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韻書史研究:《禮部韻略》系韻書源流考
- 李子君
- 2231字
- 2019-01-05 00:10:09
第二節 研究意義及研究內容
縱觀宋代韻書史,增修增訂最頻、刊布流傳最廣的韻書首推《禮部韻略》,欲構建宋代韻書史,《禮部韻略》及其增補本不可忽視。長期以來,研究宋代音韻學史、韻書史的學者把目光都集中在《廣韻》《集韻》,對《禮部韻略》系韻書則重視不夠。理由很簡單,音韻學界一直公認《禮部韻略》是《集韻》的略本,《禮部韻略》所反映的語音現象在《集韻》中均已體現。就是專門從事《集韻》研究的學者,也不太看重《禮部韻略》。其實,《禮部韻略》對《集韻》研究的價值并不亞于《類篇》和《群經音辨》。近年隨著《集韻》《古今韻會舉要》《洪武正韻》研究的深入,《禮部韻略》及其增補本的價值不斷顯現,國內外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熱衷于《禮部韻略》系統韻書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雖然如此,《禮部韻略》存在的問題并沒有完全解決,一些問題探討得還不夠深入、全面,個別結論尚需進一步驗證。如開合混置是《集韻》一個引人注目的特征,而在《禮部韻略》中卻屬于個別現象;東、麌等韻,《禮部韻略》反切用字與《集韻》差別很大。如果《集韻》《禮部韻略》僅是詳略二書,為什么還存在這些不同?研究《禮部韻略》及其增補本,厘清它們與相關韻書的關系,不僅對解決上述問題,而且對研究宋代韻書史、音韻學史都具有重要意義。
《禮部韻略》不僅與同時代的《集韻》關系密切,而且其實用性的編纂特點,豐富了宋代辭書編纂的模式,直接影響了后世《古今韻會舉要》的創作。《古今韻會舉要》在《禮部韻略》基礎上參酌其他韻書,增補、刪并、類聚、注釋而成。就其內容而言,《古今韻會舉要》對《禮部韻略》共做了七項增、改、并的工作。
《古今韻會舉要》與《禮部韻略》關系非比尋常,欲讀懂《古今韻會舉要》,必須要先弄清楚《禮部韻略》的來龍去脈,繞過《禮部韻略》去研究《古今韻會舉要》,則將窒礙難行。
宋代韻圖的編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禮部韻略》影響。《韻鏡·歸字例》云:“歸釋音字一如檢《禮部韻》……諸氏反、莫蟹反、奴罪反、弭盡反之類,聲雖去音,字歸上聲,并當從《禮部韻》就上聲歸字。”魯國堯《〈盧宗邁切韻法〉述論》、李紅《宋本〈切韻指掌圖〉研究》都認為:宋代韻圖與《禮部韻略》關系密切,研究宋代韻圖不可忽視《禮部韻略》的影響。
在魯國堯先生“主要從文獻研究漢語語音史”理論的指導下,宋代詩文用韻研究方興未艾。宋代科舉詩賦考試用韻必須依從《禮部韻略》,貢舉以外的詩賦創作與實際語音有一定關系,但通常情況下仍以官韻為押韻依據。宋代詩賦用韻的語音依據代表書面語、通語、方言韻系三個語音層面。其中《禮部韻略》所代表的書面語音層面,因由官方認可,規范推廣,其約束力、影響力日積月累而成為文士用韻的一種習慣,這樣的作品在宋代詩文中數量最大,尤其是大量的應制作品和科舉擬作。而我們研究詩文用韻的目的是挖掘實際的語音資料,所以在研究中以《禮部韻略》為代表的書面語層面必須要剝離掉,《禮部韻略》的研究能為宋代詩文用韻的研究提供依據。
《禮部韻略》系韻書為宋代韻書史、音韻學史乃至語言學史的研究提供了翔實的材料,具有相當的學術價值。
本書以《禮部韻略》及其增補本為研究對象。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第一,對《禮部韻略》系韻書做專題考察,并與《廣韻》《集韻》相比照,厘清其體例的演變、漸次增補的脈絡及其與相關韻書的關系,為構建宋代韻書史提供依據。第二,從語音史的角度集中討論《禮部韻略》及其增補本的異切、訛切和異讀,分析所反映的宋代時音。第三,全面調查《禮部韻略》及其增補本和相關韻書的傳世版本,考證其傳刻的異同,辨明其版本的源流。考察《禮部韻略》在宋代的流布與功用。第四,從清理編則、貫通條例入手,通過確定韻書體例來源和結構特點,分析所增韻字、又音的內涵,用文字音韻訓詁原則對不同的語音現象加以綜合分析,對韻字、又音增補的原因進行探討,深入挖掘其產生、存在的語言依據,以尋求對某些特殊語音現象的合理解釋。第五,把宋代科舉史、韻書史、音韻學史作為廣闊的背景,在對材料分專題進行歸納總結的基礎上,每個專題都做“窮盡式”研究,并注意時間段橫向與縱向的比較,在精確量化的基礎上做出判斷,用事實撥正前人對《禮部韻略》系韻書學術價值的偏頗認識。
考察《禮部韻略》系韻書涉及的文獻材料很多,相關的韻書,宋人的書目、解題、筆記、別集以及明清學者的序跋,都對完整地解讀、認識《禮部韻略》系韻書有很大幫助。因此語言學方法和文獻學方法相結合,是研究《禮部韻略》系韻書的重要途徑。
目前尚無學者以此為課題進行綜合研究,關于《禮部韻略》系韻書流布與功用的鉤沉評述,字、紐、特殊反切的描寫分析,韻字、又音增補的原因的探討等問題,前修時賢均未涉及,本書的研究有助于填補這項學術空白。《禮部韻略》社會影響面廣,文化積蘊深厚,學術背景復雜,橫跨漢語語音史、音韻學史、文化史等諸多領域,本課題屬于跨學科研究,能為語言學史、音韻學史以及“宋學”研究增加新篇章。
最后,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禮部韻略》眾多的增補本中,增補小韻、韻字、異讀最多,篇幅最大的韻書,首推南宋毛晃、毛居正父子的《增修互注禮部韻略》。關于毛氏父子生平仕履、《增修互注禮部韻略》產生的歷史背景、撰著的時間、傳世的版本、基本內容和體例、毛氏改易的切語、分并的小韻、增補的小韻和韻字、未標注“增入”或“重增”的韻字、《增韻》新增的異讀、《增修互注禮部韻略》的價值與失誤等問題,拙著《〈增修互注禮部韻略〉研究》做了比較詳盡的考察,讀者可參見,本書不再另辟章節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