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持續發展教育:進展與挑戰
- 李春玲
- 2199字
- 2019-01-05 04:21:11
第一節 識字率與掃盲:目標未能達成,任務仍然艱巨
讀寫能力是社會參與的基礎,是重要的生活與生產技能,是應對日益變化的技術變革的重要工具,是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必備的基本能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5年將讀寫能力定義為“使用打印或手寫以及各種背景資料來識別、理解、解釋、創造、交流和計算的能力”,與之前定義為“閱讀和書寫”相比,其內涵更加廣泛。但是,其最基本的核心還是閱讀和書寫能力,因此,識字率是衡量一個國家受教育水平的主要標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直將提高全球居民識字率、降低文盲率作為教育發展的主要目標,這也成為《達喀爾行動綱領》的重要議題?!哆_喀爾行動綱領》明確提出,“到2015年,成人脫盲人數,尤其是婦女脫盲人數增加50 %”。為此,成人脫盲率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長期以來評估全球和各國可持續發展教育進展的重要監測指標。
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監測數據來看,雖然全球居民識字率在持續提高,成人文盲率也有明顯下降,但是,《達喀爾行動綱領》提出2015年實現全球成人文盲率(15歲及以上)減半的目標未能實現。監測數據顯示,2000年全球成人文盲人數約為7.9億人,其中7.8億人集中在發展中國家;到2015年全球成人文盲人數輕微下降到約7.58億,其中7.4億人在發展中國家。過去15年,全球成人文盲人數減少不到3000萬人。同時,文盲人數和文盲人數減少的速度各國差距很大,有些國家文盲人數超過總人口的一半。其中,文盲率最高的12個國家之中有11個是非洲國家,還有1個亞洲國家(阿富汗)。

圖2-1 2015年成人識字率(15~65歲)低于50%的國家及其成人識字率
數據來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IS數據庫。
全球許多國家都開展了成人掃盲運動,力圖通過干預將“文盲”作為一種社會疾病來根除,但是,政府相關部門通常把工作重心集中在正規教育領域,這使成人掃盲運動缺乏有效的機制保障,掃盲人員大多是志愿者而非有資質的教師,在一些貧困、落后地區,成人掃盲需要無文字的方言教學,這一系列的原因使成人掃盲工作難度較大,取得的成效微弱?!度窠逃虮O測報告2015》顯示,2000~2015年,全球文盲率只有輕微下降,從2000年的18%下降到2015年的14%;2000年有73個國家的成人識字率低于95%,到2015年這73個國家當中只有17個國家的文盲率減半,絕大多數國家未能達到《達喀爾行動綱領》提出的目標(Unesco,2015,第135頁)。不過,讓人感到樂觀的是,隨著基礎教育的不斷投入,全球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地接受到正規教育,其識字率相對于父輩有所提高。
青年識字率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監測的主要指標,它是衡量是否實現全民教育目標的重要指標。數據顯示,2000~2014年青年識字率在全球范圍都有所提高,增長了約兩個百分點,其中阿拉伯國家、南亞與西亞國家提升較快。至2014年,全球九成以上的青年具備基本的識字能力。不過,女青年的識字率要低于青年人口的平均識字率,這意味著教育的性別不平等在世界范圍內依然存在。在阿拉伯國家、南亞與西亞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性別不平等現象十分突出,女青年的識字率遠遠低于整體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阿拉伯國家女青年識字率增長快于總體水平,但女青年識字率依然低于平均水平約5個百分點。得益于長期以來對基礎教育的重視以及“普九”的順利開展,中國青年識字率在2000年已經達到了99%以上,而且該比例還在小幅提升,女青年的識字率也不斷提升并縮小了與整體的差距。青年人幾乎人人識字,成為了中國教育發展與全面教育目標逐步實現的重要標志(見表2-1)。
表2-1 全球青年和女青年人口(14~24歲)識字率

數據來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IS數據庫。
對于中青年掃盲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就高度重視,新中國成立初期文盲占全國人口的80%以上,于是在1952年、1956年開展了兩次掃盲活動,在1958年“大躍進”開始之后形成了短暫的高潮,覆蓋全國工礦企業與各個農村,但隨著之后不斷升級的政治運動的開展,掃盲工作被迫中斷。改革開放之后,掃盲工作繼續推進,1978年11月國務院《關于掃除文盲的指示》要求掃除12~45周歲的少年、青壯年文盲,要讓非文盲率達到85%以上,之后不斷通過各種文件來調整政策與標準(夏海鷹,2008)。到1995年通過并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把掃除文盲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在《全國教育事業“九五”(1996~2000年)計劃和2010年發展規劃》、《全國教育事業“十五”(2001~2005年)計劃》中,都把降低文盲率作為工作目標(黃榮清,2009)。根據教育部統計數據,2001~2015年,通過開設掃盲班等多種形式,中國已累計減少文盲約1813萬人,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參見圖2-2)。另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監測數據,中國的文盲人數從2000年的3300萬人降低到2015年的1600萬人,完成了《達喀爾行動綱領》確立的文盲減半的目標(見圖2-2)。

圖2-2 中國2001~2015年掃除文盲人數統計圖
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歷年發展統計公告。
從全球范圍來說,《達喀爾行動綱領》在2000年提出的提高識字率和掃盲的目標在2015年未能達成,而《教育2030行動框架》在這方面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到2030年,確保所有青年和大部分成年男女具有識字和計算能力”,未來15年的任務十分艱巨。目前全球還有7.58億成年文盲和1.14億15~24歲的青年文盲,其中2/3是女性(Unesco,2016)。過去15年識字率的提高和文盲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接受更多教育的青年人口取代了接受較少教育的老年人口,而非因掃盲工作有效推進(Unesco,2015,第135頁)。但是,僅靠人口代際替代,識字率的提高和文盲率的下降進程是緩慢的。要更有效地減少成人文盲人口和讓所有兒童接受教育,還需要各國政府更多的努力和地方社會更多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