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身份問題(求推薦)
- 九洲神豪記
- 安逸的酒仙
- 2397字
- 2018-12-13 20:48:12
只見兩封書信的封面上分別寫著薦書和保書的字樣,孟逍遙有些疑惑:“這是?”
“這是我為你寫的薦書,還有請幾位鄉老一塊簽下的保書。”,見孟逍遙還是不明白楊文瀚又解釋道:“如此一來,你就能入我楚國正籍了!往后不論是四處行走還是留在這,都要方便許多。”
接著楊文瀚又給孟逍遙講解了楚國的戶籍制度。
楚國上下只要是楚國的人都要登記戶籍以便于管理和收取賦稅,就連奴、仆人都要登記戶籍。
在楚國想要自由來往,沒有戶帖在身簡直寸步難行,比起那些黑移民還要艱難,沒辦法入住正規客棧,得不到官府保護,無法通過有官兵把守查驗的城門關口,基本只能在鄉間野外待著,做什么都不方便,還要躲避官府巡查,一旦被抓只能淪為奴隸,失去自由之身。
因此在楚國基本只有兩類人是沒有戶籍的,一類是各地宗族世家的隱戶,主要是出于少交賦稅的目的。還有一類就是那些土匪山賊這種不服王法的人。
前者一般,一輩子都在一個地方待著,日日耕田勞作,又有當地宗族掩護也就沒有這個需求。后者就不用多說了。
楚國的戶籍主要分為:【民戶】、【農戶】、【匠戶】、【賤戶】幾種,前三者屬于正籍是要納稅服役的,是受法律保護的“民”,賤戶屬于賤籍,其本身不用服役納稅,但是不屬于“民”的范疇,是要依附正戶的主人存在的,沒有自由身份,更沒有人權,就算是被主人打死,也只需要罰款,而不會犯法。
農戶和匠戶,就是農民和有特定技術的工匠,一般是鐵匠、木匠等。
而民戶就是這兩者以外的人,既沒有土地也沒有手藝,所以民戶一般都是城市里的那些勞工和小商販,基本都是窮人。
至于那些城中的富人們?他們早就轉成農戶了,畢竟農戶在社會地位上更高一點,在科舉等方面許多隱性福利。
而對于孟逍遙這樣的外來人口,想在楚國正常通行,要么在邊城關口用他國戶籍換區通關路引,要么就要入籍才行。
而想要入籍除了賣身為奴之外,就必須要有一個有功名在身的人寫一封薦書,此外還需要有當地三個以上的鄉老作保才行,前者就是秀才或者更高的舉人、進士,后者相當于各村村長或者族長族老等協助官府管理地方的人。
聽著挺簡單,無非是找幾個人寫封薦書和保書,大不了給點錢就是了,孟逍遙這么有錢還能找不到幾個愿意的人?
其實不然,要是他真這么做了,那他只會有一個下場,就是被人舉報,然后官府將他抓去,財產充公自己淪為奴隸,失去自由,而舉報人也能得到一大筆獎金。
畢竟人家怎么分辨你說的是真是假?作保是要承擔巨大風險的,如果舉薦擔保的人是敵國奸細或者犯了什么大罪,保人是有連帶責任的,輕則坐牢發配,重則抄家砍頭。還不如舉報了你,照樣能賺上一筆,還不用承擔風險。
這樣嚴格管理入籍,主要是為了防止敵國奸細滲入,還有那些罪犯無法借此改頭換面洗脫罪名。
了解了戶籍的重要性和其中詳情后,孟逍遙這才發現自己以前想的還是太簡單,沒想到這么基本的問題,要不是今天楊文瀚提出,自己就這么離開書院,說不定就被官府抓起來當奴隸賣了,永無翻身之日,還談什么幸福生活!
手中兩封薄薄的信封也變得沉甸甸的。
猶豫了一下,孟逍遙鄭重得將書信放了回去,對楊文瀚行了一禮,道:“承蒙先生收留,教以語言文字,逍遙已是萬分感激無以為報,不敢再讓先生擔此干系!”
這份禮有些重,孟逍遙不好隨意收下,戶籍的事雖然難,但是一定有辦法解決的,如果他連這個都解決不了,也太對不起手中的幾件神器了。
楊文瀚淡然一笑道:“此言差矣,我留你在此,是因為我信任范少俠的為人。”
“給你薦書和保書,是因為這一年以來對你的觀察,看你言行舉止大方得體,雖然是行商在外,卻沒有商人的市儈之氣,就算不是家學淵源的大家子弟,也斷然不會是什么大奸大惡之人。”
“你在柴房每日粗茶淡飯、辛苦勞作,也未曾抱怨,時常還幫助他人,可見你本性純良。”
“只是……”
孟逍遙被他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正要說話,楊文瀚又故作嚴肅,打斷道:“難道你之前所言不實?還是說你來我楚國另有所圖?”
“不是!不是……”孟逍遙連忙否認,他明白楊文瀚是故意這么問的,其實話說到這,他也想接下,只是人家如此信任自己,自己卻沒有跟他說實話,心里中總覺的有些不安,但是又不知道要怎么說,一時無語。
楊文瀚還以為他是不好意思,不等他說完,就道:“竟然不是,那我為你作保又有何風險呢?”
話說到這個份上,孟逍遙就不好再說什么了,雖然自己沒有說實話,但是也沒有什么騙人的想法,他也不打算去犯什么大罪,也不會給楊文瀚帶來什么麻煩。
只是這次就欠下的人情就大了,畢竟他們之前素不相識,萍水相逢,只憑自己一面之詞,就對他如此信任,不但冒著被牽連的風險寫下薦書,更是為他解決了保書保人,為此不知道要欠下多大的人情。
再聯想到自己穿越后幾次面臨難處都能遇到貴人相助,猛男兄如此,現在楊文瀚也是如此,孟逍遙心中慶幸的同時也十分感動:“先生如此信任,為我擔下這么大的干系,感激之情無以言表,日后定當涌泉相報!”
楊文瀚見他不再推辭,就“哈哈哈,我幫你也不求你日后什么回報,只要你往后回到家鄉,有機會多回來看看便可。若是回不去,便留下來跟我讀書考科舉!”
孟逍遙點頭應下,心想,回家是不太可能了,考科舉也沒有興趣,唯有日后安穩了之后,找個好時機再來還這份恩情了。
隨后楊文瀚又安排了馬車,等他吃了午飯就親自帶著他去竹海縣城辦理了戶籍。
楊文瀚雖然沒有繼續考科舉,但是在當地還是有些影響力的,因此縣衙的小吏也不敢刁難,很順利的就給孟逍遙辦下了民戶的戶籍,趕在天黑前就回到了書院。
打這起,他孟逍遙就是正兒八經的楚國人了,有了正式的身份,不論是經商從軍還是讀書做官都可以,也不用擔心被人抓去當奴隸,當然了,他也同樣的也有了繳納賦稅的義務。
晚上回到柴房小院,孟逍遙拿出自己的戶帖,精美的硬殼封面的折冊是楊文瀚送的,不易丟失損壞。
打開就能看到裱在中間的黃紙戶冊,上面有著他的各種信息,甚至有他相貌體態的描述,憑此可以確認戶帖是否是本人的。
孟逍遙就像當年剛拿到自己的身份駕照一樣,愛不釋手,翻來覆去的看了好幾遍,看著看著就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