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歲兒童好性格養成書
- 劉夏米
- 1838字
- 2019-01-10 17:40:44
教孩子學感恩,從說“謝謝”開始
一歲半的莎莎是個故事迷,每天睡覺前,她都要依偎在媽媽懷里,聽媽媽講故事。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乖巧呆萌的小雞,它愛吃米粒,所以大家都叫它“小雞米米”。
一天,小雞米米準備和好朋友們出去玩。可是小雞米米起晚了,它十分著急,邊走邊想:“小伙伴們會不會等我呢?”不一會兒,小雞米米就聽到了小伙伴們的呼喊聲:“小雞米米,快點呀,我們等著你呢。”小雞米米十分開心,原來大家都等著自己呢。小雞米米跑了過去,對大家說:“對不起,我來晚了,謝謝大家等我。”
不一會兒,小伙伴們來到了河邊,可是一些小伙伴不會游泳,這時一群小烏龜游了過來,對它們說:“我們來幫你們過河吧。”小雞米米忙說:“小烏龜,謝謝你們。”就這樣,小雞米米它們順利過了河。
走著走著,大家有點餓了,于是停下來開始野餐,小雞米米拿出媽媽給它帶的蛋糕,小鴨嘎嘎拿出自己帶的蔬菜,小松鼠果果拿出松果……大家互相分享著食物,并且說:“謝謝你,真好吃。”
一天很快過去了,小伙伴們玩得很開心,在回家的時候,小雞米米看到一朵漂亮的野花,它把花摘下來送給了媽媽:“媽媽,給你的禮物,謝謝你給我帶的蛋糕,小伙伴們都說好吃呢。”米米媽媽收下了禮物并對小雞米米表示了感謝。
故事講完了,莎莎意猶未盡,大喊著要聽第二遍,媽媽只好又給莎莎講了一遍。漸漸地,媽媽發現莎莎學會了跟大人說“謝謝”。當媽媽給她盛飯的時候,莎莎會說“謝謝媽媽”;當奶奶幫她穿衣服的時候,莎莎會說“謝謝奶奶”;當爸爸給她買玩具的時候,莎莎會說“謝謝爸爸”;當她不小心摔倒了,好心的叔叔把她扶起來的時候,莎莎會說“謝謝叔叔”……
莎莎媽媽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莎莎學會了說“謝謝”,而學會說“謝謝”是感恩教育的開始。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語有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從小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不僅有助于孩子養成與人為善、樂于助人的美德,還能促進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
因此,孩子的感恩教育應該從小進行,這里的“小”有兩層含義。一層是從年齡上來講,即感恩教育要趁早,一般來說從寶寶蹣跚學步開始就應該對寶寶進行感恩教育了。另一層含義是從小事做起,比如教寶寶說“謝謝”。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寶寶認知能力有限,還不能完全理解感恩的含義,而讓寶寶學會說“謝謝”正是讓寶寶學會感恩的最簡單、最有效的方式。
那么,該如何讓寶寶學會說“謝謝”,培養寶寶的感恩意識呢?這里有一些技巧和大家分享:
1.父母要懂得向別人表達感謝
寶寶是天生的模仿家,如果想要寶寶學會說“謝謝”,爸爸媽媽就要懂得向別人表達感謝:朋友幫了自己一個忙時說一句“謝謝”;服務員端上菜時說一句“謝謝”;陌生人幫忙指路時說一句“謝謝”。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行為,寶寶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并進行模仿。所以,讓寶寶學會感恩,爸爸媽媽要從自身做起,做一個善于表達感謝的人。
2.引導寶寶說“謝謝”
寶寶學會感恩并不是一個自發性行為,而是需要通過模仿學習來實現的,所以需要爸爸媽媽的引導。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要引導寶寶表達感謝之意,啟發寶寶說“謝謝”。比如,坐公交有大人給寶寶讓座時,讓寶寶大聲說“謝謝”;爸爸媽媽給寶寶買衣服時,讓寶寶對爸爸媽媽表達謝意,說“謝謝”。
另外,爸爸媽媽還可以通過自身的行為引導寶寶學會說“謝謝”。比如,當奶奶遞給媽媽一個蘋果的時候,媽媽說一句“謝謝媽媽”。這時媽媽要引導寶寶關注媽媽的行為,并告訴寶寶:“寶貝,你看媽媽多有禮貌啊,奶奶拿給媽媽蘋果時媽媽說了‘謝謝’,媽媽可是一個知道感恩的人呢,我們為媽媽鼓掌好不好?”這樣,寶寶就會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關注和理解媽媽的行為上來。
3.利用節日讓寶寶表達謝意
每年的父親節、母親節、感恩節等節日是爸爸媽媽對寶寶進行感恩教育的好時機。比如母親節的時候,爸爸可以和寶寶商量:“母親節要到了,我們一起幫媽媽準備一份節日禮物吧。”通常來說,寶寶會對這樣的事報以很大的熱情,爸爸不妨和寶寶一起親手為媽媽制作節日禮物,在節日的時候,讓寶寶對媽媽說一句“謝謝”。
4.和寶寶一起唱兒歌
通過唱兒歌讓寶寶知道,感恩就是要對他人付出的愛表示感謝,以此培養寶寶的感恩意識。下面這首《我會說謝謝》可以和寶寶一起唱,也可以當作一則歌訣說給寶寶聽。
我會說謝謝
媽媽媽媽謝謝你,愛我親我照顧我。
爸爸爸爸謝謝你,疼我寵我保護我。
老師老師謝謝你,每天辛苦教導我。
朋友朋友謝謝你,快樂游戲陪伴我。
大聲說出謝謝你,親愛的爸媽和我的小伙伴。
主動開口我不怕,會說謝謝的寶寶最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