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法律與政策研究(2017)
- 譚華霖 陳巍 賈明順
- 1305字
- 2019-01-05 04:20:57
序
黨的十九大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近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建立適應創新驅動發展要求的制度環境和政策法律體系,對于我國順利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無疑具有重要意義。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工作時強調,要堅持和強化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四個中心”核心戰略功能。北京市擁有全國最豐富的智力資源和最集中的科技力量,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央賦予北京的新定位,也是首都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面向國家戰略和首都定位,在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和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的大力支持下,“北京科技創新中心研究基地”應運而生。
基地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緊密圍繞國家戰略和首都發展需要,聚焦制約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若干問題,重點面向科技創新政策制定、機制設計、人才保障等關鍵領域,深入開展對策性研究和基礎學理性研究,為首都發展提供理論支持、智力支撐和決策參考。以服務北京這一決策為主線,力爭建設成為該領域決策服務、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學術交流、資料信息建設等五大中心。
基地整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精品文科資源,聯合優勢工科,建立多學科交叉互動機制,具有雄厚的科研實力。基地依托單位已獲批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首批重點實驗室——“工業和信息化法治戰略與管理重點實驗室”。基地研究團隊長期關注高新科技與相關法律、政策的互動問題,承擔過大量國家級、省部級研究課題,擁有雄厚的科研基礎和豐富的公共政策服務經驗。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軍教授擔任基地首席專家,法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龍衛球教授擔任基地負責人。
獲批建設一年多以來,基地堅持需求導向,立足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法律與政策研究,組織舉辦了第三方科技評價法制體系建設、互聯網法治論壇等多場學術交流活動,積極承擔北京市教委“高精尖中心”建設評估、工業和信息化部知識產權推進計劃和制造業法律政策研究等重點任務,廣泛引導在校碩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在站人員以及青年教師面向與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有關的法律與政策問題開展選題研究。在信息與互聯網法治研究、制造業重點產業政策與新業態立法研究、技術合同立法研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研究、第三方科技評價研究、域外科技創新法治研究以及與知識產權有關的立法與司法研究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法律與政策研究2017》是對基地建設一年多來該領域研究成果的初步匯編介紹,內容涉及科技創新與法律的互動關系、前沿科技領域法律與政策研究、科技創新給傳統法學理論帶來的沖擊以及科技創新立法與司法實踐等。在結尾附上了研究基地一年來的大事記及承擔的主要研究項目等,以對外展示基地風采。本書在編寫過程中,一如既往地得到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和基地各相關學科、院系、科研機構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本書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處,還望廣大讀者多多批評指正。
北京科技創新中心研究基地
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