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4 研究內容與方法

1.4.1 時間段的選取

本文所研究的對象是18世紀末至21世紀初期的“圖書館建筑空間”。在這兩百多年的時間里,無論是西方文明還是東方文明,或者其他的文明體系都出現了許多重要的變革。圖書館事業和圖書館建筑也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改變產生了與18世紀之前不一樣的面貌。觀察這段時期的圖書館建筑中的空間設計發展歷程,探索其后作為指導的設計理念,能從側面更好地審視近現代圖書館事業和圖書館學發展的狀況。

從社會歷史的角度而言,西方的歷史學領域普遍認為18世紀后半葉發生美國獨立、法國革命、工業革命等重大事件之后,農業經濟的主導地位受到了動搖,商品經濟從此開始持續地發展,人民追求生活上自由和法律上平等的觀念和思想在歐美各國逐漸扎根,以中產階級為主導的社會出現,并產生了經濟上的個人主義和政治上的自由主義理論與實踐。〔美〕羅伯特·E.勒納、〔美〕斯坦迪什·米查姆、〔美〕愛德華·麥克納爾·伯恩斯:《西方文明史》,王覺非譯,中國青年出版社,2010,第643頁。中國的歷史學家認為,18世紀中后期的國內已經出現不少問題,中國內部秩序已不易維持。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格致出版社,2004,第9頁。隨著19世紀中期以后的貿易通商和西學東漸,西方文化和東方文明出現了碰撞和交融,中國社會逐漸從古代進入了近現代。由此可見,盡管因所持歷史觀和選取歷史事件不同,關于全球范圍、西方或中國社會發展階段的確切界分,存在著多種不同的觀點,但中外歷史學的觀點包含以下共識:一是在全球范圍內,“古代”以農耕社會為主,而“現代”以工業社會為主,各國從農耕文明發展到工業文明的軌跡相似但具體的時期不同,主要發生于18世紀末至20世紀之間;二是18世紀末期至19世紀的法國革命和工業革命使歐洲和美洲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亞洲及其他地區也受到影響;三是針對于中國的情況,20世紀初期清王朝和民國的更迭使中國社會產生了深刻的變革。因此,從世界范圍來看,18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整個人類文明的面貌發生了深刻的改變,社會呈現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活力。

從圖書館事業發展的角度而言,楊威理認為,在18世紀晚期,作為一種文化財產的圖書館,它的所有關系、服務性質隨著社會變革而發生巨大的變化;19世紀中后期,各國圖書館協會的成立、圖書館法案的訂立和圖書館教育的發展,使服務公眾的圖書館事業也隨之發展迅速。楊威理:《西方圖書館史》,商務印書館,1988,第147~212頁。美國著名教授約埃爾默·約翰遜(Elmer D. Johnson)認為,1500年以后西方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和技術等多個方面都出現了劃時代的發展,西方逐漸形成的民族國家所提倡的各國內部文化建設以及鉛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與普及大力促使了西方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西方的圖書館結束了“中古時代”;及其后的幾百年間,歐洲圖書館發展緩慢,但在19世紀以后發展迅速。Johnson, E. D.,《西洋圖書館史》,尹定國譯,臺灣學生書局,1984,第129~214頁。日本學者小野泰博將18世紀至19世紀初期的會員圖書館、社團圖書館、巡回圖書館和工人圖書館總結為“近代”圖書館的形式;而發展至19世紀中期,西方各國普遍掀起公共圖書館運動標志著圖書館進入了“現代”階段。〔日〕小野泰博:《圖書和圖書館史》,闞法箴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第160~230頁。在中國,民國初年的圖書館學家對區別于古代藏書的“近現代圖書館”的概念也有相關論述。金敏甫認為民國初年的圖書館是區別于古代的“現代”圖書館形式。金敏甫:《中國現代圖書館概況》,《圖書館周刊》1928年第1期,第6~10頁。劉國鈞認為“近代圖書館之興起則在十九世紀尤以中葉以后為甚”, “以美國為先河”……“至一八七二年美國圖書館聯合會成而后新式圖書館之發展乃一日千里,其影響不僅及于全美且波及世界各處”。劉國鈞:《近代圖書館之性質及功用》,《金陵光》1922年第12期,第22~24頁。程煥文認為,就世界范圍來看,“近代圖書館萌芽于18世紀末19世紀初,興起于19世紀中葉以后,以美國和英國為先河,然后傳遍世界各國”。程煥文:《晚清圖書館學術思想史》,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第16頁。在中國,隨著晚清時期的西學東漸和中國社會近代化的發展,中國的古代藏書在晚清時期逐漸向“近代”圖書館轉變。與古代藏書不同的是,近代圖書館是公共、公開和共享的。程煥文:《晚清圖書館學術思想史》,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第17頁。從以上觀點可見,關于“現代圖書館”的定義也存在一定共識:其一,圖書館事業在18世紀至20世紀產生了深刻的改變,而此階段也是歷史學家所認為的全球范圍內出現重大社會變革的時期;其二,18世紀以后轉變的圖書館事業,其主要特征表現為服務理念、服務對象、服務形式的轉變。

