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宋人對《禮部韻略》系韻書的著錄

作為官韻范本,《禮部韻略》在宋代倍受士子青睞,增修增補的次數、種類,刊布流傳的范圍,遠遠超過《廣韻》《集韻》等韻書。宋人書目大多亡佚,就傳世文獻來看,著錄《禮部韻略》及其增補本或相關韻書的著作共七種,今將各書著錄情況迻錄如下,必要時酌加案語,略作考釋。

一 《宋秘書省續編到四庫闕書目·小學類》

1. 《景祐韻》五卷

葉德輝按:《玉?!匪氖逡冻缥哪俊吩疲骸啊毒暗v禮部韻略》五卷,丁度等承詔重修。《宋志》同,《晁志》《陳錄》作《禮部韻略》。”

2. 《禮部疑韻》二十卷

闕。

二 《中興館閣書目輯考·小學類》

1. 《景祐禮部韻略》五卷

原釋:丁度等承詔重修(《玉?!匪氖澹?。

2. 《淳熙禮部韻略》五卷

原釋:元年,國子監言前后有增改、刪削及多解,詔校正刊行(《玉?!匪氖澹?。

子君案:紹興十一年(1141)黃啟宗所增之字,據趙彥衛《云麓漫鈔》云:“今附于《禮部韻略》之后,令學者通知。淳熙重刊《韻略》,則分入于逐韻末。”(宋)趙彥衛:《云麓漫鈔》卷五,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第53頁。

3. 《纂注韻略》五卷

原釋:不知作者(《玉?!罚?。

4. 《互注韻略》五卷

趙士煒按:《宋志》未著錄,《四庫》有毛晃《增修互注禮部韻略》。

子君案:《互注韻略》又名《互注禮部韻略》,宋人吳曾《能改齋漫錄》載:“《互注禮部韻略·敘》云:‘自慶歷間,張希文始以圈子標記,禮部因之,頗以為便。元祐復詩賦,嘗加校正,尋又罷。'”(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一《事始》“鄭宋修《禮韻》”條,第15頁。是則《互注禮部韻略》非《增修互注禮部韻略》明矣,趙氏按語有誤。

三 《通志·藝文略》第二

1. 《禮部疑韻》二十卷

2. 《景祐韻》五卷

3. 《禮部韻略》五卷

王洙等修。

四 《郡齋讀書志》卷四

1. 《禮部韻略》五卷

皇朝丁度撰,元祐中孫諤、蘇軾再加詳定。

2. 《押韻》六卷

右皇朝張孟撰,緝六藝、諸子、三史句語,依韻編入,以備舉子試詩賦之用。

五 《直齋書錄解題》卷三

1. 《禮部韻略》五卷《條式》一卷

雍熙殿中丞邱雍、景德龍圖閣待制戚綸所定,景祐知制誥丁度重修,元祐太學博士增補。其曰略者,舉子詩賦所常用,蓋字書、聲韻之略也。

2. 《修校韻略》五卷

秘書省正字莆田劉孟容以《說文》《字林》《干祿書》《五經文字》《九經字樣》《佩觹》《復古編》等書修校。

3. 《韻略分毫補注字譜》一卷

進士耒陽秦昌朝撰,附前《韻略》之后,皆永嘉教授臨安錢厚所刻也。竊謂小學當論偏旁,尚矣!許叔重以來諸書是也。韻以略稱,止施于禮部貢舉,本非小學全書,于此而校其偏旁,既不足以盡天下之字,而欲使科舉士子盡用篆籀點畫于試卷,不幾于迂而可笑矣哉!進退皆無據,謂之贅可也。

4. 《附釋文互注韻略》五卷

以監本增注而釋之。

5. 《押韻釋疑》五卷

進士廬陵歐陽德隆、易有開撰,凡字同義異、字異義同者皆辨之,尤便于場屋。

六 《玉?!肪硭氖?/h3>

1. 《韻略》五卷

景祐四年六月丙申以丁度所修《韻略》五卷頒行。初,說書賈昌朝言:“《韻略》多無訓釋,疑混聲、重疊字舉人誤用?!痹t度等刊定窄韻十三,許附近通用,混聲、重字具為解注。元祐五年太學博士孫諤等言:“韻有一字一義而兩音者、有合用而私相傳為當避者、有合押而《禮部韻》或不收者?!逼咴戮湃崭饺搿俄嵚浴?。

2. 《禮部韻括遺》

紹興十四年十二月己丑,知榮州楊樸上《禮部韻括遺》。

子君案:此書已佚,楊氏所補之字,難以詳考。今有當時禮部《看詳楊樸〈禮部韻括遺〉狀》傳世,載王之望《漢濱集》卷五。

3. 《補禮部韻略》

紹興十一年(1141)進士黃啟宗隨韻補輯,尚多闕漏。

子君案:黃啟宗紹興十一年(1141)上表奏進《補禮部韻略》的表文及禮部看詳的結果,郭守正《紫云先生增修校正押韻釋疑》卷首《韻字沿革》有載。黃氏所補韻字,《附釋文互注韻略》《押韻釋疑》《紫云先生增修校正押韻釋疑》《魁本足注釋疑韻寶》及《古今韻會舉要》均有收錄。

