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股權增值:企業的終極目標

1.股權的魔力

曾經,一篇名為“就算老公一毛錢股份都沒拿到,他依然是最牛逼的創業者”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也許連發帖的人都始料未及,一件尋常人的事,非明星緋聞,非名人開撕,非專業炒作,人家老公一毛錢股份拿沒拿到,和自己沒半毛錢關系,為什么如此受關注?

因為事情的核心和本書的主題有關。

作者的老公在一家手游公司,自以為是聯合創始人,創業七年,做牛做馬,年年無休,處處以創始人的身份要求自己,沒要高工資。公司壯大了,有風投入駐了,從幾個人發展到150多人了,公司股權飛速增值了,這哥們才去和CEO談股權的事情,結果無功而返,非常受傷,黯然離去。

帖子一出,迅速引來“吃瓜”群眾的圍觀和議論,股權成為話題的核心。全民的股權意識迅速得到腦補。CEO也不得不公開回應:創業之初在股權的事情上比較模糊,股權的問題一直拖延,公司的期權還不好定價等,核心意思就是股權還不能放!

誰擁有股權,誰就能分享到企業成長的最大紅利!

而掀起腥風血雨的“寶萬之爭”,核心也是股權。

先是寶能不計成本地在二級市場上狂吃萬科股票,最終穩坐萬科第一大股東,萬科管理層不歡迎寶能,又和二股東華潤在重組深鐵的決策上“撕破臉皮”。不久,恒大突然殺入,宣布入股萬科。深鐵雖未能與萬科重組,卻全盤受讓華潤手中的股權,坐上二股東的位置。恒大這邊,在華潤退出、深鐵入駐后,宣布并沒有奪取萬科控股權的意圖,然后寶能就變成了“妖精”……

城頭變幻大王旗,復雜關系沒搞懂不要緊,但核心是什么?

核心還是股權。

誰擁有控股權,誰就擁有了這個巨無霸企業。

無須多說,讓大佬們爭得你死我活的東西,一定是好東西。

股權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呢?

在某一個睡眼蒙眬的早晨,或者有點霧霾,或者下著暴雨,掉著冰雹,這都不重要。在一家證券交易所里,一位大佬模樣的人,西裝革履,滿懷激情地敲響了面前的一面銅鑼。隨著這聲清脆的鑼響,大佬身后一幫帥哥開始緊盯著交易所上方的大屏幕,很快,一個數字出來了,并且開始不斷變化著。大佬和帥哥們一陣歡呼,甚至雀躍,當場開酒,舉杯慶祝。這樣的場景我們在電視里見多了,或者你也親身經歷過,或者做夢都想著這一天。就這短短的一瞬間,便宣告著一家公司的上市,又一家上市公司誕生,又一大批重量級富翁從此產生。正所謂“一聲鑼響,黃金萬兩”。

2017年2月24日,快遞業巨頭順豐控股借殼鼎泰新材在深交所上市,來敲鐘的順豐總裁王衛,瞬間擁有千億元身家,躋身福布斯排行榜前列(見圖1)。

圖1

看下最新的“服不服”(福布斯)排行榜:中國首富王健林家族,身價1700億元;排行第二的馬云家族,身價1400億元;宗慶后家族,身價1250億元;馬化騰家族,身價1240億元……

這些“土豪們”的身價何來?很簡單,算算他們股權的價值就能得個大概。王健林家族擁有100%萬達集團的股權,馬云是阿里巴巴最大個人股東,持股占比8.9%;宗慶后,擁有娃哈哈80%的股權,馬化騰持有騰訊8.73%的股權……比如,咱們拿馬化騰為例簡單計算,馬化騰持有騰訊8.73%的股權,8億多股,2016年H股表現不錯,騰訊股價大漲,按照現在每股200港元計算,馬化騰的財富就是1600億港元!

再看王衛,深圳明德控股占據鼎泰新材64.58%的股份,而明德控股幾乎100%是王衛的(見圖2)。也就是說,順豐市值2300億元,它的64.58%大約是1490億元,這就是王衛的財富,上市第一天,王衛就進福布斯前五了!

誰擁有股權,誰就擁有了財富!

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不管是公司的任何層面,股權永遠是最核心的問題,股權永遠是一個公司最有價值的東西。

圖2

2.股權如何增值

何為股權?

公司創始人在創立一個企業的時候,拿出一筆原始資金,作為公司的注冊資本金,那么創始人就擁有了股權。他創立的企業要在工商局注冊,如果注冊資金是100萬元,這個公司的股本就是100萬股;如果是1000萬元,股本就是1000萬股。如果原始資金全部是他自己的,那么他就擁有公司100%的股權。

