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操作指南(圖解版)作者名: 侯其鋒主編本章字數: 1201字更新時間: 2019-07-23 13:07:43
第二節 內部環境的診斷與完善
內部環境是企業內部控制建設與運行的載體,企業在建設內部控制機制時,首先要診斷與完善內部環境。一方面,內部環境的完善可以為控制活動的設計與運行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內部環境的診斷可以加強控制活動與內部環境的匹配性,有利于控制活動的順暢運行。
通常,內部環境的診斷與完善包括六個方面的內容: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以及法律環境。
一、治理結構
治理結構是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管理層組成的,決定企業內部決策過程和利益相關者參與企業治理的辦法,主要作用在于協調企業內部不同產權主體之間的經濟利益矛盾,克服或減少代理成本。
二、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
我國相關法規反映出董事會在企業管理層中居于核心地位,董事會應該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運行負責。監事會對董事會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進行監督。企業管理層對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執行承擔責任,其中處于不同層級的管理者掌握著不同的控制權力并承擔相應的責任,同時相鄰層級之間存在著控制和被控制的關系。
三、內部審計
內部審計控制是內部控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范圍主要包括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和內部控制檢查。內部審計主要具有監督、評價、控制和服務四種職能,主要起防護性作用和建設性作用。
(一)防護性作用
防護性作用是通過內部審計的檢查和評價企業內部的各項經濟活動,發現那些不利于本企業目標實現的環節和事項,防止給企業造成不良后果。
(二)建設性作用
建設性作用是通過對審查活動的檢查和評價,針對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和改進方案,從而協助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以最好的方式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
四、人力資源政策
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政策對更好地貫徹和執行內部控制有很大的幫助,還能確保執行企業政策和程序的人員具有勝任能力和正直品行。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內部控制的成效取決于員工素質的合格程度,因為任何內部控制制度的成效都取決于其設計水平和高素質人員的貫徹執行。因此,員工素質控制是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因素。員工素質控制包括企業在招聘、培訓、考核、晉升與獎勵等方面對員工素質的控制。
五、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核心價值的建立)是一切從事經濟活動的組織之中形成的組織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經營實踐中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風、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是一種具有企業個性的信念和行為方式。企業文化包含四個要素:制度文化、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這四個要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企業文化的完整體系。
六、法律環境
如果企業不具備較強的法律意識,不能充分認識到法律風險的存在,并對其進行有效控制,那么輕則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重則會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其中,機構設置、權責分配與內部審計的定位必須先行完善,這樣后續的控制活動設計與運行才會順暢。治理結構、人力資源政策與企業文化三個方面,可以伴隨控制活動的運行同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