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徹底把經絡穴位說清楚
- 蕭言生
- 1364字
- 2019-01-10 17:42:47
呵護女性健康的愛心脈——帶脈
帶脈起于季脅,斜向下行到帶脈穴,環腰一周,并于帶脈穴處再向前下方沿髖骨上緣斜行到小腹。
帶脈是人體所有經脈中唯一橫行的,它能約束縱行之脈,足之三陰、三陽以及陰陽二蹺脈皆受帶脈之約束,以加強經脈之間的聯系。帶脈還有固護胎兒和主司婦女帶下的作用。
帶脈受損的表現為腰酸腿痛,腹部脹滿、腰腹部松弛,在女性可以是痛經、白帶增多、習慣性流產等。而女子長期便秘,也與帶脈相關。
有一個女記者因為長期在電腦前寫稿編稿,再加上缺少運動,導致便秘問題越來越嚴重,讓她十分苦惱。特別是每個月的經期前,因為生理周期變化的影響,常常是三四天無法排便。
最后,她通過別人的介紹找到了我,想讓我幫忙提供一個不吃藥不打針的簡便方法。我送了她一張《中醫標準經穴部位圖》,讓她按照上面標示的位置和我告訴她地方法堅持每天敲帶脈。后來,這位記者對我說,剛開始的時候,她并沒有認真去敲,也沒有每天堅持,只是想起了就好玩的敲一下。結果,在一次便秘最嚴重的時期,她忍受不了痛苦,去買藥之前突然想起了敲帶脈法。于是她就很認真的敲起了帶脈,在兩邊腰側帶脈的位置,每邊敲了100下,第二天早上起來,沒想到效果還真是有了,當天排便很順暢。就這樣堅持了兩個月,后來,她基本上沒有再受到便秘的困擾。
張仲景
張仲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稱為醫圣。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他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
其實,早在1000多年前,醫圣張仲景就已經認識到了帶脈對于女性健康的重要性,認為帶脈是治療婦科病的“萬能穴”,而現代醫學也證明,和帶脈息息相關的白帶不正常、月經不調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養護帶脈來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帶脈的養護一點也不復雜,除了注意保暖和規律生活習慣以外,我在這里再告訴大家兩種養護帶脈的簡單方法。

第一種方法就是上面說的用推敲的辦法來按摩帶脈。
推帶脈法:以肚臍為中點向左右兩側推撫數次,再在后腰部用手掌來回推撫,推時用力適度,不要過輕或過重,手下有內臟推動感最好。
敲帶脈法:躺在床上,用手輕捶自己的左右腰部,100下以上就可以。不過,準媽媽可千萬不能這么做。
推敲帶脈的方法可以讓經絡氣血運行加快,對于腰部冰涼而常常感覺酸疼和痛經都有幫助。除了有疏通血脈的效果以外,推帶脈可以強壯腎臟,敲帶脈還可以增強腸道蠕動,對于便秘的人有很好的通便效果,如果腰腹有贅肉的“游泳圈”,還有利于脂肪的代謝,減少贅肉的產生,在保養帶脈的同時,有瘦身的效果。
第二方法是艾灸帶脈。
艾灸是傳統中醫學的一種療法,操作起來也非常簡單易行,就是用中藥艾葉制成的艾絨或艾條在皮膚表面的穴位熏烤,借助藥物溫熱的刺激,通過經絡的傳導,就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作用。大家可以去藥店買來艾條,點燃,手持艾條在距離皮膚5厘米左右的地方進行熏烤,皮膚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標準,在帶脈穴的位置熏10~20分鐘。
不方便用艾灸,或是不喜歡艾草的煙味的人,也可以用吹風機對著穴位吹熱風來取代。這個方法其實已經超越了日常保健的范疇,而是一種中醫的治療,所以比較適合各種的婦科炎癥、嚴重的痛經或者月經不調、腰腹水腫等帶脈嚴重受損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