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太原約法》的真實意圖

胡漢民在國民黨三全大會上力主提高“黨權”的最大受益者,無疑是蔣介石。蔣通過二陳控制的中央黨部,借“黨權”擴大“軍權”,打擊異己,引起地方軍事實力派和暫時被排斥于統治核心圈外的黨內反對派的強烈不滿。三全大會尚未閉幕,以汪精衛為首的二屆中央委員13人就聯名發表《關于最近黨務政治宣言》,指責這次大會“將近百分之八十之代表,為中央所圈定與指派”,借此公開否認三全大會的合法性。查建瑜:《國民黨改組派資料選編》,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第155—156頁。

汪精衛等人的指責并非無的放矢。據國民黨中執會秘書處內部刊印的《中央黨務月刊》統計,此次大會代表共466人,其中除54名上屆中央委員為當然代表外,選舉產生的代表僅87人,其余325人都由中央圈定(116人)或中央指派(209人)。《中國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及中央委員出席一覽表》, 《中央黨務月刊》第10期,1929年5月,第1—31頁。直接選舉產生的代表不到總數的19%。河南省黨部為此曾指責“中央爭指派為選舉”,并說“中央主張指派,違反了民主精神”。胡漢民卻理直氣壯地表示:“中央是由健全的民主產生的集權機關,難道對于下級還未能民主的機關反而不能指派代表嗎?”胡漢民:《怎樣免除一切糾紛及怎樣進行一切建設》(1929年3月11日), 《革命理論與革命工作》第2輯,第12—13頁。

胡漢民主張一黨專政、中央集權,反對訓政時期頒布約法,雖被三全大會所通過,卻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反對,即使在國民黨內也存在著眾多的反對聲音,加之蔣介石借統一“黨權”,排除異己,更加激化了原有的矛盾。在不滿南京中央的情緒下,盡管國民黨內其他各派勢力之間矛盾重重,仍在反蔣這一共同目標下最終結成同盟,在軍事上演變成中原大戰,在黨政方面出現同南京中央對立的“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擴大會議”(簡稱“擴大會議”)和北平“國民政府”。

參加“擴大會議”的各派力量,既不承認三全大會,當然更不會承認三全大會的一切決議。為了打擊蔣介石自我標榜的正統地位和胡漢民所捍衛的“黨權”, “擴大會議”就需要找尋一面新的旗幟以資號召。國民黨這塊金字招牌是不能丟的。于是他們便抓住孫中山的遺囑,號召盡快召開國民會議,頒布約法。

1930年7月24日,汪精衛首先同他原來的政敵西山會議派達成和解,公開表示同意西山會議派謝持、鄒魯等提出的取消一黨專政、國民黨為政黨之一、召開國民會議、制定憲法等主張。《汪發表對黨政意見》, 《新聞報》1930年7月25日,第4版。31日,“擴大會議”決定先行起草約法。

9月18日,張學良率東北軍入關,支持南京政府,實際上是等于宣布“擴大會議”的失敗,但在北平的約法起草委員會并未立刻解散,而隨閻錫山等一同遷入太原繼續工作。10月27日,起草委員會在太原正式公布《中華民國約法草案》,世稱《太原約法》,共8章211條。在《太原約法》的起草過程中,軍事反蔣實際上已宣告失敗,因此起草委員深知該法根本不具備實施的可能,之所以繼續完成起草工作,是希圖在政治上收買人心,借此打擊南京中央政權。因此《太原約法》包含了許多中國法制史上從未有過的民主思想和還政于民的內容。《太原約法》全文及宣言見《大公報》1930年10月29日,第1張第2版。

“擴大會議”雖然很快失敗了,但它頒布的《太原約法》,不但推翻了南京三全大會制定的將全部總理遺教作為訓政時期國家根本法的議案,而且對國民黨是否有權實行“以黨治國”的根基也加以否定。這在國民黨內掀起一場爭辯訓政時期是否需要約法的軒然大波,也是對胡漢民一黨專政主張的巨大挑戰。

參加“擴大會議”且為《太原約法》主要起草人的鄒魯更從孫中山遺教中引經據典,駁斥胡漢民道:


訓政時期,須有約法:(一)可于同盟會宣言中見之,其言曰:“第二期為約法之治,凡軍政府對于人民之權利義務,及人民對于軍政府之權利義務,悉規定于約法。”(二)可于革命方略見之:其言曰:“第二為過渡時期,在此時期,施行約法,戰爭停止之日,立即頒布約法,以規定人民之權利義務,與革命政府之治權。”(三)可于孫文學說見之,其言曰:“訓政時期,須頒布約法,以之規定人民之權力義務,與革命政府之統治權。”總上所言,可知“訓政時期不須約法”之言為不當,而擴大會議所以根據此理由,制定本約法者也。《鄒魯全集》,臺北:三民書局,1976,第363頁。


這是國民黨統治集團內部對立派系之間,在訓政時期是否需要制定約法的一次公開爭論。國民黨三全大會確定孫中山遺教為訓政時期根本大法。而汪、鄒等人的言論,都在“遺教”的范圍內。因此他們主張頒布約法,不僅使南京中央難以自解,更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贊同。當閻、馮等在中原大戰失敗后,天津《大公報》仍針對《太原約法》發表社評說:


北平所謂擴大會議,在今日國民政府統一之局面下,當然無政治地位可言,其草擬之法案,以效力論,殆與私人之意見書相等。雖然,訓政時期中是否需要約法,實為國民黨執政后黨內外一大懸案。首都黨國要人近亦有人表示及之者。社會方面,則談之者尤多。可知此事不是黨的問題,而是國的問題……國府當局近來迭表寬大之政見,對此昔為同志,今為政敵者所提之法案,今后其有恢閎容納之機會乎。多數受治之國民,蓋不勝其企盼之情矣。《汪精衛等約法草案》(社評), 《大公報》1930年11月1日,第1張第2版。


甚至連張學良因受社會輿論的影響,也于9月初向蔣介石表示愿與其聯合發表宣言,“以開國民會議與定約法”二事為合作前提,以此對抗“擴大會議”。對張氏此舉,蔣在日記中斥之為“是其不知黨與革命為何事,誠可嘆也”。蔣介石日記,1930年9月2日;另見《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以下簡稱《事略稿本》)第8冊,臺北:“國史館”, 2003,第517頁。

正當訓政時期約法問題鬧得沸沸揚揚,成為社會各方面共同注目的熱點時,原本對約法不以為然的蔣介石卻于中原大戰勝利之初,突然翻過臉來,轉手接過反對派主張的“召開國民會議,制定訓政時期約法”這面旗幟。這樣一來就把胡漢民置于十分尷尬的境地。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孟村| 宁德市| 阳高县| 施秉县| 凤台县| 钟祥市| 安岳县| 衡水市| 鱼台县| 宁明县| 开江县| 年辖:市辖区| 新巴尔虎右旗| 仙居县| 湖口县| 建始县| 安远县| 湾仔区| 泸定县| 丰都县| 五河县| 黄龙县| 宾阳县| 定远县| 额尔古纳市| 阜新市| 镇远县| 客服| 木里| 东阿县| 张家口市| 应城市| 遵义县| 垣曲县| 万州区| 施秉县| 出国| 桐庐县| 泸定县| 彰化市| 如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