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三元秀才(求收藏)
- 九洲神豪記
- 安逸的酒仙
- 2602字
- 2018-12-12 22:45:00
“孟大哥!孟大哥!”沒等孟逍遙走到伙房,就被一少年喊住。
“小墨,什么事啊?想聽故事也得等我吃了飯再說。”
小墨是竹山書院山長也就是相當于院長、校長的楊文瀚的書童,他來道書院后最先認識的就是這個十三歲不到的小兄弟,也因為年紀小沒什么心眼,愿意與他來往,不像書院那些學生那樣疏遠甚至看不起他。
平日里兩人經常一塊到處玩,孟逍遙也經常給他講各種傳說故事練習語言,結果小墨就迷上了各種精彩故事。
尤其愛聽天龍八部,自從給他講了一次之后,天天纏著他要聽段譽和喬峰。
他還以為又是來找他聽故事來了,想著下午沒什么事情就再給講講,小孩還是要哄的,作為山長書童的小墨,在這書院里也是能幫上他不小的忙。
小墨見他答應要講故事頓時興奮的說道:“那可說好了,一會你得給我講段譽!”,然后又想起還有正事找他:“是先生讓我來找你的,讓你現在去書房一趟。”
“好,我這就去。”
原來是楊文瀚找他,作為竹山書院的山長,楊文瀚除了每天上一堂課之外,其他時間基本都見不到人,不是在書房讀書寫字,就是在院子里舞劍。
除了上完課有時會詢問學業之外,平時一直很少會單獨找他,上一次找他是幾個月前,他口語交流已經沒什么問題的時候,找他詢問一下來歷身世。
今天突然找他,也不知道是什么事。
小墨領著他來到了楊文瀚居住的院子,書房也在這院子里,小墨示意孟逍遙稍候,再上前敲門:“先生,孟大哥來了。”
“進來吧!”
溫雅的聲音從書房中傳出,小墨這才推開門進去,孟逍遙也跟著進去。
一位身穿素色儒袍頭戴儒巾的男子正端坐在書案后用絹布細細擦拭著一塊玉佩,見他們進去頭也不抬的說道:“小墨,你先出去候著。”。
“是,先生!”小墨應了一聲便退出去關上門,在外面候著。
楊文瀚說完就不吭聲了,一直在擦拭手中那塊奇特玉佩,那一塊半圓形玉佩,卻不是按從中間直線切開的,而是呈弧形,應該是可以和另外一塊玉佩組成一整塊的,這種玉佩一般都是作為愛情、友誼的信物。
不過看楊文瀚臉上比孟逍遙擦他幾件寶貝還要認真的神態,他估計這玉佩代表愛情的可能性更高,正好楊文瀚至今未娶,孟逍遙就更肯定這個猜測了。
因為人家可能在思念愛人,孟逍遙不好開口打擾,就這么站在一旁也不吭聲。
剛過而立之年的楊文瀚正值男人的黃金期,體態端正、相貌俊朗,劍眉星目配上兩撇小胡子,就算是經歷過層出不窮的型男大叔、小鮮肉等各路明星藝人洗禮的孟逍遙,也不得不承認,楊文瀚確實是個美男子。
不光長得帥,還非常有才,出生于本地鄉紳世族的楊文瀚,在他五歲的時候就已經是十里八鄉有名的神童了,十二歲參加童試,更是連中小三元,還得了一個“三元秀才”的名號,風頭一時無兩。
但是的楊文瀚已經有人稱其為竹海縣第一才子,因此被族人寄予厚望,指望他考上進士讓宗族更加興盛。
兩年后正要參加鄉試的楊文瀚因為其母親去世而未能參加,需要守孝三年。
禍不單行,剛守完三年孝,他父親又過世了,又要守孝三年,如此就耽誤了近十年,或許是因為雙親先后去世的打擊,剛剛及冠的楊文瀚在鄉試中失手,意外落榜。
一時間許多冷言冷語就多了起來,鄉中族人雖然沒有說什么,但是也沒了往日的熱絡,或許是心灰意冷,楊文瀚從此不再提科舉之事,而是在青舟鎮建立了竹山書院,一心傳經授學,至今已過去十年了,連老婆都沒娶。
像這樣有閱歷、有顏值、有才華的男人,要是放在現代社會,怕是能吸引一大群迷妹,孟逍遙如此想到。
就在孟逍遙發呆的時候,楊文瀚已經結束了手頭的活,見他站著一旁,頓時有些抱歉的解釋道:“這塊玉佩是一位故人相贈,十余年過去已是物是人非,一時有些感觸,怠慢了孟小哥!還請見諒!”