4. 《增修互注禮部韻略》

紹興三十二年毛晃上《增修互注禮部韻略》。

5. 《聲韻補遺》

張貴謨上《聲韻補遺》。

子君案:張貴謨淳熙年間上表奏進《聲韻補遺》的表文及禮部看詳的結果,郭守正《紫云先生增修校正押韻釋疑》卷首《韻字沿革》有載。

七 《宋史·藝文志一》《宋史》為元人所修,其時宋人官私書目大都存世,它們應是元人修《宋史·藝文志》的重要依據,故將其一并列入,以考宋人對《禮部韻略》的著錄情況。

1.丁度《集韻》十卷,又《景祐禮部韻略》五卷。

2.張孟《押韻》十卷。

3. 《淳熙監本禮部韻略》五卷。

4.劉球《隸韻略》七卷。

原釋:淳熙二年劉球撰,集石刻隸字為之。

子君案:《中興館閣書目輯考·小學類》作《隸韻》十卷。今有影宋石刻本傳世,中華書局影印出版。是書實為一部漢隸字形字典,以楷體為字頭,計收三千二百七十五字,按206韻編排,字頭下注《禮部韻略》反切。輯錄兩漢以來廟碑、墓碣、遺經殘石、鐙、鉦、盆、鏡等上的隸字,并分別注明出處。卷首有嘉慶十五年(1810)冬十二月八日翁方綱《重刻淳熙隸韻序》、董其昌題識及淳熙二年(1175)劉球所進表后幅兩頁,卷末附翁方綱《碑目考證》《〈隸韻〉考證》。此書在《禮部韻略》研究中有一定價值,可據其考訂《禮部韻略》切語。另,宋代此類古文字典中,北宋杜從古宣和元年(1119)撰成的《集篆古文韻?!?,小韻首字、小韻次序、韻字次序等亦基本按《禮部韻略》編排丁治民先生認為“各卷韻目用字及次第多依《廣韻》,各韻內單字則主要依據《集韻》次序排列,不同于《集韻》把真軫震質/諄準稕術、文吻問物/欣隱焮迄、痕很恨/魂混慁、寒旱翰曷/桓緩換末、歌哿個/戈果過等韻中個別小韻開合混置?!保ǘ≈蚊瘢骸丁醇盼捻嵑!敌Qa說明》,《集篆古文韻?!?,中華書局,2013,第95頁)此說法似可商榷。,可資參考。

5. 《纂注禮部韻略》五卷。

以上所列《禮部韻略》及其增補、遞修本或相關韻書共十六部,大多久已失傳,今結合宋人著錄考察可知者,按其特點粗略分為五類。(1)《禮部韻略》的不同版本。《禮部韻略》是詩賦取士不可或缺的權威工具書,兩宋各朝在使用中不斷增訂完善,由國子監統一刻印頒行。宋人書目著錄了幾種不同的《禮部韻略》版本。如《景祐禮部韻略》《禮部韻略》《淳熙監本禮部韻略》等。(2)修?!抖Y部韻略》韻字。監本《禮部韻略》收字的原則是“字畫以有篆文者為正”。(宋)郭守正:《紫云先生增修校正押韻釋疑》卷首《校正條例》,宋理宗年間建陽刻本。但實際上《禮部韻略》收有相當數量的異體字、俗體字,宋人在筆記中不斷對此表示不滿,于是有人專門對《禮部韻略》所收之字進行規范,如《修校韻略》《韻略分毫補注字譜》等。(3)增補《禮部韻略》韻字?!抖Y部韻略》僅收九千多字,不少“經傳正文內字,舉人所常用而見行《禮部韻》有不收者”。見真福寺藏本所附《元祐庚午禮部續降韻略條例》,《附釋文互注禮鐘韻略》所附《元祐五年七月十日牒文》亦載。因此不斷有人對其進行增補,如《禮部韻括遺》《補禮部韻略》《聲韻補遺》《增修互注禮部韻略》等。(4)為《禮部韻略》增加互注、注釋。郭守正《紫云先生增修校正押韻釋疑·校正條例》云:“字有互注最關利害,字有重音,因互注而后知?!庇谑菍iT為《禮部韻略》異讀字圈飾墨圍或為異讀字互注切語及又音所在韻部的著作相繼問世。如《互注韻略》《附釋文互注禮部韻略》。(5)詳辨《禮部韻略》字同義異、字異義同韻字?!抖Y部韻略》“音畫訓釋屢更讎訂,有疑尚缺”。(宋)歐陽德?。骸堆喉嶀屢伞肪硎准挝跫汉ッ舷闹袧刈忧f端孫《序》,南宋嘉熙三年禾興郡齋刻本。有人對這些問題集中討論,分辨疑似,匯成一書,作為《禮部韻略》的輔助性材料供舉人應試之用,如《押韻釋疑》。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芮城县| 鲜城| 左云县| 岳阳市| 呼和浩特市| 抚顺市| 青川县| 杭锦后旗| 凤山市| 利辛县| 陆良县| 敦化市| 合江县| 伊吾县| 桐庐县| 加查县| 阳泉市| 南木林县| 陈巴尔虎旗| 三明市| 湖口县| 德兴市| 江门市| 萨嘎县| 喜德县| 湄潭县| 饶平县| 邵东县| 望江县| 襄汾县| 治多县| 长垣县| 武隆县| 会昌县| 墨玉县| 南城县| 永仁县| 阜阳市| 图木舒克市| 黄平县| 龙泉市|