股權是股東對所投資的公司所享有的權益,股權可以轉讓,可以出售,如果是上市公司的話可以上市交易,股權的價值隨著公司的發展不斷變化。

如果我們把股權比喻成商品,那么,根據商品的價值規律,它也存在兩個要素:一個是價值,另一個是價格。決定價值的是它的內在價值,決定價格的是它的供需關系。

股權的內在價值:商業模式、公司治理、利潤水平

股權的供需關系:市場資金供應

股權作為商品的內在價值怎么體現?反映為企業的商業模式、公司治理、利潤水平……而市場決定著股權價格的供需關系,是供過于求還是供不應求。

供需關系最集中的體現是:處在哪個市場,市場環境如何。

從市場環境來看,如果處于牛市狀態,處于資金供應充足的大經濟環境下,資金渴求股權,那么價格就高;如果處于熊市狀態下,資金匱乏,價格就低。

一個公司在沒有上市的時候,股東的股票無法自由買賣,只能通過股份轉讓。找買家很不方便,比如掛在股交所,市場活躍度差,也沒有任何流動性。就如同一個很冷清的市場,你在那兒站一天,吆喝一天,什么東西都賣不出去,好不容易來個買家,也“猴精猴精”的,報了一個很便宜的價格。你要賣,可以,只能大出血,忍痛割愛;不賣,人家轉頭就走。

而公司一旦A股上市,在這樣一個活躍和集中的市場里,股權作為股票可以在市場上自由流通,就馬上不一樣了。換了一個市場,這個市場太熱鬧了,人多,錢傻。你沒看錯,是人多,錢傻。因為錢傻,所以你不用吆喝就有錢搶著買,你的股份任何時候、隨時隨地都可以賣,具備了流通性,擁有了流通溢價,就可以賣更高的價格。

股權一方面通過上市獲得增值,另一方面也依賴公司內在價值的提升。

在馬云創立阿里巴巴的時候,公司只有仨瓜倆棗的,吃了上頓沒下頓,股權并不值錢。馬云曾經說過,在創業之初,他發不出工資的時候,曾經用阿里巴巴的股權給員工。而員工都避而遠之,拿到股權直接丟到角落里,恨死股權,或者直接賣掉。因為員工覺得,這虛無縹緲的所謂“股權”,不能買吃的不能買喝的,遠不如人民幣實際。

而到了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時,員工們才開始找丟在角落里的股權證書,但是能等到阿里巴巴美國上市的,已經鳳毛麟角。那些對股權棄之如敝屣員工,才發現自己和千萬富翁擦肩而過。

曾幾何時,公司的股權從“今天你對我愛理不理”,突然就變成“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了。股權是如何從一文不值到價值連城的呢?

公司在初立創期,因為目標不清晰,商業模式不成熟,造血功能不具備,所以隨時都有倒閉的危險。在這樣的情況下,股權的價值很低,也很難定價。

然而,隨著公司的壯大,商業模式的成熟,公司的股權逐漸具備了吸引力。當公司開始第一輪融資的時候,隨著資本的入駐,股權終于有了明確的價值,如果你以1000萬元的價格向投資人出讓了10%的股份,那么,這10%的股份的價值就是1000萬元。

接著是公司借助資本的力量繼續發展壯大,規范公司治理,然后第二輪、第三輪,這時,再拿出10%的股份融資的話,投資人可能愿意出3000萬元、5000萬元,那么股權的價值就翻了3倍、5倍。

尤其是隨著公司華麗登上資本市場,股權變成股票擁有了流通溢價,這個價值又再翻10倍、20倍……而上市并不是股權增值的終點,上市之后通過再融資,通過并購重組,不斷做大股本,讓股權的價值最大化,才是企業的終極目標。

3.股權增值,企業的終極目標

中國的創業者們,在創業之初,對股權的概念非常模糊,對資本的認識非常有限,錯過了利用資本杠桿壯大自己的機會,辛辛苦苦奮斗10年、20年,仍然捉襟見肘,兩手空空。

而今,中國的資本市場已經悄然發生質的變化,多層次資本市場已經建立起來,中小企業拿起資本的武器,合理運用資本的杠桿創造神話,實現財富倍增的夢想正當其時。從創辦企業擁有股權,到讓股權上市,實現價值倍增,再到通過市值管理,使股權持續增值,成為中小企業家“中國夢”的路徑。

企業領袖們不斷為股東創造價值的方式,就是讓股權不斷增值。股權,不僅是掌控企業的利器,實現財富神話的魔方,還是連接股東血脈的紐帶、聚合資源的媒介,更是企業價值的體現、企業未來的動力。實現股權增值,是企業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目標,是企業的終極目標。

而實現這一夢想的步驟,在于企業家從現在開始實現三個改變(見圖3):

改變思維——從資產思維到資本思維。

改變身份——從企業家到資本家。

改變路徑——從經營戰略升級到資本戰略。

圖3

商業模式是從0到1,股權增值則是從1到1000。硅谷創投教父彼得蒂爾的暢銷書《從0到1》,教給我們如何.從普通人變成創業者,而《股權增值》這本書,教給創業者變成財富的主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共和县| 临洮县| 铜鼓县| 永川市| 石首市| 斗六市| 汶川县| 波密县| 涪陵区| 缙云县| 嵊泗县| 车致| 定日县| 平原县| 临城县| 桂平市| 宜丰县| 永川市| 顺义区| 双峰县| 定兴县| 收藏| 镇江市| 彭山县| 宁波市| 贺州市| 得荣县| 河北省| 兴安盟| 安泽县| 威海市| 咸丰县| 绥化市| 莱阳市| 秭归县| 乐业县| 上杭县| 逊克县| 大石桥市| 镇雄县| 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