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館空間設計理念研究
- 羅惠敏
- 1355字
- 2019-02-25 16:40:09
摘要
本書的研究主題“圖書館空間”是指在18世紀末期至今的歷史階段中,在工業文明發展的背景下,具有公共所有、服務公眾和公開共享特征的圖書館建筑室內環境,而“設計理念”則是此階段圖書館建筑空間在宏觀和微觀上的設計觀念形態。本研究是在搜集國內外圖書館建筑及其內部空間相關史料的基礎上,通過史料整理、史料釋讀、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及結合圖書館學、建筑學、藝術學和設計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對圖書館空間的設計理念展開研究。通過歷史溯源和歷史還原的形式,回顧18世紀末至21世紀初圖書館建筑的主要發展歷程,根據其所處的歷史背景、建筑外形特征、空間布局方式和室內裝飾風格,對圖書館空間設計理念進行歷史階段的劃分,厘清不同建筑設計理念在圖書館建設中的影響作用,以期為圖書館建筑史和圖書館事業史開拓新的研究視點,進而為觀察現代社會發展和文化的傳承提供新切入點。本研究重點分析的問題包括四個方面:其一,梳理圖書館空間設計理念之發展脈絡,并對這一形成過程進行歷史時期的界定;其二,根據歷史時期的劃分,提煉出圖書館建筑不同建筑設計理念階段性的本質和具體表征,歸納在這些理念影響下圖書館的外觀、空間組織和空間界面的共性特質,包括立面風格、平面形態和裝潢細節;其三,以現代主義設計理念的視角,觀察圖書館空間宏觀組織的方法和模式,提出空間布局的基本設計原則;其四,以現代主義理念為基礎,結合當代設計和審美價值觀念的變化,為圖書館的微觀空間設計提出類型化的設計建議。論文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四項相應的結論。一是18世紀末至21世紀初圖書館空間設計理念經歷了四個歷史階段,分別是復古主義的余波、現代主義的萌動、現代主義的頂峰和后現代主義的審視等時期,這四個時期有各自的風格特征,但同時也具有基因的傳承。二是在這四個時期中,圖書館建筑及其空間分別表現出古體今用、功能主導、動態空間和文化表達的特征。18世紀末至19世紀中期為古典建筑理念的主要影響時期,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現代主義設計的自由平面、時空連續和簡約裝飾的理念慢慢滲透,于20世紀中期最終形成并到達頂峰。而到20世紀晚期,后現代主義理念則通過反思和重新思考建筑的文化作用而使圖書館建筑的形式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三是從建筑形態學而言,圖書館的宏觀空間包括中心式、組團式和網格式等組織方式,這三種形式都具有各自的優缺點和適用范圍,但不同的設計模式都是以達到滿足功能需求和活動關系為設計出發點的。四是當代圖書館的微觀空間類型可歸納為藏閱一體空間、非書資源藏閱空間、泛閱覽空間和公共空間,這些空間都應該在融合功能、美學和文化需求基礎上進行具體空間界面和裝潢元素的設計。本研究認為,18世紀末至21世紀初,圖書館空間設計理念核心的發展特點可分為四個階段,它們分別是:遵循慣例,忠于形式;關注功能,兼顧形式;功能主導,統一形式;傳承文化,美觀實用。而在這兩百多年的歷史中,圖書館空間設計離不開圖書館學和建筑學的相互磨合,圖書館空間組織的發展是從靜態到動態,空間界定的變化是從清晰到模糊,空間界面設計的趨向是從藝術化到人性化??v觀18世紀末至21世紀初圖書館建筑及其空間的演化歷史,未來的圖書館設計將會向回歸純凈和標新立異,以及“無縫世界”和信息內容展示等方面進行探索和發展。
關鍵詞:現代圖書館 圖書館建筑 圖書館空間 空間設計現代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