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表達:開口就能說重點
- 牛津
- 1302字
- 2019-01-10 16:36:30
話不在多,精簡就行
會說話的人總能把話說得精簡且語意明確,而不會說話的人則總是啰啰唆唆,讓人摸不著頭腦。
王經理每次開會的時候,大家的積極性都不是很高,因為他講話時翻來覆去總是那么幾句,本來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他總要重復解釋好幾遍,所以經常可以看到臺上的他講得精疲力竭、口干舌燥,臺下的下屬聽得昏昏欲睡的場景。
對此,一位同事私底下開玩笑說:“聽王經理講話,你即便睡一個小時,醒來后仍然能聽得懂,因為他還在講你睡覺前的內容。”
在公共場合演講,有的人總是長篇大論、滔滔不絕,但是臺下聽眾的思緒早已飄到了九霄云外;有的人言簡意賅,將演講的內容濃縮成一句句精簡的話語,猶如一粒粒沉甸甸的石子,在聽眾平靜的心湖里蕩起層層波紋。
1936年10月19日,上海各界人士參加公祭魯迅先生的大會。當時著名的新聞記者、政治家鄒韜奮先生在大會上發表演講。他沒有用濃重的筆墨去描述魯迅先生的生平事跡,而是用了這樣一句話:“今天天色不早了,我愿用一句話來紀念先生——許多人是不戰而屈,魯迅先生是戰而不屈。”
話語雖短,但是蘊含著極為豐富的內容——既有對當時不戰而屈的投降派的譴責,又有對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可貴品格的贊頌。一句話雖短,卻讓卑微者的渺小和高尚者的偉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激發了人們奮起抗爭的勇氣。所以鄒韜奮先生的演講非常成功,也被當時的人們譽為最具特色的演講。
林肯說過這樣一句話:“在一場官司的辯論過程中,如果第七點議題是關鍵所在,我寧愿讓對方在前六點占上風,而我在最后的第七點獲勝。這一點正是我經常打贏官司的主要原因。”
在一個案件中,林肯便恰到好處地使用了這一招。在審判的最后一天,對方律師用了整整兩小時來總結此案,而林肯本來可以針對對方所提出的論點逐一駁斥,但是他并沒有這么做,而是等到對方陳述完了,才將論點集中搭配到最重要的關鍵點上,就這樣林肯僅僅用了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就取得了官司的勝利。
一個是滔滔不絕、慷慨陳詞的兩小時的陳述,一個是短短一分鐘的精簡的辯駁,前者花費了時間、精力,卻敗了,而后者從容、淡定,卻取得了最后的勝利。對此我們不由得感嘆精簡語言的強大力量。
我國有句俗語是這樣說的:“蛤蟆從晚叫到天亮,不會引人注意;公雞只啼一聲,人們就起身干活。”的確,語言的精髓在精而不在多,多說無益。
某公司經理招聘司機,有兩位司機去面試。
第一位司機說:“我有多年的開車經驗,從來沒出過事故,而且遵守交通法規。如果我能應聘成功,我一定把車開得穩穩的,保證經理的安全……”
這樣洋洋灑灑地說了足足三分鐘,面試官點頭說了句“不錯”,開始面試第二位司機。
第二位司機說:“我為別人開車時一直都遵守三條原則,即聽得說不得,開得使不得,吃得喝不得。”
如果你是面試官,也會被第二位司機的話所吸引。其實,如果你是在職場中身經百戰的老手,自然曉得其中的意思:“聽得說不得”是指對于領導的話要保密,只能聽,不能說;“開得使不得”是指除了上班時間外,別的時間不能開這輛車,因為這是公車,要公私分明;“吃得喝不得”是指能陪領導參加飯局,但是為了保障領導的生命安全,不能喝酒。顯然有經驗的面試官都會錄用第二位司機,這便是說話精簡的妙處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