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合同能源管理發展現狀與對策
- 魏東
- 3158字
- 2019-01-05 00:17:34
摘要
隨著能源短缺和氣候變化問題的持續升溫,節能工作成為各國關注的影響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 EPC)作為一種市場化節能機制,其實質是以減少的能源費用來支付節能項目全部成本的節能業務模式,它允許客戶用未來的節能收益來控制目前用能狀況,以求降低運行成本,提高能效。20世紀70年代以來,EPC在各國得到推廣應用,學術研究也逐漸開展。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在世界銀行和全球環境基金的支持幫助下正式引進了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在北京、山東和遼寧成立了示范性的節能服務公司,其任務是按合同能源管理機制為客戶實施節能項目,從此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逐漸在我國發展起來。2010年我國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聯合下發《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意見的通知》,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二五”規劃的建議中又明確要加快推行實施合同能源管理,可見合同能源管理機制符合我國共促節能環保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這也是未來我國實現節能目標的重要手段。
綜觀這種模式在國內外的發展以及相關的科學研究可知,環境和商業因素導致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出現,其發展潛力以及對提高能效、節能減排的作用也得到了普遍認可。然而,合同能源管理自引入中國以來卻遇到了發展的瓶頸,出現了“只叫好、不賣座”的現象。因此,探尋我國合同能源管理發展現階段特征和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和把握制約其發展的核心問題,并找到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之路,從而推動節能服務產業健康持續發展,這不僅對我國合同能源管理相關理論的充實和完善具有重要意義,更對我國節能減排工作的深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作用。基于此,本課題展開了以下八章的研究。
第一章是本書的導論。簡要說明本書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界定了本書中主要探討的名詞的概念與內涵,即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節能服務公司以及節能服務價值。并提出本書將從模式和公司兩個維度并行展開研究的思路。本章也對整個研究的內容、思路、研究方法進行了闡述,并總結歸納了三個創新點。
第二章是對合同能源管理相關的理論基礎進行整理和分析。本章從管理學和經濟學兩個學科中梳理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相關的理論。通過理論解析,不難發現合同能源管理是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所涉及的理論較多。通過對相關理論的梳理,更為深刻地理解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也為接下來的問題解析奠定了理論基礎。
第三章內容是基于規范的視角對合同能源管理國內外的研究和實踐進行梳理,并分別從國內、國外兩個視域,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展開。首先介紹了以美國、歐盟為典型案例的國外合同能源管理的發展現狀及經驗,并綜合分析出國外合同能源管理發展的規律,即政府的示范作用、完整的政策支持體系和法律保障以及行業協會的作用三方面對于推進合同能源管理的意義所在。這為我國合同能源管理的推進提供了諸多啟示。在對國外實踐和學術研究的分析后,本章對我國的研究進行了綜述,發現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式研究、影響因素及存在問題研究,以及利用經濟學理論和工具對該模式進行的理論分析等方面。最后將我國合同能源管理發展的歷程、現狀進行了梳理,并分析出未來可能在節能服務方面產生的新商業模式、融資模式和整體趨勢。
