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地理空間差異下的家事訴訟:和田市與阿勒泰市的比較分析
- 肖建飛
- 5188字
- 2019-01-10 16:19:59
第二節 新疆人口婚姻狀況的民族差異及變化
三次人口普查數據均顯示,新疆漢族離婚人口占比、以少數民族人口為主體的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始終分別高于全國漢族離婚人口占比、全國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的平均值。1990年,新疆漢族離婚人口占比為0.99%,比全國漢族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0.56%)高出0.43個百分點,兩者比值為1.77∶1;同年新疆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為4.24%,比全國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0.98%)高出3.26個百分點,兩者比值為4.33∶1。
2000年,新疆漢族離婚人口占比為1.53%,比全國漢族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0.87%)高出0.66個百分點,兩者比值為1.76∶1;同年新疆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為3.46%,比全國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1.23%)高出2.23個百分點,兩者比值為2.81∶1。
2010年,新疆漢族離婚人口占比為2.53%,比全國漢族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1.35%)高出1.18個百分點,兩者比值為1.87∶1;同年新疆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為3.74%,比全國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1.70%)高出2.04個百分點,兩者比值為2.20∶1。
上述數據表明,新疆漢族離婚人口占比與全國均值的比值變化不大(前者約高于后者80%),新疆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與全國均值的差距不斷縮小(“四普”至“六普”,前者從高于后者4倍下降至約2倍)。但因新疆民族眾多,各族離婚人口占比升降不一,僅依據漢族與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變化,不足以清晰闡釋新疆各世居民族的婚姻狀況及其穩定性變化。
一 “四普”時點新疆各族人口婚姻狀況
“四普”時點新疆各世居民族人口婚姻狀況相關數據顯示:就未婚人口占比而言,居于位序最中間位置的是俄羅斯族(35.13%),但最接近新疆未婚人口占比均值(28.42%)的是回族(31.49%)。在人口超過10萬的民族中,蒙古族(39.46%)、哈薩克族(38.38%)、漢族(33.04%)未婚人口占比較高,回族接近均值,柯爾克孜族未婚人口占比較低(24.24%),維吾爾族占比最低(21.69%)。就有配偶人口占比而言,居于位序最中間的是錫伯族(57.20%),但最接近新疆有配偶人口占比均值(64.30%)的是回族(63.71%)。在人口超過10萬的民族中,維吾爾族有配偶人口占比最高(67.44%),柯爾克孜族次高(66.54%),回族與漢族(62.89%)略低于均值,哈薩克族較低(54.87%),而蒙古族最低(52.47%)。就喪偶人口占比而言,居于位序最中間位置,也最接近均值(4.46%)的是塔塔爾族(5.14%)。在人口超過10萬的民族中,蒙古族喪偶人口占比(7.18%)最高,哈薩克族(6.18%)、柯爾克孜族(6.02%)、維吾爾族(5.62%)喪偶人口占比也較高,回族(3.74%)與漢族(3.08%)喪偶人口占比偏低。就離婚人口占比而言,居于位序最中間位置的是滿族(1.51%),但接近新疆離婚人口均值(2.82%)的是柯爾克孜族(3.20%)。在人口超過10萬的民族中,維吾爾族(5.25%)與柯爾克孜族離婚人口占比(3.20%)都超過均值。
“四普”時點,全國漢族與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比值為1∶1.75,新疆漢族與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比值為1∶4.24。在新疆13個世居民族中,僅哈薩克族離婚人口占比(0.57%)低于全國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0.59%);在新疆12個世居少數民族中,僅哈薩克族和達斡爾族離婚人口占比(0.88%)低于全國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0.98%)。新疆13個世居民族中,維吾爾族離婚人口占比最高,與離婚人口占比最低的哈薩克族的比值是9.21∶1;維吾爾族離婚人口占比與全國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的比值是8.90∶1,與全國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的比值是5.36∶1(見表1-5)。
表1-5 “四普”時點新疆各族人口婚姻情況

資料來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口普查辦公室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990年人口普查資料》,中國統計出版社,1992,第560~561頁。
二 “五普”時點新疆各族人口婚姻狀況
