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寫給產品新人
- 蘇杰
- 3034字
- 2019-01-05 02:59:11
1.3 我真的想做,怎么入行
經常被問到這樣的問題:
“我快畢業了,對產品經理這個職位特別感興趣,怎么入門?”注1
注1:延伸閱讀,“校招產品經理的一些記錄”, http://iamsujie.com/5000/5017/。

“產品經理都是招有幾年工作經驗的,我原來做技術,要轉行怎么做?”注2……
注2:延伸閱讀,“給想轉行做產品經理的同學”, http://iamsujie.com/0000/0015/。

經常看到這樣的帖子:
“研發轉產品,真的很痛苦!”
“我是軟件產品項目經理,如何成功轉型做產品經理?”……
既然想做產品經理,我們就學著用產品經理的思路來解決“怎么入行”的問題,分幾步走吧。
首先來看看招產品經理的公司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然后,再問問自己真的是,或者想成為這樣的人嗎?接下來,在出手之前必須找準自己的位置。最后,我試著給出幾個可能的切入點。
產品經理的招聘廣告
回顧一下前面列過的阿里巴巴、百度、騰訊這三家公司的招聘廣告,和所有的招聘廣告一樣,它們分成兩部分,工作職責和職位要求。“工作職責”是說產品經理要“做什么”,“職位要求”是說需要“什么人”。上一節我們分析了前者,這一節我們來看看后者,揭示這些招聘廣告背后的東西。
如表1-2所示中的每一條,分為“官方說法”、背后的“私下交流”及“事實真相”。
表1-2 招聘廣告背后的東西

怎么樣,產品經理不好做吧?不過我還是很希望大家都能一起往“火坑”里跳。且慢,等一等,跳之前,我還是再問你一句——
真的想?你確定嗎
確定自己真的想做產品。這一點非常關鍵!
下面都以互聯網、軟件產品舉例,因為我是干這一行的,對此比較熟悉。
做產品的大前提是要喜歡做產品,不然將來你痛苦,團隊痛苦,用戶也痛苦。網絡上那么多好玩的應用,是很有意思,通常自己想做產品的同學都會去大量嘗試、注冊各種各樣的產品,去用,去玩,去想……如果你沒有這個特點,那就真要好好想想了。
你尤其需要進一步明確的是:你說自己喜歡產品,到底是喜歡做用戶,還是喜歡做產品經理?
如何判斷這一點呢?可以這么做:
當你對一個產品感興趣的時候,回想一下腦中縈繞的問題是站在用戶的角度,還是站在產品經理的角度。通常,用戶會去想怎么用這個產品,才能帶給自己更大的好處,產生更大的效用;而產品經理則習慣于繞過表象,從背后看問題的本質,思考怎么設計這個產品才能更好地平衡用戶目標與商業目標。
這么說還是太抽象了,還是來舉例。
“打飛機”的游戲
微信里的“打飛機”游戲,曾經很流行,也許你考慮的問題是:躲子彈有什么技巧?怎樣最快地升級?怎么玩得分最高?……而產品經理的視角則是:給每個用戶幾架飛機?如果太多/少了有什么壞處?沒有飛機了怎么辦?還有什么辦法能讓用戶“根本停不下來”?
原來,這些都是和產品目標有關的,打飛機的游戲,本身并不新鮮,街機、紅白機時代就有,但微信做游戲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提高用戶的黏性,讓用戶互動。飛機太少,用戶挫敗感很強,飛機太多,又沒法通過互相贈送/索取的方式來激發互動,而增加了好友排行榜,更是激發了好友間的攀比、虛榮心理,讓大家沉迷于這個簡單的小游戲。而這些設計,就是游戲之外,產品經理比用戶想得更深的地方。
如果看到這里,你發現自己更多地站在產品經理的角度想問題,一想到這些問題就熱血沸騰,欲罷不能,那我們不妨先做個測試,翻到第6.5節中的“無可救藥的職業病”,看看自己有這些癥狀么?如果能看到很多讓你莞爾的句子,那么我得恭喜自己又多了一位同道——年輕的產品經理,整個行業都需要你!
找到自己的位置
想入行,就要首先明確自己現在的位置。得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結構、資源,找到一條最近的入行之路。
先說說應屆生,應聘機會不可謂少,因為很多公司在校園招聘的時候言明要招聘產品經理,但剛畢業的同學其實只能先跟著前輩學,因為學校里根本沒有很對口的專業,也許把類似的職位叫做“產品助理”更準確,我自己就是應屆生直接入行的,不過開始的職位是“需求分析師”,比產品經理更偏技術一些,技術相對而言好學一點,可以速成,但是商業感覺沒個三五年是磨不出來的。但現在我發現確實有不少(而且越來越多)同學由于求學階段就在實習或跟著老師做過實踐性很強的項目,所以在學校里對這一行就已經相當有感覺了,加之半年到一年的實習,有的剛畢業就能獨當一面。
應聘這類職位主要看面試,要是我來做面試官,最在乎的是應聘者有沒有激情,是否夠機靈、好學,邏輯思維是否清晰,溝通表達是否順暢等。其他的都會次要一些,比如對行業的熟悉,既然是招應屆生,這塊不會很看重,關鍵是看潛力而不是看能力,有類似職位的實習經歷,只是一個加分項。我可能會問應聘者這樣一些問題,比如“談談我們生活中經常用的一個產品,它解決了什么問題,要是你來改進,打算怎么做?”“看電視/書/電影嗎?舉個例子分析一下它的目標用戶。”“說說你是怎么準備這次面試的。”產品經理其實算一個非技術的職位,相應的面試經驗到處都是,就不贅述了。
再談談工作了幾年,來應聘產品經理的人,幾乎都可以算是轉行了。做產品的人有個特點,那就是從做什么的轉過來的都有,我身邊就很亂:原先是技術人員的,比如開發工程師、測試工程師、架構師;原先是非技術類的業務人員的,比如市場人員、產品運營師。這些信息至少會給你信心,不管以前是做什么的,都可以轉行做產品經理。我想這也是和產品經理需要照顧產品的各個方面有關,所以在構建一個產品團隊時,我們也希望招入各種背景的產品人員,這樣能讓團隊在考慮問題的時候思維更加全面注3。
注3:我分析過產品經理的崗位細分,可以參考,http://iamsujie.com/0000/0020/。

