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篇 論勞動與勞動分配

第一章 分工

第一節 勞動分工

勞動生產力上最大的進步,以及在所有勞動指向和應用的地方展現出的熟練程度、技能和判斷力的提高,似乎都源于分工。

考察一些特殊制造業中的分工,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分工在社會一般事務中所起的作用。人們習慣認為,越是微不足道的小制造業,分工反而越細。

作為一種微小制造業,制針業的分工屢屢引起人們的關注。下面我們就將其引為例證來分析。一個人如果沒有接受過這種職業技能的培訓,又不懂得操作相關的機械,那么即使他傾盡全力,恐怕一天也難以制造一枚針,更別提20枚了。但是,按照現行的生產模式,制針不僅形成了專業化生產,還派生出了許多部門,而這些部門中的大多數工作也同樣是專門的職業。一個人抽鐵絲,一個人拉直,一個人切截,一個人削針尖,一個人磨圓另一端以便裝上針頭。僅裝針頭這一項就包括兩三道工序。裝針頭,把針涂白,甚至加上外包裝,都成為專門的職業。如此一來,制針的流程就包含了大約18項操作。這18項操作在有些工廠中分別由18人完成,當然也有些是一個人包辦兩三項。所以,假如讓他們在沒有經過全程職業技能培訓的情況下獨立工作,別說一天制造20枚針,恐怕連一枚也制造不出來。

圖1-1 分工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因

由于分工的存在,各行各業的產量大幅增加,在一個政治修明的社會里,連最下層的民眾也能普遍過上富裕的生活。工人的勞動成果,除了滿足自身的需要以外,還能有剩余大量的產品可供出售;同時,因為處在相同的環境中,其他的勞動者也都擁有大量自己生產的物品可以拿來與他人交換。也就是說,大家都能換得其他勞動者持有的相同價值的大量產物。別人所需的物品,自己有能力供應;對于自身的需求,別人也能給予充分的滿足。這樣一來,社會各階級的民眾都普遍富裕。

圖1-2 導致分工的因素

第二節 市場范圍限制分工

有些職業,哪怕是最低級的職業,也只能存在于大城市。像搬運工,就只能棲身于大城市。小村莊空間太狹小,自然不用說;即便是中型城市,亦不夠大,不能提供給搬運工穩定的工作來源。散布在蘇格蘭高地一帶荒涼孤寂的小村莊里的農戶,無論哪一個,都不得不為了自己和家人而包攬屠夫、面包師甚至釀酒師的工作。在那種地方,方圓二十里內都找不出第二個鐵匠、木匠或泥水匠。遠在這班工匠八九里之外居住的零零星星的農戶,就只好親自動手去應付這些許許多多的小事情。而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這些小事情照例是請專業的工匠來做。在農村里,一個人兼顧幾項性質類似、用材接近的業務的情況相當普遍。在農村,木匠要制造一切木制品,鐵匠要制作一切鐵制品。一個農村木匠不單單是木匠,同時還是細工木匠、家具師、雕刻師、車輪制造者、耕犁制造者,甚至二輪、四輪運貨車的制造者。木匠的工作已經夠繁雜了,鐵匠更是如此。

圖1-3 市場范圍限制分工

由于水運開拓出了比單一陸運更為廣泛的市場,因此各行各業的分工改良自然而然地最先出現于沿海沿河一帶。一輛由8匹馬牽引、2個人駕馭的廣輻四輪運貨車,運載重約4噸的貨物,在倫敦和愛丁堡之間往返需要6個星期左右;而一艘由6人或8人駕駛的船,運載200噸重的貨物,往返于倫敦和利斯之間,也只需要同樣的時間。也就是說,需100個人, 400匹馬和50輛四輪運貨車運送的貨物,借助水運,只需6~8人。而且,將200噸重的貨物由倫敦運往愛丁堡,即使按照最低的陸運費用標準來計算,也需得負擔100個人3個星期的生活費以及與此數目幾近相等的400匹馬和50輛四輪運貨車的消耗維持費。而水運要負擔的費用,充其量也不過是6~8人的生活費,載重200噸貨船的消耗費,和比陸運多一點的保險費。

既然水運提供了這么好的便利條件,工藝和產業的改良自然先從水運便利的地方開始。這種改良在內地得到普及一般都是許久以后的事情。遠離河海的內地生產出來的產品,長久以來都只能在附近區域銷售,而無法遠銷各地。所以內地的產品銷量,一直以來都是和附近區域的財富與人口成比例。這就致使它的改良步伐總是落后于鄰近河海的區域。英國在北美殖民地開發的大種植園,幾乎都位于海岸和河岸邊,很少擴展至較遠的內陸地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阴市| 蓝田县| 丰原市| 抚宁县| 南涧| 肥西县| 威信县| 乐都县| 徐汇区| 大冶市| 惠州市| 遂平县| 新安县| 兰西县| 星座| 香格里拉县| 宜章县| 肇源县| 军事| 佛山市| 耒阳市| 佛冈县| 奉化市| 鲁甸县| 临西县| 铜鼓县| 民县| 阳东县| 儋州市| 湖北省| 平利县| 平凉市| 涟源市| 新巴尔虎右旗| 交城县| 南京市| 蓝田县| 万载县| 成安县| 广州市| 沁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