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河流域糧食作物虛擬水貿易:基于非市場價值的視角
- 史恒通 趙敏娟
- 1216字
- 2019-02-01 15:54:38
二 研究目的和意義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糧食作物虛擬水貿易為研究對象,在自然資源要素稟賦約束下,遵循比較優勢理論,在測算渭河流域糧食作物虛擬水貿易足跡大小的基礎上,探究糧食作物虛擬水貿易足跡的非市場價值,并實證研究糧食作物虛擬水貿易足跡非市場價值的影響因素。具體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四方面。
(1)將糧食作物虛擬水貿易的原理與要素稟賦理論以及比較優勢理論相結合,分析流域糧食作物虛擬水貿易戰略實施的理論依據,并將基于效用最大化的水資源價值評估理論與原有的糧食作物虛擬水貿易理論有機結合,建立納入非市場價值的糧食作物虛擬水貿易足跡理論體系,為進一步展開相關的實證分析奠定基礎。
(2)將水資源非市場價值評估與虛擬水貿易理論相結合,在測算陜西省渭河流域糧食作物虛擬水貿易足跡大小的基礎上,對水資源生態功能屬性進行分析,建立價值評估指標體系,從社會、經濟、生態等方面揭示水資源的非市場價值。進一步對比分析渭河流域糧食作物虛擬水貿易足跡的市場價值和非市場價值,為流域水資源優化配置和糧食安全政策制定提供依據。
(3)在理論分析和文獻回顧的基礎上,從糧食作物虛擬水貿易足跡和水資源非市場價值兩個方面實證研究糧食作物虛擬水貿易足跡非市場價值的影響因素,尋求影響流域糧食作物虛擬水貿易非市場價值的內在機理,為進一步優化流域虛擬水貿易政策和水資源配置政策提供實證依據。
(4)根據實證分析的研究結果,以渭河流域水資源優化配置為目標,從糧食作物虛擬水貿易以及流域水資源非市場價值層面提出改進渭河流域水資源配置效率,提高流域水資源管理能力的對策建議。
(二)研究意義
研究納入非市場價值的糧食作物虛擬水貿易足跡問題具有以下幾點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1)在理論層面,通過糧食作物虛擬水貿易足跡的測算,在理論上對要素稟賦理論和比較優勢理論進行了檢驗。同時,將水資源的非市場價值納入流域糧食作物的虛擬水貿易研究更是對要素稟賦理論和比較優勢理論的進一步解釋和補充完善。
(2)在政策制定層面,流域糧食作物虛擬水貿易足跡的研究能夠為水資源管理提供新的視角,對流域水資源配置格局做出新的調整,進一步制定基于水密集型產品貿易模式的水資源管理戰略,使得流域水資源得到更高的利用。同時,以糧食作物為例研究虛擬水貿易足跡的非市場價值及其影響因素,對流域糧食安全政策的完善和流域農業水價的修正具有指導意義。
(3)在實證研究層面,設計渭河流域水資源價值評估指標體系,對西部地區其他類似流域乃至全國的流域水資源價值評估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本研究對渭河流域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評估采用的是選擇實驗法(Choice Experiment, CE)。該方法要求在前期工作中進行生態服務功能屬性及其狀態的選擇,即通過預調研,確定研究對象的關鍵環境屬性和狀態值,再通過實驗正交設計的方法確定呈現給參與者的選擇替代情景及其組合(選擇集)。價值評估指標體系的確立,能夠更加科學地評估流域生態系統的生態服務價值,并對其他流域的價值評估具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