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五 正悟與教化的品質
張偉是我在中國人民大學時的同班同學。
畢業后的前幾年,同學之間的聯系比較多,后來就逐漸減少。到了2012年,我幾乎沒有關于張偉的消息了,后來才知道他辭去外企高管的職務,去了汶川。他在災區做公益,一做就是幾年。再到后來,聽說他把名字也改了,還留起了小胡子。當時我下意識地想,張偉一定遇到了自己過不去的坎。
在我的印象中,張偉一直是我們班里善良開朗、樂于助人的同學,富有正能量。在中國人民大學一起讀書時,他對我們外地來的同學有求必應,給大家提供了很多方便。他曾策劃組織了許多班級活動,還親自擔任主持人,是我們0606班不可缺少的活躍分子。后來得知張偉患抑郁癥的消息,我簡直不敢相信,但這卻是事實。
在剛剛過去的六七年時間里,張偉接受了極大的考驗。事業的變故,好朋友的突然離去,讓他措手不及,后來才知道自己患了“外向型孤獨癥”。命運往往如此,在我們沒有任何準備的時候,猝不及防地給我們來一記重拳。
這七年中,張偉選擇了放下,選擇了努力改變。從徹底領悟的那一刻起,他認為“向善”“感恩”“簡單”是治療自己的良藥。于是,他放棄了自己的事業,毅然決然地奔赴災區一線做公益,幫人助人。
這七年中,他涅槃重生。2017年春節前北京的同學聚會,還是由張偉發起并組織的。大家都發現張偉變了,他的眼神中透著真誠與堅定,整個人充滿了成熟與智慧。張偉說,這幾年他就像做了一個夢,收獲最大的是,在“悟道”的過程中對“人生”的理解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
心智模式,是深植在我們心中關于自己、別人、組織及周圍世界每個層面的假設、形象和故事,是我們認識事物的方法和習慣。目前關于心智模式研究的書籍并不多,而在“發現心智模式”這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本書作者從發現心智模式的角度,以自己的切身體會和感悟,用樸素的語言,通過對“真情”“慧能”“責任”“壓能”“教化”“全我”等深入淺出的分析,總結并提煉了人的100個“實修正悟”,以求還原其真,放松自我,快樂生活。我想,正是張偉真實的經歷、深刻的感受以及重生后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形成了這本書。這些對于我們認識自我、重塑生活,有積極的幫助和指導作用。
你可以把這本書看成一個情緒測評,也可以看成一部自傳小說。當然,你也可以把它看作一種關于意識哲學的書,等等。無論你認為它是哪種形式,或者它符合哪種形式,都不會影響這本書想要表達的思想和傳達的精神。是時候放空自己,來一場另一種思想層面的心靈之旅了。我相信,這本書一定會對我們啟迪人生大有益處。
張偉同學的經歷帶有一定的傳奇色彩,我敬佩他,也祝賀他。
(王亮行:商務部市場流通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MBA企業導師,山東世紀泰華集團黨委書記、總裁,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友,山東書協理事,山東印社副秘書長,濰坊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山左金石研究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