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績效信息使用:理論與實證
- 張紅春
- 4580字
- 2019-01-10 16:15:40
第三節 研究價值與意義
從組織信任視角開展政府績效信息使用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理論結合實證分析組織信任對政府績效信息使用的影響機理和作用過程,并據此建立有效的政府績效信息使用的促進制度安排,不論是對于促進政府績效評估的治理轉型,還是對提升實踐中績效信息利用程度都有積極意義。
一 理論價值
本研究的理論價值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完善以信任與合作為本質的政府績效治理理論體系
政府績效學界普遍認為政府績效評估的相關研究應該被放在更為廣闊的治理和公共治理的理論范式下進行。合作是治理、新公共治理與合作治理等前沿理論的本質,合作治理是不同于傳統科層管理的一種目標實現路徑。從傳統科層式的政府績效評估走向合作導向的政府績效治理是政府績效生產理論范式的轉型路徑。然而從已有的研究來看,政府績效治理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相對偏少,部分原因是這一理論視角的新穎性,從政府績效評估向政府績效治理的轉型還缺乏理論構建與實現路徑。本研究選取政府績效信息使用這一微觀視角,基于信任理論,探索性地在政府績效評估的關鍵主體間構建并驗證合作與信任機制,對政府績效治理的理論建構、理論應用和理論驗證具有一定的創新價值。
本研究的目的和視角對于政府績效治理的理論體系具有探索和創新價值。從組織信任視角分析政府績效信息使用的影響因素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政府績效評估相關主體之間的有效合作,實現對政府績效信息的合作生產與使用,評估對象和組織主體之間的組織信任關系是促進政府績效生產范式變革的一種關鍵合作機制。信任對于合作治理而言,既是首要前提,也是一種手段或方式。信任是合作的前提,沒有信任就沒有合作,信任的建立過程也就是合作治理過程。信任是任何交換和互動關系的潤滑劑,信任在合作關系的建立、維持和修護中處于關鍵地位。不同于傳統科層制管理模式下“命令-服從”的運行機制,信任是以合作為導向的治理機制。政府績效評估不僅需要顯性的制度約束和剛性要求,還需要相關主體間柔性的信任機制促成實質合作,信任機制的存在是確保評估對象與評估主體有效合作的關鍵因素。本研究從信任與組織信任視角建構政府績效評估中評估對象與組織主體之間的合作模型,從組織信任視角分析評估對象對政府績效評估組織機構的信任態度如何影響其信息使用行為,最終的研究目的是構建評估對象和政府績效評估組織機構間基于平等信任的合作關系。構建評估對象與政府績效評估組織機構的合作關系并促成彼此的合作行動,將有助于實現從政府績效評估到政府績效治理的范式轉型。
2.構建績效信息使用導向的政府績效評估系統
本研究有助于構建績效信息使用導向的政府績效評估系統,為如何提升政府績效評估的有效性、合法性和可持續性這一理論難題提供了解決思路和視角。將以結果為導向的績效評估工具引入公共部門是新公共管理運動以來政府改革的關鍵舉措。政府績效評估是否有效實施并持續開展,取決于其是否能實現其績效改革的目標,能否驗證其自身的有效性、合法性。這些問題是開展政府績效評估實踐必須回答的理論與實踐問題,而政府績效信息使用為回答這些問題提供了方案。
政府管理者是否在管理過程中使用了績效信息是衡量政府績效評估是否存在價值的最好標準。政府績效管理是一個以績效評估為核心、由諸多管理環節組成的循環往復的系統。要實現一個績效管理環節與另一個績效管理環節的銜接,實現一個績效管理循環與下一個績效管理循環的“尾”、“首”銜接,關鍵在于將績效評估過程中產生的績效信息充分運用到下一個績效管理環節和下一個績效管理循環中去。績效信息的使用是績效管理環節環環相扣、承前啟后的紐帶,是新舊績效管理循環的連接點,是績效管理循環閉合的關鍵。缺少對績效信息的使用意味著績效評估與績效管理循環的設置目標、采取措施、搜集數據、績效評估、績效報告等一系列評估鏈條和管理環節并沒有閉合。開展政府績效評估工作必然會消耗組織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等各類組織資源。如果僅僅以績效信息或績效數據的生產本身作為終點而缺乏對這些信息與數據的充分利用,就意味著政府績效改革是失敗的,政府績效評估的存在價值也就值得商榷。沒有績效信息的使用,意味著績效循環并沒有連接和閉合,這使得以結果為導向的組織績效改革變得多余和流于形式,沒有達成績效管理改革的最初目的。研究政府績效信息使用的影響因素并據此提出促進績效信息利用效率提升的制度設計,可以提升政府績效評估的有效性、可持續性和合法性。
