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學詩,無以言。”在孔子看來,一個人如果不學詩,是連話都不會說的。在孔子的時代,詩就是歌,就是流行歌曲,詩三百,就是歌三百,首首都曾被之管弦,付之歌喉。不學詩,當然不至于讓一個人變成啞巴,但語言有文野之分,談吐有雅俗之別,不學詩,自絕于風雅,一個人卻難免言談粗鄙,缺乏文采。
由于古典音樂的通俗化和民間音樂的典雅化,19世紀中葉,歐美興起現代意義上的流行歌曲。明治維新后傳到日本。受其影響,20世紀伊始,中國誕生了學堂樂歌(校園歌曲),即中國現代流行歌曲。其后,胡適揭起“白話詩”的大旗。但是,近一個世紀以來,白話詩一直沒能取代傳統詩詞贏得廣大讀者,五六十年代獨霸詩壇的“政治抒情詩”在終于走進“假大空”的死胡同之后,雖多方尋求突破,白話詩卻總也不能抵達與讀者“相看兩不厭”的佳境。而那種有話不好好說的怪誕詩風,像瘟疫一樣蔓延,像毒癮一樣難以戒除,更讓讀者避之唯恐不及。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除了大陸“文革”前十七年的禁錮和“文革”十年浩劫,流行歌曲都在中國大行其道,歌星備受追捧。宋人曾見“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 如今則是凡有自來水飲處,皆唱流行歌曲。除了傳統詩詞的余蔭,當今中國已沒有多少“詩教”可言,取而代之的是“歌教”,詩的教化、陶冶、愉悅諸般社會功能,大都由歌承擔著。當寂寞的現代詩不可以興,不可以觀,不可以群,不可以怨,流行歌曲(以及民謠段子)卻依舊可以。
理想的歌詞,應該是以鮮活的語言,雋美的意象,生動地表現現代社會里,人的所思、所夢、所在,傳達中國人的精神氣質和文化內涵,以及人類共通的心靈世界。流行歌曲的熏陶,應該讓人的精神境界和藝術品位在潛移默化中得以提升。而自絕于流行歌曲,就可能意味著自絕于一種藝術文化,自閉于一種藝術時尚。
然而,毋庸諱言,當今的歌詞創作并沒有這么樂觀,“風景這邊獨好”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假象和虛夸。年復一年,歌壇的新作總是良莠不齊,草盛豆苗稀,大量詞不成詞、調不成調的粗劣之作不斷涌現,粉飾太平的廉價頌歌和媚俗之作充斥于歌壇,而經典之作并不多見,表現民生疾苦、抨擊貪官奸商、謳歌民主自由、呼喚社會良知和正義的作品更如鳳毛麟角。較之于詩,今日歌詞更多俗韻和媚骨。
歌詞有著倡導真善美、寓教于樂的使命,有著教人“學詩”“以言”的義務,但當今歌壇,次品甚至多于佳作,糟粕甚至多于精華,歌詞作家們應該明了自己的社會責任,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品位和藝術技巧,寫出無愧于時代的經典之作。面對金錢與權勢合謀的逆淘汰,我們也許無能為力,但我們至少應該保證自己的歌詞不流俗,不墮落,不粗制濫造。
“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功夫其實也在詩內詞內。詞外功夫是詞家的思想、學養,是人格修為、人生境界;詞內功夫則是佳作觀摩、理論領悟、技藝訓練。
本書各章節,原是應《詞刊》主編虞文琴女士之約,撰寫的關于歌詞創作講座的系列文章,曾以“歌詞創作十二講”和“各類歌詞創作論”等為題,連載于《詞刊》2003年及此后數年。為編訂成書,盡力做了修改和補充,并試圖賦予一個體現內在邏輯的章節架構。
全書九章。前五章為總論,論及歌詞的文體特征,歌詞的創作過程,意象意境的營造,以及體裁、曲式、修辭。后四章為分論,論述親情、友情、愛情、鄉情、愛國、泛愛、言志、哲理、唯美、生命、諷刺、詠物、寫景、敘事、詠史、民俗、少兒、軍旅、體育、形象共二十類歌詞的創作原理和方法。
后四章二十節的分類邏輯在于,歌詞所要表現的,是我們的主觀世界和我們所面對的客觀世界。在主觀世界方面,歌詞可以是抒情(親情、友情、愛情、家國之情、泛愛之情等)的,可以是言志、說理、唯美的。在客觀世界方面,歌詞可以是詠物、寫景的,可以是敘事、詠史的。“情”“志”“理”“美”就是歌詞所要表達的內容。而“物”“景”“事”“史”,有時就是歌詞所要表達的內容,就是目的;有時則只是作為意象(“景”“物”是自然意象,“事”“史”是社會意象),作為表現手法出現,詠物、寫景、敘事、詠史的目的,在于表達“情”“志”“理”“美”。為強調某一側面,又單列幾類,穿插其中。例如,面對社會,有關乎社會關懷的“情” “志” “理” “美”,于是有關于“諷刺”一類(與之相對的“祝頌”一類則有意略去)。面對生命,有關乎生命悲欣的“情”“志”“理”“美”,于是有關于“生命”一類)。而“民俗”也相當于社會意象,屬于“敘事”的一類而單列。而少兒、軍旅、體育、形象幾類,則因其題材和受眾對象的特殊而單列。
不過,歌詞的分類,既是基于理論的分析,也是基于創作實績的歸納,而歌詞的創作實績不會按照其基于理論的分類目錄均勻涌現,就連各類歌詞的命名,也只能尊重約定俗成的名目,而不能由論者自主為之。于是,歌詞的分類不完全合乎邏輯就在所難免。
如果說,歌詞創作需要理論的指導,那它更需要經典作品的示范。本書的理論表述,力求簡潔明快,一語中的,不做旁征博引,不加煩瑣論證。譬如,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境?意象與意境是什么關系?筆者無力詳述,只企圖用一句話說清楚:“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文中舉例所列歌詞,則盡量選取可做典范的佳作,包括古典詩詞、民歌、外國歌詞,而以今日中國流行歌曲的歌詞為主。另有若干反面的例子,意在告誡讀者,歌詞不可以怎樣寫。全書行文則希望生動流暢,清新可讀。某些藝術之外不便明言的東西,偶有曲筆,點到為止,慧心的讀者自能會心一笑。
詞外說詞,強作解人,不勝惶恐。全稿最后,謹附錄幾頁筆者自己的歌詞習作,就教于大方之家。
2014年4月30日毛翰于華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