幾個可能的入行切入點
最后,我嘗試給出幾個可能的入行切入點。確定自己想干這一行,也知道自己的位置以后,就剩下怎么向目標前進最省力的問題了。
也許你要失望,因為真的沒有捷徑,真的沒有銀彈!對于想轉行的人,我的建議是先在本職工作上找到與產品有關的事情做一些嘗試,并且考慮先從產品經理周邊的職位做起。好在產品經理的職責范圍什么都涉及,這種事情總是能找到的。
比如你是做開發的,那就經常要參與需求評審,不妨比別人多用點功,每次都預先了解需求,多多思考,然后在評審會上對需求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時間長了大家都會覺得你很有想法,做產品也許不錯。關于職位,可以從“需求分析師”切入,這有些像系統分析的工作,比如業務邏輯、流程圖,都是你已經很熟悉的,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培養商業的感覺,重點體會某個產品功能是為了滿足商業上的什么需求而做的。
又如做網站運營的人,有時候會要專門做一些活動的頁面,通常是把需求提給用戶體驗部門的同事,這樣的事情其實就是在做一個小產品了,你可以改變原來用Word隨便寫幾句要求,甚至口述溝通的方式,而是把這個活動當做一個產品來做,自己練習寫一下BRD、PRD
,雖然這些文檔對于一個小活動作用不大,但這個過程可以幫助自己在以后碰到更復雜的產品時,心里會有點底。所以原來職責偏商業的同學,可以先做“運營專員”,對已有的產品做一些推廣策劃類的工作,增強自己對產品的理解,做一段時間后,相信就能提出自己對產品改進的想法了。
而項目經理也比較好切入,我工作過的團隊就有很多同事是從項目經理直接轉過來做產品經理的,因為多數的產品經理也要帶項目,所以找個項目經理來也算先得個便宜,不過也正如第3.1節里“產品經理VS項目經理”說到的,這種轉行有其特定的優勢和劣勢。
做過上面的這些事情后,至少面試的時候可以多點談資。最后給大家介紹一個很簡單的辦法——研究幾十家公司的產品經理招聘廣告。我一直覺得把研究結果做成一份漂亮的調研報告,而后去應聘產品經理是個很靠譜的事,而且我相信大家多半都很想讀這樣的一份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