“五普”時點新疆各世居民族人口婚姻狀況相關數據顯示:就未婚人口占比而言,居于位序最中間位置的是塔吉克族(30.00%),但最接近均值(23.38%)的是滿族(22.76%)。在人口超過10萬的民族中,哈薩克族(35.33%)、蒙古族(33.16%)、柯爾克孜族(30.73%)未婚人口占比偏高,回族(26.74%)、維吾爾族(25.49%)未婚人口占比也高于均值,漢族未婚人口占比最低(18.78%)。就有配偶人口占比而言,居于位序最中間位置的是錫伯族(63.81%),但接近均值(70.23%)的是滿族(71.15%)。在人口超過10萬的民族中,漢族有配偶人口占比最高(76.56%),回族次高(68.47%),維吾爾族較高(65.98%),柯爾克孜族(61.40%)、蒙古族(59.84%)、哈薩克族(59.26%)有配偶人口占比較低。就喪偶人口占比而言,居于位序最中間位置的是烏孜別克族(4.17%),但接近均值(3.78%)的是達斡爾族(3.87%)。在人口超過10萬的民族中,蒙古族喪偶人口占比最高(5.73%),柯爾克孜族次高(4.82%),哈薩克族(4.63%)與維吾爾族(4.33%)較高,回族喪偶人口占比偏低(3.26%),漢族最低(3.13%)。就離婚人口占比而言,居于位序最中間位置的是塔吉克族(1.70%),但接近均值(2.61%)的是滿族(2.87%)。在人口超過10萬的民族中,維吾爾族離婚人口占比最高(4.20%),柯爾克孜族次高(3.05%),回族(1.53%)、漢族(1.53%)、蒙古族(1.27%)離婚人口占比較低,達斡爾族最低(0.22%)。
較之于“四普”, “五普”時點全國漢族與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的比值為1∶1.41,兩者差距呈現縮小趨勢(全國“四普”比值為1∶1.75);與全國情況相比,新疆漢族與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的比值為1∶2.26,兩者差距縮小趨勢更為明顯(新疆“四普”比值為1∶4.24)。鑒于達斡爾族普查人數較少,該族離婚人口占比數據的客觀性、準確性有待商榷。在新疆人口超過10萬的民族中,僅哈薩克族離婚人口占比(0.78%)低于全國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0.94%),也僅有哈薩克族低于全國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1.23%)。新疆13個世居民族中,維吾爾族離婚人口占比最高,與離婚人口占比較低的哈薩克族的比值是5.38∶1,較之于“四普”時點(9.21∶1),兩者差距縮小。維吾爾族離婚人口占比與全國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的比值是4.83∶1,與全國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的比值是3.41∶1,較之于“四普”時點(分別是8.90∶1、5.36∶1),差距縮小(見表1-6)。
表1-6 “五普”時點新疆各族人口婚姻情況

注:“五普”時點,新疆全區范圍內達斡爾族普查登記人口僅有465人,其中離婚人口1人,離婚人口占比為0.22%。此外以下民族的普查人口數量也有限:錫伯族抽樣人口4495人,離婚者73人;塔吉克族抽樣人口3233人,離婚者55人;滿族抽樣人口1740人,離婚者50人;烏孜別克族抽樣人口960人,離婚者38人;俄羅斯族抽樣人口611人,離婚者18人;塔塔爾族抽樣人口299人,離婚者7人。
資料來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口普查辦公室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第588~591頁。
三 “六普”時點新疆各族人口婚姻狀況
“六普”時點新疆各世居民族人口婚姻狀況相關數據顯示:就未婚人口占比而言,居于位序最中間位置的是滿族(25.70%),但接近均值(22.24%)的是回族(22.55%)。在人口超過10萬的民族中,柯爾克孜族(28.02%)、哈薩克族(27.59%)、蒙古族(27.01%)未婚人口占比偏高,維吾爾族(23.77%)和回族(22.55%)也都高于均值,漢族未婚人口占比偏低(19.55%)。三次普查時點,新疆各族未婚人口占比均值不斷下降(分別是28.42%、23.38%、22.24%),未婚人口占比最高民族與未婚人口占比最低民族間的差距也呈現縮小趨勢(“四普”時點塔塔爾族與維吾爾族未婚人口占比比值為1.91∶1, “五普”時點塔塔爾族與漢族未婚人口占比比值為1.89∶1, “六普”時點塔塔爾族與漢族未婚人口占比比值為1.59∶1)。就有配偶人口占比而言,居于位序最中間位置的是哈薩克族(66.06%),但最接近均值(69.90%)的是回族(71.47%)。在人口超過10萬的民族中,漢族有配偶人口占比最高(73.90%),回族次高(71.47%),維吾爾族(66.68%)、哈薩克族(66.06%)、蒙古族(64.08%)、柯爾克孜族(63.87%)有配偶人口占比均低于均值。就喪偶人口占比而言,居于位序最中間位置的是維吾爾族(5.23%),但最接近均值(4.64%)的是達斡爾族(4.50%)。在人口超過10萬的民族中,與“四普”“五普”時點一致,蒙古族喪偶人口占比(6.57%)仍然最高,柯爾克孜族(5.32%)、哈薩克族(5.24%)、維吾爾族(5.23%)喪偶人口占比也較高,漢族(4.02%)與回族(3.78%)喪偶人口占比偏低。就離婚人口占比而言,居于位序最中間位置的是柯爾克孜族(2.79%),但最接近均值(3.22%)的是烏孜別克族(3.09%)。在人口超過10萬的民族中,維吾爾族離婚人口占比最高(4.32%),柯爾克孜族次高(2.79%),漢族(2.53%)、蒙古族(2.34%)、回族(2.20%)離婚人口占比較低,哈薩克族最低(1.11%)。
較之于“五普”, “六普”時點全國漢族與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的比值為1∶1.26,兩者相互趨近(全國“五普”比值為1∶1.41)。因新疆少數民族離婚人口占比偏高,盡管漢族離婚人口占比持續增長,新疆漢族與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的比值差進一步縮小為1∶1.48(新疆“四普”比值為1∶4.24, “五普”比值為1∶2.26),但兩者仍存在一定差距。在新疆13個世居民族中,僅哈薩克族離婚人口占比(1.11%)低于全國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1.38%)。在新疆12個世居少數民族中,僅哈薩克族離婚人口占比低于全國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1.70%)。新疆13個世居民族中,俄羅斯族(6.82%)與滿族(4.78%)的離婚人口占比超過維吾爾族,但因俄羅斯族與滿族的普查人口較少,這兩個民族離婚人口占比的客觀性、準確性值得商榷。在人口超過10萬的6個民族中,維吾爾族離婚人口占比最高,與離婚人口占比最低的哈薩克族的比值是3.89∶1,較之于“五普”時點(5.38∶1),兩者差距縮小。維吾爾族離婚人口占比與全國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的比值是3.13∶1,與全國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的比值是2.54∶1,較之于“五普”時點(分別是4.83∶1、3.41∶1),差距繼續縮小(見表1-7)。
