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債券市場(2017)
- 李揚 錢龍海等
- 1926字
- 2019-01-10 16:06:00
3.1 宏觀經濟形勢
全球經濟的全面復蘇尚需時日,推進結構性改革和財政改革仍是各國政策制定者的首要目標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在經歷漫長而艱辛的復蘇歷程之后,迎來了2016年的企穩和2017年的持續改善。主要體現在:全球經濟增速持續下行的趨勢得以扭轉,2017年將實現約3.60%的增長(IMF預測值,下同),顯著高于2016年的3.21%;全球貿易有所回暖,其增速再度回到經濟增速以上,2017年預計實現4.20%的增長;經濟走出通貨緊縮的“陰霾”,原油及非燃油價格實現了近5年來的首次正增長,如圖3-1所示。然而,全球經濟全面復蘇的基礎并不牢固:金融危機對生產資本投資、潛在就業、全要素生產率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沖擊,再加上人口老齡化,這些嚴重制約著全球潛在增長率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性解決;雖然主要經濟體短期的經濟增長預期均被上調,但負的產出缺口正在收窄,使得周期性改善的余地減小;全球主要經濟體的通貨膨脹水平普遍低于目標,但資產價格屢創新高,使得各國貨幣當局的調控受到掣肘;美聯儲“縮表”和“加息”的進程正在提速,但歐元區內部經濟復蘇的步調不一致使得邊際收緊的寬松政策恐有延遲,安倍再次當選使得日本量寬政策得以延續,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的分化將加劇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特別可能對新興市場和資源輸出國造成較大的沖擊。種種跡象表明,全球經濟的全面復蘇尚需時日,推進結構性改革和財政改革仍是各國政策制定者的首要目標。
圖3-1 全球經濟運行情況

資料來源:根據IMF數據整理;2017年數據為IMF預測值。
本輪經濟增長主要源于供給端和需求端的合力
2017年的中國經濟保持較為強勢的增長勢頭,前3個季度錄得累計增長率6.9%。本輪經濟增長主要源于供給端和需求端的合力:供給側改革使得包括房地產在內的上、中、下游企業的去庫存和煤炭、鋼鐵等產業的去產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此背景下,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增速由負轉正,特別在2017年以來加速攀升,企業的贏利能力不斷改善。在需求端,全球經濟的復蘇帶動了中國的外貿,進出口貿易總額在前3個季度同比增長16.6%,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提升;此外,最終消費支出的累計增速在前3個季度穩步抬升,繼續發揮著穩定經濟增長的作用。
經濟偏離均衡水平的正向缺口過大且波動劇烈
但是,中國經濟在運行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因素。首先,經濟偏離均衡水平的正向缺口過大且波動劇烈。圖3-2描述了名義GDP缺口值的波動情況,即GDP偏離均衡水平的程度。一方面,GDP終值和GDP初始值的缺口在2017年以來快速攀升至1以上,且分別達到各自樣本期間的最高值,說明經濟偏離均衡水平的正向缺口過大(經濟過熱),有向下調整、回歸均衡的需要;另一方面,GDP初始值的缺口顯示,經濟運行在2015年以來的波動異常劇烈,一直處于經濟偏冷(-1以下)和經濟偏熱(+1以上)的交替反復之中,“忽冷忽熱”,難以找到經濟運行的趨勢性特征。
圖3-2 中國名義GDP缺口值分析

注:通過HP濾波法求得GDP的缺口值;為了便于比較和分析,對GDP的缺口值進行了標準化處理,即均值為0,標準差為1。
資料來源:WIND。
制造業復蘇尚需時日
其次,制造業復蘇尚需時日。經過近幾年產能的持續收縮,中國制造業的贏利水平持續改善,企業利潤總額在2017年前3個季度實現增長22.8%,但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企業的贏利并沒有帶動投資的增長,制造業投資持續低迷;二是制造業企業的贏利改善并不均衡,主要集中于受供給側改革影響最大的上游行業(如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等),其他行業改善并不明顯,甚至負增長(如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如果從利潤的視角衡量,只要供給端的收縮能向中、下游行業推動,這種“壟斷溢價”也可以實現由上游行業向中、下游行業的漸次傳導,進而實現制造業贏利水平的全面改善。但若寄希望于制造業的全面復蘇即實現產能擴張,投資持續回升,進而拉動經濟的增長,則需要輔以總需求的強勁擴張。
消費難以支撐增長提速的周期
最后,消費難以支撐增長提速的周期。最終消費支出在2017年前3個季度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64.5%;但貢獻率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消費貢獻率的提升意味著投資或凈出口貢獻率的下降,即投資或凈出口的增速相對較低。由于在三大需求中,消費在我國的經濟運行中一直相對平穩,為此,在經濟上行時期消費增長的幅度一般小于投資或凈出口,呈現消費貢獻率下降的趨勢;但在經濟下行時期,消費下降的幅度也會小于投資或凈出口,從而形成消費貢獻率上升的情形。在消費傾向恒定的假設下,影響消費的主導因素是可支配收入,從圖3-3可以發現,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增速在近幾年一直低于經濟增長,這決定了消費在短期內難以支撐增長提速的周期。從城鎮居民消費性支出累計增速可以證實,自2010年以來,消費的增速呈現緩慢下行的態勢。
圖3-3 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性支出(實際累計同比)

資料來源: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