3.豐富國內政府績效信息使用主題的實證研究
開展基于我國政府績效評估實踐背景的政府績效信息使用實證研究,拓展了國內政府績效評估主題研究與實踐關注的視角,增加了政府績效信息使用研究的本土經驗證據。
在國外公共績效研究的學術領域,績效信息使用這一主題從2000年左右逐漸興起,并日益受到國外學者的關注。特別是2008年以來,政府績效信息使用的直接研究和高水平研究成果屢屢刊載于國際公共管理領域的核心期刊,其多采取實證研究方法對政府績效信息使用的影響機理進行闡述。總體來看,國外學界對政府績效信息使用的主體、方式、影響因素等關鍵問題的研究較為全面和深入。在績效信息使用的英文文獻中,已有來自美國、英國、荷蘭、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不同國家的研究證據。受政治與行政體制的差異以及不同的文化環境的影響,各國政府開展績效評估的國情背景、體制設計、運行機制與實踐做法都存在較大差異。波利特(Pollitt)等的一項跨國比較研究證實了不同國家的績效體制存在不同,績效信息使用也存在巨大的差異。我國政府績效評估的實踐背景與體制機制都與西方國家顯著不同,政府績效信息使用的主體、問題表現形式和潛在影響因素等也極有可能與國外研究存在差異。西方學者已有的研究背景與研究結論不能契合我國的政府績效評估實際,也不能充分解釋和說明我國政府績效評估中的績效信息使用問題及其成因。政府績效信息使用的實證研究需要基于具體國家實踐背景并收集情景化的經驗證據而展開,而本研究旨在收集來自中國地方政府績效評估實踐中的經驗證據來解釋本土化的政府績效信息使用問題。同時,鑒于在政府績效信息使用的國際學術領域缺乏基于中國實踐經驗和證據的實證研究,也尚未有從信任與組織信任視角來解釋績效信息使用的文獻,本研究有助于開展中西方學術領域關于績效信息使用主題的理論與實踐對話,豐富已有政府績效信息使用影響因素研究的理論視角與研究結論。
與國外的研究相比,國內對政府績效信息使用的研究總體不足,特別是關于績效信息使用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偏少,本研究將豐富國內對政府績效信息使用主題的實證研究。通過研究者系統的文獻回顧發現,目前國內只有1篇文獻采用實證研究方法直接探討政府績效信息使用的影響因素,其他相關文獻主要為理論探討和間接研究,國內學術界針對政府績效信息使用影響因素的經驗研究非常不足。立足于中國本土政府績效評估實踐的績效信息使用研究非常少,因此缺少中西方同主題研究的對話可能。國內相關成果總體以文獻研究、理論研究和描述性研究為主,對規范的實證研究方法的使用不足,削弱了研究結論的可信度和貢獻度,減小了不同研究之間的對話可能性。研究質量直接關系到研究的價值以及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實證研究是提升研究質量的有效途徑,因此開展高質量的政府績效信息使用的本土實證研究顯得尤為必要。政府績效評估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領域,學術研究與實踐進展互相印證,而目前學術界對政府績效信息使用關注度不足也間接反映了實踐領域對績效信息使用的不夠重視。因此,學術研究非常有必要立足于我國政府及政府績效評估實踐背景來建構績效信息使用的術語概念與理論框架,構建政府績效信息使用主體、使用方式并深入探索其影響因素和提升機制,進而對政府績效評估實踐者和參與者給予理論指導。因此,本項研究是對國內外現有績效信息使用影響因素的發展和有益補充。
二 實踐價值
政府績效評估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領域,學術研究與實踐進展一直有著互相呼應、互相印證和互相促進的關系。政府績效信息使用是政府績效評估中的一個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重大問題。開展政府績效信息使用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實踐中的績效信息使用程度,有針對性地提出政府績效信息使用的促進機制設計和政策建議,研究結果對于提高政府績效信息利用率、促進政府績效評估實踐優化具有決策參考價值。因此,開展績效信息使用影響因素的本土實證研究將有益于更好地理解、檢視和服務于我國政府管理和政府績效評估的實踐完善。