綜上所述,從歷史學、圖書館學的相關觀點可見,18世紀的法國革命和工業革命從歐洲開始逐漸使世界各國產生翻天覆地的改變,19世紀中期的公共圖書館運動也從英美開始影響全球的圖書館事業。因此,從歷史學和圖書館學角度審視世界范圍和中國國內的圖書館,同時考慮到本課題研究的圖書館建筑空間與建筑技術、電子技術和印刷技術等工業技術有密切關系,本文選取了18世紀晚期至21世紀初的圖書館建筑空間為研究對象。

1.4.2 研究內容

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對圖書館空間設計理念的研究。

第一,18世紀末至21世紀初圖書館空間設計的發展歷史及其影響因素。圖書館館舍空間的規劃和設計經歷一定的發展過程,通過文獻調查、史料閱讀,本文將梳理中西方圖書館空間設計發展進程,并從這段歷史中探討影響其發展的內因和外因。

第二,18世紀末至21世紀初圖書館空間的經典案例分析和設計模式。圖書館的空間指圖書館建筑體所包圍的室內部分,它是圖書館建筑發揮功能之場所。圖書館空間設計的模式包括空間的整體組織、家具的布置、交通的規劃等方面。空間設計模式是一定時期圖書館空間組織和環境構建的典型樣式,是特定時期圖書館功能和服務模式的展現,也是特定時期用戶使用習慣和閱讀風氣的體現。本文根據圖書館空間設計發展史,并結合相關的重要事件作為歷史時期的界分,研究不同歷史時期中典型的圖書館建筑個案,對其空間組織、環境規劃、家具設計和配置方式進行詳細解剖、分析,以期提取在不同歷史階段中圖書館空間設計的共性和特性。

第三,18世紀末至21世紀初圖書館空間的設計方法和思路。圖書館空間設計的個案和設計模式是圖書館空間設計方法和思路的表征,論文根據空間設計模式的現實表象,如布局方式、顏色運用、家具選購等,結合相關圖書館專家和建筑專家的著作和論文,進一步提煉圖書館空間設計的核心價值觀和設計的思維脈絡。

1.4.3 研究方法

本課題綜合運用以下幾種研究方法展開關于18世紀末至21世紀初圖書館空間設計的研究。①文獻調查法?,F代圖書館發源于歐洲,而西方關于圖書館建筑的現代化進程的記錄早在18世紀末已經出現。這些記錄分散于館史檔案、教育文件、新聞記載等各類文獻史料之中。近年,國外圖書館空間設計的研究著作還不斷地出版,相關研究論文數量眾多、時間跨度長,是本課題的重要研究基礎。而我國現代圖書館空間設計發展進程及其特點的相關文獻,可追溯到清末民初。在《中華圖書館協會會報》、《圖書館學季刊》和《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季刊》等民國三種重要的圖書館學期刊中,有不少關于圖書館建筑和空間設計的論述和記載;新中國成立后,關于圖書館空間設計的期刊論文和研究著作頗多,也是本課題研究的重要參考文獻來源。②歷史研究法,包括史料搜集、史料整理和史料釋讀。研究本課題的史料較為零散,必須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為切入點對其進行搜集和鑒定,按照一定的歷史發展順序對其進行整理,并根據相關的歷史背景對史料進行釋讀,盡可能還原本課題研究內容和研究問題相關的史實和發展脈絡。③案例分析法。案例研究法是對現實中的事例及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經驗性的分析、歸納和總結。關于圖書館空間設計的案例需要通過多種渠道搜集資料,并將所有資料匯集在一起進行交叉分析,從而形成圖書館空間設計典型案例的完整描述,然后將這些典型案例置于現實生活環境中觀察和解釋。

為了綜合考察18世紀末期至21世紀初期圖書館空間設計的發展、組合方式與設計理念,揭示社會文化歷史環境和科學技術與圖書館空間設計的內在關聯,本論文在研究過程中還將結合圖書館學、文獻學、目錄學、建筑學和藝術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與方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外汇| 常州市| 修武县| 西丰县| 比如县| 苏尼特右旗| 如东县| 夹江县| 搜索| 赣榆县| 钟山县| 阜城县| 吕梁市| 肇源县| 光山县| 桂平市| 台江县| 鹤山市| 遂溪县| 尉氏县| 江北区| 连江县| 海宁市| 乌拉特中旗| 肇州县| 保靖县| 荥阳市| 定州市| 海口市| 奈曼旗| 革吉县| 广饶县| 芜湖县| 北辰区| 黄大仙区| 莱阳市| 桂林市| 宜兰市| 肇东市| 日喀则市| 朝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