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總序

不管哪朝哪代,“文化”總不是一個可以輕松對待的問題。傳統的中國精英階層喜歡用“史”的方式記述和評判一個時代的文化狀況;西方則“發明”出人類學的各種“科學辦法”,介入到各個領域展開對文化的觀察和分析。無論哪種方式,對文化的呈現都不可能做到完美無缺,但是我們依然可以通過這些“碎片”完成“對他者的理解”,以達到“繞道來理解自我”(羅薩多爾語)的目的。這也正是“并行”系列書的緣起。

 

“并行”的關注對象是作為文化重要“生產者”的藝術。在面對這個話題時,我們注意到,除了專業的“藝術家”,還有一個群體也在從事著藝術創造類的活動——民間的“藝人”或“匠人”。“匠人”們的藝術活動似乎更有群眾基礎,而“藝術家”們卻占有更多的學術資源和話語權;前者的創作有更濃的實用氣息,雜糅了生存所迫和日常需求,后者則更傾向于進行純粹的對藝術本身的探索,雖然這常常伴隨陷入“亞歷山大主義”的危險。一個是“原始”的、民間的,一個是“現代”的、學院的,哪一個才是當下中國文化的主導呢?社會中其他方面,諸如政治、經濟,又對這些產生怎樣的影響?

賽社活動在北方地區廣泛流布,猶以山西上黨為盛。上黨即今山西東南部長治、晉城二市,當地向來以民風淳樸、祭賽頻繁聞名,從長治市潞城賈村發現的明萬歷二年(1574)辦賽底本《禮節傳簿》等文獻可見,明時上黨賽社活動已達儀典繁復、規模宏大、品類豐富之境地。清代中后期以來,長治市長治縣、屯留縣、長子縣、潞城市等地又逐漸形成了多村數社聯合辦賽的鄉賽格局,潞城賈村至今猶存“八大社”聯合辦賽的抄本記錄與口傳記憶。

本書對賽社活動的介紹以潞城市賈村為主,兼及周邊數村。書分神、人兩卷,神卷介紹村落、神廟、賽史、執役、賽儀等,展示賽社的娛神面向和祀神格局;人卷介紹賽社依托的民俗環境和容納的民俗活動,包括人禮、歲節、食居、會香、集市、戲娛等,展示賽社的娛人面向和祀神格局下的日常生活。兩者自不能截然分開,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信仰的保證和神靈的慰藉,但在得神護佑、受神制約之時,又具自由適性、日常自在的特點。兩相結合,神人共享、和諧一處,會更趨完滿。這是賽社得以歷久不絕的精神,也是鄉土中國的文化經脈。

王學鋒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邱县| 吉木萨尔县| 罗山县| 南漳县| 乡城县| 海淀区| 维西| 奈曼旗| 彰化县| 行唐县| 晋中市| 武川县| 娄烦县| 资阳市| 鞍山市| 吕梁市| 霍州市| 儋州市| 根河市| 什邡市| 宁津县| 晋中市| 黔江区| 阿拉善右旗| 雅江县| 峨边| 金乡县| 土默特左旗| 雷山县| 九龙坡区| 农安县| 惠水县| 白沙| 土默特右旗| 大余县| 静安区| 兴国县| 鄱阳县| 汤阴县| 龙口市| 鱼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