市| 绥阳县| 内乡县| 娱乐| 丹巴县| 赣榆县| 河北区| 敦煌市| 南召县| 武定县| 长泰县| 威信县| 旌德县| 梁河县| 井陉县| 宁津县| 雅江县| 错那县| 新巴尔虎右旗| 蓬溪县| 澳门| 蕲春县| 子洲县| 河津市| 绥宁县| 普格县| 阿图什市| 社旗县| 诸城市| 韶山市| 湖南省| 卓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