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有種不幸的生活,你難以企及
- 我從不感謝傷害過我的人
- 王小毛
- 1864字
- 2023-12-07 15:05:07
如果別人的“不幸”會讓我感到好受,就足可證明當下我過得有多么差勁。很多人都是如此,自己走不快了,便希望別人都慢下來。這種想法是非常危險的,它最終會把我拖入思維的泥沼,直至我再也不知自省為何物。
我與同學A上學時關系一般,畢業后就斷了聯系,不過有關她的消息不絕于耳,多是從身邊常來往的同學口中獲得的。之所以會有這么多人關注A的境況,我想這與她一直都是人群中的佼佼者有關。
畢業一年后,聽同學B說,A生活得并不快樂,她供職的那家公司競爭激烈,壓力很大,她和同事的關系一度劍拔弩張。那時的我,和B同學一樣,除了心懷少許對A的同情之外,更多的是,我們都暗暗地松了一口氣:啊!還好,還好,原來大家都混得差不多,她當初那么優秀,如今也不過如此。盡管我們的工資很少,前途又極其渺茫,但是,我們至少工作環境舒適輕松啊!
在自己都不敢面對的“大失”與“小得”之間,“小得”獲得壓倒性勝利,我們獲得平衡與安慰。
畢業兩年后,同學聚會又談起A。C說,A晉升為有車族,但她運氣不太好,剛買了車,油價就飛漲不下,開車就等于燒錢。所以不能只看到有車的風光,羨慕之余還得考慮養車的心酸。眾人點頭稱是。我們這些人,主要的交通方式為公交、地鐵、通勤,偶爾打車,出遠門時擠火車,趕上客流高峰和節假日,不得不提前蹲守在電腦前搶票,常常面臨沒票回家的窘境。
畢業三年后,A買了房。D說,A現在是標準的房奴,每月工資的三分之一都用來繳房貸。大城市里的大房子,聽起來是體面,不過付出的代價就是后半生幾十年的操勞無度,想想A的日子,真替她恐慌,萬一失業了,可怎么辦呢?這位憂心忡忡的D同學,不曾有購房打算,因為他畢業后一直留在故鄉,與父母同住,將來繼承父母那幾十平方米的衣缽,足以安居。
畢業四年后,A還沒有男朋友,而我們中的大多數都已結婚生子。新婚不久的E說,一個女人干得再好,都不如嫁得成功,女人到最后,要是沒有一個男人來依靠那才是最可憐的,女人到了什么年紀,就該干什么事情,這樣人生才完整,必要時,也得犧牲事業成全家庭生活。
就這樣,A在我們眼里變成了有房、有車、有事業但活得很慘的大齡剩女,八個字可概括其形象:疲于奔命,孤單無助。提起她,人人都慨嘆命運無常、境遇多舛。
但事實上呢?
A所在的公司雖然競爭激烈,但導致壓力過大的根本原因是,A在忙到沒有時間吃飯的時候都沒有放棄充電和學習,工作和成長,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與同事關系不和睦的真相是A后來者居上,年輕昂揚,前途不可限量,后因出色的表現被破格晉升為公司最年輕的中層管理者,難免招致其他有資歷者的不滿;養車辛苦與否不得而知,只知那輛車之所以喝油如喝水,全因那是一輛大排量的進口越野;至于房奴,我后來聽說A貸款買了套三居室,只為把老家的父母接來一起生活;而沒有男友的真相是,A的身邊從不乏追求者,多金帥氣家庭背景優越什么類型都不缺,但是A全都看不上,如此而已。
了解真相的我,變成了一個大寫的尷尬,羞愧得連獨處時都坐立不安,不為自己與A那顯而易見的差距,而為自己與日漸增加的閱歷不成正比的心胸。我們是有多狹隘啊!全然不知令我們這些庸人備感困擾與擔憂的,其實只是伴隨著A走向成功而出現的一些衍生品,或者是A完全可以安然消化的負面影響,而我們,竟然還抱著瑣碎的生活毫不自知,自欺欺人,甚至聊以自慰,企圖掩蓋自己因爬不上那個人生層次而變得惶恐的心。
現在我終于明白,如果別人的“不幸”會讓我感到好受,就足可證明當下我過得有多么差勁。很多人都是如此,自己走不快了,便希望別人都慢下來。這種想法是非常危險的,它最終會把我拖入思維的泥沼,直至我再也不知自省為何物。
多去觀察身邊的朋友,去感受不同形態的成功,別再一分為二地把他人的成功看作得到與失去相結合的結果。畢竟在這個世界上,什么都沒有得到的人,也一直在失去啊。所以,與其用別人不幸的一面來安慰自己,倒不如學會用別人大幸的一面來激勵自己。有時候,擁有生活中的某些不幸并非人人都有資格,想供房、想養車,那也是有門檻的,你賬戶里的錢夠首付嗎?感受不到壓力也沒什么值得慶幸的,這極有可能是因為現實已施壓到極限,但還是觸不到你,你在坑里啊,你說這是悲劇還是喜劇?就像同學E一樣,她倒是想一心經營屬于自己的事業,不依靠男人生活,可是,她那份僅可以拿來糊口的工作,怎能稱為事業呢?
在這里,暫且將汗顏放置一邊,但愿有一天,我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擁有類似于A的“不幸”生活,并不介意拿去給別人津津樂道。因為只有生活中的大幸敲醒了別人麻木的心,并讓其感到不安,不幸一面的意義,于他人來說才會變成一劑藥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