1.提升政府績效信息的使用水平
確定政府績效信息使用的影響因素和影響機制,為實踐者進一步提升政府績效信息的利用程度提供了制度構建思路。當政府績效信息使用成為一種應予以鼓勵的管理行為和評價標準后,哪些因素及制度安排可以促進這種積極行為是理論者和實踐者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本書的研究問題旨在發現政府績效信息使用的影響變量,剖析這些影響變量的內在機制,據此提出政府績效信息使用的提升機制與制度優化建議。本研究重點關注和解釋處于評估對象地位的政府部門及其成員的績效信息使用行為,評估對象的績效信息使用行為是政府績效評估中的難點和重點。本研究提出和驗證評估對象績效信息使用行為的關鍵影響變量及其主要政策建議,可以通過實踐者的經驗反思和現實觀照轉化為實踐領域提升評估對象政府績效信息使用效率的政策制定與制度建設,進而優化政府績效評估實踐。
2.改善評估對象和政府績效評估組織機構之間的合作信任關系
本研究將有助于改善政府績效評估組織機構與評估對象的互動關系,促進兩者從科層官僚關系轉向合作信任關系。從信任和合作的視角分析政府績效信息使用的影響機制,并據此設計評估對象與組織主體之間的合作機制,為政府績效評估走向政府績效合作治理的實踐轉型提供了操作思路。本研究將促進績效評估的領導者和組織者維護其在評估對象心目中的組織信任特征,促使組織機構注意提升績效評估過程、績效信息生產過程的公信力,不斷提高政府績效信息的生產質量。從壓力型績效控制走向合作型績效評估與績效治理,可以提升政府績效治理的能力。本研究從組織信任理論視角系統構建政府績效信息的供給和使用模型,驗證信任機制在政府績效評估組織主體和評估對象合作中的重要性,為實踐領域如何提高兩者之間的信任水平、提升兩者之間的合作有效性提供了可供參考的解決思路。
3.為實踐領域檢視政府績效評估有效性提供檢測工具
政府績效評估實踐需要不斷優化和改進,這離不開實踐者自身的反思和診斷。政府績效評估活動消耗了人力與物力資源,實踐者和研究者都應該思考績效評估活動的成敗,分析政府績效評估產生的效果和影響,思考績效評估活動產生的績效信息是否被認真對待和使用,分析評估對象與組織主體的合作關系與信任水平。政府績效信息使用及其影響因素分析為實踐者科學評價政府績效評估的運行效果提供了思路和檢測標準。實踐者通過分析政府績效信息使用的現狀、程度或范圍可以評價一個政府績效評估系統成功與否,可以通過分析組織主體與評估對象的信任關系現狀進而開展信任態度的重構與修復。本研究對政府績效信息使用的主體、方式以及測量標準進行了科學設計與分析,并對評估主體和評估對象的信任關系現狀進行了測量,本研究所構建的測量指標、量表與評價結果為實踐領域提供了一個反思政府績效評估的分析工具和評價標準,為政府績效評估實踐的自我診斷和自我改進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操作工具。
- 革命黨精英在“聯俄”“聯共”后的蛻變:“西山會議派”之再研究
- 治國理政新布局:“四個全面”托起中國夢
- 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培訓規定學習手冊(2016年版)
- 批判與超越: 走出空想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的理論誤區
- 抗爭與合作——鄉村治理中的傳播模式
- 為了偉大中國夢:紅船杯·迎接黨的十八大優秀征文匯編
- 資本下鄉:中國農業轉型的雙重路徑
- 府際關系:新興研究議題與治理策略(臺灣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兩岸學術合作叢書)
- 新絲路 新夢想:“一帶一路”戰略知識讀本
- 中國官僚政治研究
- 網絡輿情熱點面對面
- 當代中國政治形態研究(第二版)
- 踐行群眾路線的楷模:孫建博
- 波峰與波谷:秦漢魏晉南北朝的政治文明(第二版)
- 上海國企黨建實踐與探索(谷臻小簡·AI導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