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攝影首先是還原視覺印象

攝影并非是物理記錄,而是還原視覺的印象。

在攝影愛好者中普遍存在這樣的心理:攝影本身并沒有什么值得學習的,要想拍出高人一籌的照片,只需要擁有足夠好的器材;有些人則認為只要文化深厚或道德高尚,豈止器材無足輕重,連技術都不值一提,“靈感”配合相機自動程序即可滿足一切。

前者常被貼上“器材黨”的標簽,后者則以超越器材的藝術流派自居。表面看,盡管兩種觀點截然不同,但實際上,二者的“誤導性”不相伯仲。前者容易將人引向盲目求新和攀比的“偽器材黨”;后者則可能將人引向自以為是的“藝術派”。前者青睞高級的器材,后者追求自以為高妙的解說或表現形式,二者的共同點則是:不理解攝影。

站在業余愛好者的立場,也許他們不該受到如此尖刻的批評。攝影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學科,沒有經過正規的訓練、系統的學習和長期的思考,不太可能有全面的理解。

在第一章,本書必須限定一個概念,使用相機進行隨意的拍攝不是攝影,因為攝影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有自己的規則,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內涵。

開篇我們就分析一個往往是攝影初學者最容易忽略的問題:“相機隨意拍攝的內容是我們看見的內容嗎?”。這不是深奧的哲學問題,而是一個邏輯問題。因為人是主觀個體,不是機械物理的個體,作為有判斷和接受信息能力的人,與通過光學鏡頭機械記錄信息的相機完全不一樣。

“從取景器里看著不錯,出來的片子卻不是那么回事。”“為什么看見的顏色和相機拍的不一樣?”“我記得背景沒這么亂啊!”“天應該是藍的,怎么變成白的了?”仔細想想這些問題,還能說出相機拍到的就是我們看到的嗎?

原因在哪?因為我們把相機想當然地當成自己的眼睛了,想當然地把現代科技的進步理解為超越了眼睛,想當然地認為相機已經智能到“機隨我動”。

看看相機的成像原理,小孔成像貌似人眼成像一樣,但不要忘了,人眼接受到的信息是由大腦處理,融入了生活常識、經驗判斷、個人情感。而相機傳感器接收到的通過鏡頭傳遞的光學信息是單純的記錄,即使再高級的仿真記錄,都是客觀的,而非人類的視角。

我們學習攝影,是為了高質量地定格事物發生的瞬間。一個優秀的攝影人需要理解如何能讓相機拍攝的符合我們看見的內容,這就需要建立一個攝影思維,拋棄一個誤區“攝影不需要技能,只需要器材和天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汪清县| 墨竹工卡县| 漳州市| 洛浦县| 遂溪县| 韶关市| 广河县| 偃师市| 榆社县| 仁寿县| 新巴尔虎左旗| 泸溪县| 叙永县| 定远县| 乐至县| 砀山县| 威海市| 商南县| 望城县| 西贡区| 德江县| 梅州市| 寿宁县| 二连浩特市| 论坛| 顺义区| 淳化县| 芒康县| 涡阳县| 丹凤县| 蒙阴县| 昌江| 许昌县| 渭源县| 肇东市| 女性| 东乡族自治县| 大丰市| 金塔县| 汉川市| 辽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