孟逍遙微微一笑道:“無妨,先生客氣了!”
自從猛男兄將他送來書院,楊文瀚并沒有因為他身份不明又沒有什么錢財而將他拒之門外,不但給了一份工作讓他能留在書院,更是在他旁聽期間有意放慢進度讓他學起來更容易。
兩人私下交流雖然不多,但是也經常讓小墨帶些啟蒙書本給他,或者安排一些‘課后作業’幫助他加深理解,對他幫助非常大,孟逍遙在心里也是將楊文瀚當老師一樣尊重的。
老師在忙,作為學生,稍微等一會也沒什么大不了。
見他既不拘謹又不失禮儀,楊文瀚暗自點頭,問道:“你來書院多久了?”
“已經十一個月了!”孟逍遙如實回答。
楊文瀚不禁感嘆一聲,道:“也快一年了,短短一年不到時間你已經將楚國語言文字都學會了,除了經義和書法略有不足之外,其他方面甚至比我那些學生還要好上一些,再學幾年考個生員不在話下!”
生員,俗稱秀才,就是通過童試的人,是可以進入官學學習的,每月還有廩膳發放補貼生活,還享有免賦稅、見官不跪等特權。
同樣的考科舉可不容易,竹山書院成立十年一共也沒考出過幾個生員,楊文瀚自己也是生員,當然這是因為他已經無意科舉的原因,但是也能看出他對孟逍遙的評價之高了。
對于楊文瀚如此高的評價,孟逍遙有些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他對各種經籍不夠熟悉,也不太能學的進去,看一會就犯困,反而更喜歡看些雜書,因為雜書往往都是各種小說或者游記之類的,能讓他更好的了解這個世界,又帶有一定故事性。
至于書法,別說更難掌握的毛筆字,他從小到達的字都像雞爪子寫的一樣,楊文瀚說略有不足已經是很委婉的了。
楊文瀚剛剛提到了科舉,但是孟逍遙對于考科舉是一點興趣沒有,天下讀書人十年寒窗,為的就是通過科舉進入官場,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同時還能解決生活溫飽。
但是孟逍遙之前就是一個宅男,只想過自己的小日子,沒有那么遠大的抱負,有了財神的神器在手,溫飽也沒什么問題,之前讀書學習是為了在這里有基本的生存交流能力,到了現在他是真沒什么動力去繼續鉆研經籍。
未免楊文瀚對他有什么期望,孟逍遙委婉的說道:“我不敢奢求在科舉上有什么建樹,只求有生之年能找到失散的鄉友,一起回到家鄉,過我的小日子就行。”
回不回得去家鄉,他不知道,但是能夠再穿越一次的可能性應該是比較小的了,孟逍遙也早已經接受現實,只想著怎么在這個世界生活下去,不過他這里說的只是托詞。
之前楊文瀚詢問他的時候,他給自己編造了一個身世來歷,說自己是海外一個大島的人,跟隨同鄉出海經商……來到陵州府的時候又遇到劫匪和鄉人失散……最后被人送來竹山書院,真真假假的倒是未讓楊文瀚懷疑,也能解釋自己為什么語言不通的原因。
雖然早就想到這一點,但是聽孟逍遙這么一說,楊文瀚心中還是不免有些失望,說道:“唉,倒是可惜了一塊良材,不管如何,有了這個你在外行走也方便些。”
說著就從桌上拿起兩封書信遞到孟逍遙面前。
孟逍遙接過,口中疑惑的問道:“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