第四章則是從節能服務公司的視角出發來進一步解析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國發展中形成的特點、問題和影響因素等。該章站在戰略的視角來審視節能服務公司的發展現狀和困境,并采用SWOT分析法進行戰略環境分析,進而分析出三種不同類型的節能服務公司及其成長規律和戰略定位。通過規范性分析發現,目前具有設備生產和研發能力、擁有技術裝備的節能服務公司將在未來的發展中具有優勢,極有可能成為節能服務市場的主體,并有可能發展成為綜合能力強的節能服務型企業。當然其他類型的企業也有其發展空間,因此本章從模式定位、市場定位、業務定位三個方面對不同類型的節能服務公司進行了戰略定位。這一章從節能服務公司的視角展示了當前的問題、障礙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第五章和第六章則是從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視角出發,分別采用規范和實證研究的方法,對該模式是否能夠給企業創造價值,以及影響其創造價值的因素進行分析。
第五章先借用價值創新理論、藍海戰略理論等對合同能源管理的產生、本質和價值進行分析并指出,合同能源管理是在企業資源匱乏,包括貨幣資本要素在內的多資本要素推動企業增長乏力的情況下,伴隨著企業價值創新而出現的產物。合同能源管理的出現,必然引導資源進一步優化配置。合同能源管理的本質是節能服務公司整合各方資源向目標公司提供節能服務的過程;反過來,對于目標公司或是用能單位來說,是一個能源服務外包或是外購的過程。用能單位與節能服務公司通過簽訂交易契約的形式,實現服務外包。因此,合同能源管理本質上是一種服務外包契約,是企業間資源和價值的交換過程。而目標企業和節能服務企業間資源和價值交換的過程中,實現了圍繞節能服務企業為中心的眾多內部、外部利益相關者的價值增值和傳遞,這被稱為“節能服務價值”。而節能服務公司及其利益相關者之間構成了節能服務價值網絡,存在節能服務價值通道。節能服務公司與利益相關者和用能單位之間通過合作,共同創造節能服務價值,并共同分享產生的價值。節能服務價值的增值歸根結底,則是具體每個作業的增值。將供應鏈管理、利益相關者理論和業務流程融為一體,本章綜合揭示了節能服務價值的增值、分享的價值管理框架模型。
在第五章對合同能源管理產生服務價值的理論的基礎上,第六章采用實證研究進行檢驗。為了數據獲取的便利性和準確性,本章選取了上市節能服務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并選取了兩次事件前后的股市情況進行分析,采用事件研究法和會計研究法相結合的方法,以及謹慎性檢驗和回歸,力圖使得實證結果可信度更高。通過兩次事件的對比,發現就上市節能服務公司而言,合同能源管理推行的好壞是能否實現價值增值的關鍵因素。
基于以上多維度、多視角的分析,本書全面掌握了合同能源管理發展在我國的問題和特征,并在第七章開展對未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潛力預測、主體思路的定位,以及對策建議的整理提出。本章從戰略理念、現實需求以及技術可行性三個方面分析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的節能服務產業在未來將會有不斷增長的市場空間,并提出抓住發展空間的根本思路就是建立各利益相關方有效對接的節能服務現代化市場體系。在這個基礎上,本章重點探討了如何推進合同能源管理進一步發展的對策建議,并且打破了傳統的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一一闡述的思路。因為課題組發現,作為系統工程,合同能源管理的推進與發展無論在哪個層面都是需要各方協同的,而且還要有主次先后關系。所以,本章歸納出六個方面的對策建議,即建制、貫通、搭臺、創新、擴展、育人,并將這六方面的關系用概念模型的方式展現出來,使得對策的展現更為直觀。
第八章作為總結和展望部分,將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國的發展歷程歸納為四個階段,并對本書的研究成果進行了總結和再思考,提出未來課題組要進一步研究和解決的問題。盡管本研究在理論和實踐上有一定突破,但不足之處也較為明顯。如實證研究因為面板數據難以獲取,故選取了上市節能服務公司小樣本數據,從而可能會影響檢驗結果,盡管在過程中采取了謹慎性檢驗和回歸;再如提出的創新性的對策建議是否能夠突破理論層面而在實踐層面落地生花,得到實踐派的認可和支持,還有待進一步驗證等。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經過這幾年來課題組對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我國發展和研究的持續跟進,發現合同能源管理作為一種節能模式,有其強大的生命力和發展空間,但通向未來目標還有一段路要走,這個過程中必須加強多方協同、加強創新,提升機制的靈活性和市場本應發揮的作用。節能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一直作為我國的戰略性工作,合同能源管理這種市場機制也將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合同能源管理 節能服務公司 模式研究 對策建議 節能服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