表1-7 “六普”時點新疆各族人口婚姻情況

注:“六普”時點,新疆全區范圍內俄羅斯族普查登記人口僅有660人,其中離婚人口45人,離婚人口占比高達6.82%;滿族普查登記人口僅有1506人,其中離婚人口72人,離婚人口占比達4.78%;錫伯族普查登記人口僅有2693人,其中離婚人口104人,離婚人口占比為3.86%。
資料來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人口普查小組辦公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中),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第697~698頁。
四 三時點新疆各族離婚人口占比的變化
“四普”“五普”“六普”三個時點,全國漢族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全國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與全國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的比值分別是,1∶1.05∶1.75、1∶1.08∶1.41、1∶1.02∶1.26。上述數據表明,全國漢族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始終低于全國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也低于以少數民族人口為主體的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但是全國漢族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與以少數民族人口為主體的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的差距相對不明顯,且呈現縮小趨勢,兩者逐漸接近全國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三次普查時點,新疆漢族離婚人口占比、新疆離婚人口占比與新疆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的比值分別是1∶2.85∶4.28、1∶1.71∶2.26、1∶1.27∶1.48。上述數據表明,與全國情況相一致,新疆漢族離婚人口占比始終低于新疆離婚人口占比,也低于以新疆少數民族人口為主體的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且新疆漢族離婚人口占比與新疆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差距呈現縮小趨勢,逐漸接近新疆離婚人口占比均值。新疆各族離婚人口占比變化與全國情況的差異在于,三次普查期間,全國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全國漢族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與全國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均呈增長趨勢,但全國漢族人口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增長(凈增長141.07%)高于全國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凈增長133.90%)的增長速度,且明顯高于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平均值的增速(凈增長73.47%)。新疆漢族離婚人口占比持續增長(凈增長155.56%),而新疆離婚人口占比卻經歷了先降后升(凈增長14.18%,整體增幅有限),以少數民族人口為主體的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也經歷了先降后升(凈下降11.79%,整體降幅有限)。
在三次普查時點上,新疆全區離婚人口占比整體趨勢是先降后升(1.08∶1∶1.27)。在新疆13個世居民族中,烏孜別克族先升后降(1.14∶1.28∶1);柯爾克孜族持續下降(1.15∶1.09∶1);與全區趨勢(先降后升)相一致的是,維吾爾族(1.25∶1∶1.03)、塔吉克族(1.85∶1∶1.17)、達斡爾族(4∶1∶11.36,因達斡爾族歷次人口普查數量均較少,該族離婚人口占比的準確性有待商榷),其中與全區離婚人口占比升降幅度最趨近的是維吾爾族;其他8個民族都呈現持續上升趨勢,除了塔塔爾族離婚人口占比增幅(1∶1.15∶1.70)低于全國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均值的增長速度,哈薩克族(1∶1.37∶1.95)、回族(1∶1.44∶2.08)、俄羅斯族(1∶1.44∶2.31)離婚人口占比增幅低于全國離婚人口占比均值的增長速度外,滿族(1∶1.90∶3.17)、錫伯族(1∶1.30∶3.09)、蒙古族(1∶1.43∶2.63)、漢族(1∶1.55∶2.56)4個民族離婚人口占比增幅都高于全國離婚人口占比均值和以少數民族為主體的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均值的增長速度。在三次普查時點,僅有哈薩克族離婚人口占比一直低于全國離婚人口占比均值;而在新疆12個世居少數民族中,也僅有哈薩克族始終低于全國非漢族離婚人口占比均值。三次人口普查時點,在人口超過10萬的6個民族中,維吾爾族離婚人口占比始終最高,但其與離婚人口占比最低的哈薩克族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四普”時點最高最低比為9.21∶1, “五普”時點為5.38∶1, “六普”時點為3.89∶1)(見表1-8)。
表1-8 三時點新疆各族離婚人口占比比值及升降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