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大邑小國

與這種寬大的胸襟,與陶寺都邑“巨無霸”式的龐大氣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它的“國土”并不遼闊。

嚴格說來,后世國家領土、疆域的概念在那時還根本不存在,這里我們指的是作為權力中心的陶寺,它大致的控制范圍。但即便是說明它的控制范圍,對考古學來說也是勉為其難的。沒有當時的文字材料,沒有可靠的后世文獻,考古學只能根據盛行于中心聚落或都邑的一群面貌相近的“物品”向外散布的范圍,即所謂的“考古學文化”的分布,來揣測這個群團或政體的空間擴展。其推論前提是這兩項指標往往大致相合,但肯定也有例外,因此,這樣推導出的結論當然也就存在著危險,但舍此也沒有什么更好的辦法。

陶寺聚落群的遺址分布(2009~2010年調查)(何駑 2011)

考古調查表明,陶寺文化聚落的分布,基本上限于陶寺都邑所在的臨汾盆地。盆地位于汾河下游,迄今已發現百處以上同時期的遺址。從面積和內涵上看,遺址可以分成不同的等級,形成以陶寺都邑為中心的多層次的聚落群。距陶寺都邑直線距離不過20公里、中隔塔兒山的方城—南石遺址,面積逾200萬平方米,左近的開化遺址面積100余萬平方米,可能是陶寺古國的另兩處重要的中心聚落高煒:《晉西南與中國古代文明的形成》,《汾河灣——丁村文化與晉文化考古學術研討會文集》,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6年。。在近年的區域系統調查中,又在陶寺以北的古湖沼區附近,發現了以縣底遺址(面積約110萬平方米)為中心的聚落群何駑:《2010年陶寺遺址群聚落形態考古實踐與理論收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訊》第21期,2011年。

山西及其鄰境的地理大勢(常懷穎 繪)

陶寺的統治者,似乎是一群耽于享樂而不思開疆拓土的貴族。它的文明高度發達但卻“不稱霸”,因而沒有形成“廣域王權國家”。

鑒于此,陶寺考古隊老隊長高煒研究員總結道:“從考古發現看,在同時期各區系中,陶寺文化的發展水平最高,但它的覆蓋面大致未超出臨汾盆地的范圍;它同周鄰文化的關系,則表現為重吸納而少放射。若同二里頭文化比較,可明顯看到陶寺文化的局限性,說明陶寺尚未形成像二里頭那樣的具全國意義的文化中心。”高煒:《晉西南與中國古代文明的形成》,《汾河灣——丁村文化與晉文化考古學術研討會文集》,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6年。

這讓我們想起山西,太行和黃河之間這塊山河控帶、相對封閉的寶地上上演的一幕幕歷史劇。

首先是陶寺。大范圍吸納,高度興盛,但勢力范圍不出晉西南,甚至僅在臨汾盆地,對外影響顯然偏弱。真正對其禮樂內涵加以揚棄而發揚光大的,是在河之南、山之東的二里頭、二里崗和殷墟文化這個王朝文明的系列。

到了西周時期,晉國繼承周文化的衣缽,雖盛極一時,但勢力仍不出河東山西。逮至三家分晉、戰國諸雄爭雄,韓、趙、魏的都城無不遷出山西,定都于外圍的河之南、山之東,然后成就其躋身“七雄”的霸業。

后來,又有北魏都城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向洛陽的遷徙……

任何歷史劇,都是在地理這一大舞臺上上演的。也許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上述歷史現象:“起于河東山西,成于河山之外”。山西這方神奇的黃土地,成為一波一波華夏文明潮的策源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即墨市| 盐城市| 栾城县| 教育| 定兴县| 久治县| 乐都县| 乐平市| 渝中区| 双桥区| 荥经县| 景东| 泗阳县| 稻城县| 车致| 上林县| 新巴尔虎右旗| 淮阳县| 唐山市| 盘山县| 厦门市| 镇安县| 西乡县| 军事| 宁陕县| 青铜峡市| 日喀则市| 枣阳市| 宜都市| 曲水县| 临清市| 英山县| 靖宇县| 永新县| 平湖市| 兰考县| 龙川县| 怀集县| 富裕县| 辉县市| 西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